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航星是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导航星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为初期方案论证阶段,拟把6颗卫星置于两个轨道平面内(1978年成功发射4颗,1980年成功发射2颗,失败1颗),在美空军尤马试验场和其他试验场进行周期性三维定位试验。第二阶段仍将使用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以支援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研制试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方案论证型卫星又称布洛克-Ⅰ(Block-Ⅰ)和改进型布洛克-Ⅰ。第三阶段将把18颗布洛克-Ⅱ(Block-Ⅱ)实用型卫星部署在6个轨道平面内。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目前正处在全尺寸工程研制阶段,计划八十年代末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连续的三维导航信号。该系统的定位精  相似文献   

2.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是用卫星建立的一种导航系统。它采用频谱扩展技术使用户能得到高精度的全球定位、速度和时间信息。这是用测量一组四颗卫星信号到达时间差的办法得到的。GPS 与其协调世界时(UTC)有确定关系,因此用户能够把 UTC 估算到亚微秒准确度。系统的关键性能是,GPS 用户设备(UE)对于 UE 参考钟和 GPS 时之间时差的估算能力。这种估算可通过精密控制硬件误差和计算误差来完成。因此,要求用户设备(UE)采用一种低相位噪声和可预报漂移特性的高质量石英晶振。在活动设施上实现精密守时是 GPS 用户设备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该装置及其接收机利用导航星 GPS 空间部分供给的信息,向用户提供导航情报、GPS 时和对应的 UTC 数据。讨论了机械编排 GPS 用户设备装置守时功能程序的复杂性。讨论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补偿技术。本文强调了该装置的晶体振荡器频标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青 《国际太空》2011,(7):52-59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一种天基无线电导航定位与时间传递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系统及用户终端设备等三大部分,可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伽利略”(Galileo)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中高度地球轨道上.其星座构形为Walker27/3/1,并有3颗在轨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为23616km,轨道倾角为56°,设计寿命20年。  相似文献   

4.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是一项全新的卫星导航定位的高技术工程,是全球可共享的技术资源。它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工作、全天24小时连续而实时地为无限多个用户提供高精度七维(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能力。实时定位精度可达10m 以内,事后处理的定位精度可达1m 左右。测速精度可达0.1—0.01m/s。时间传递和时间同步精度可达10—1ns(10~(-9)s).本文简要介绍了 GPS 的概况和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动态。着重就 GPS 时间传递的原理、力法和误差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报道了国内首次 GPS 共视法时间同步大型试验的情况和取得的结果。最后,作者专门论述了 GPS 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实用的导航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分别安置在三条圆形轨道上,轨道高度为20,450公里。预计到2000年一共用航天飞机发射76颗导航星卫星。据目前估计,到2000年,建成并维持整个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费用是八十六亿五千万美元,其中方案论证费为三亿六千五百万美元;全尺寸工程研制费为八亿四千万美元;生产费为七十四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生产费其中包括:卫星费用二十六亿八千六百万美元;发射费  相似文献   

6.
航天简讯     
苏联开始了类似于美国导航星的组网工作 10月12日,苏联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新型导航卫星——宇宙1413、1414和1415号,从而开始了类似于美国防部全球定位系统的组网工作。这三颗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9100公里,圆形轨道,倾角为64.8°,运行周期为11小时13分。据称,这次飞行的目的是改进正在研制中的空间导航系统的元件和设备,以确定苏联民用飞机、商用船只和捕渔船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12年间连续发射23颗卫星,北斗导航区域系统一直在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服务已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使  相似文献   

8.
博引 《国际太空》2011,(1):1-11
在当今社会,60%的信息都与时间和定位有关,拥有自主的时间和定位系统,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也关系到其影响力和统治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研制或应用导航卫星。目前,除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卫星以外,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最有实力。GLONASS由俄罗斯单独研发部署,这一系统至少需要18颗卫星才能为俄罗斯全境提供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如要提供全球服务,则需要24颗卫星在轨工作。然而,就在俄罗斯即将完成新一轮24颗GLONASS导航卫星部署之际,却因火箭故障使原计划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9.
虽然美国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尚未完成组网,但地面接收机的竞争已经开始。利用导航星定位需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信号,其中3颗用来测定位置,再加1颗卫星信号可测定时间。目前已有能同时接收5颗卫星的接收机,可用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测定误差很小。美国科林斯公司批生产的5个信道3 A型接收机,其测定的位置误差在15米以下,速度误差在1米/秒以下,时间误差在万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17日,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型 GPS 地面控制,从加州的森尼韦尔的美国空军卫星控制中心(AFSCF)移到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新的统一航天操作中心(CSOC)。另外其它四座地面站分别设在夸贾林岛(太平洋)、迪戈加西亚岛(印度洋)、夏威夷(太平洋)和阿森松岛(大西洋)。尽管 GPS 地面控制取得了进展,但是原定1987年利用航天飞机分六次布署的八颗 GPS 布洛克Ⅱ卫星的计划要受到1月28日“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的影响。这八颗布洛克Ⅱ卫星预计与目前已在轨道上飞行的七颗 GPS 布洛克Ⅰ组网,到1988年止将提供两维导航能力。1988年按计划再布署第三批 GPS 的另外八颗卫星,到那时 GPS 组网全部完毕,可提供24小时连续的三维导航能力。另外在第三批布网的 GPS 卫星上还  相似文献   

11.
经过修订并经美国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认可的“军事星”计划,将为美国未来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结构提供关键设备。经过修订的“军事星”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少了两颗卫星和若干个地面站;它新配一个中等数据率有效载荷,与新建的一系列造价较低的终端相连,主要供战术用户使用。经过修订的“军事星”计划共有2组8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在赤道和高倾角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可覆盖整个地球;其中的5颗卫星配备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以空间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它将为地球上或近地空间装有适当设备的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座标(精度为10米)、速度和系统时间信息。 GPS在研制和试验阶段主要由美国空军负责。参加研制试验工作的单位还有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国防部测绘局。此外,北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采用的是美国免费提供的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美国政界及军界决定联合起来,努力把军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转为民用,并使“导航星”应用于航空交通管制。但一旦成为民用导航卫星,就得变免费提供信息为有偿服务,如此一来,将使欧洲难以自立。因此,欧洲诸国对在这一卫星领域中的现代化过程作出何种选择,一直争吵不休、犹豫不决,致使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共同体迟迟不宣布加入导航卫星航空导航的用户行列。德国为了促进其工业发展,提出了研制欧洲自己的崭新导航系统的建议,而其它国家则喜欢利用美国导航…  相似文献   

14.
<正>对最近被从错误轨道救入一条新轨道的那颗"伽利略"导航卫星进行的测试表明,该星可以纳入"伽利略"星座,用于向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这一结果对欧空局和"伽利略"系统的所有方欧盟都特别重要,原因是这颗卫星是已签约订购的22颗"全面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定位系统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精度定位系统。现在人们一般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定位和导航。用户通过接收多颗卫星发出的信号实现三维定位,再从车辆附近的基准点取得误差校正值,提高定位精度。GPS系统通常只使用一个基准点,车辆的移动拉长了其与基准点的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月21—23日美国导航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召开了一次代表会议。与会的工业代表和空军专家,认为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能向许多独立的用户提供极精确的时间、准确的位置,以及地理坐标的数据。为适应实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地面控制,1月17日美国空军管理的卫星控制设备中心,移交给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新成立的统一空间作战中心。在过渡时期,导航星最初实用的“主控站”,由卫  相似文献   

17.
最新消息     
俄罗斯一箭3星2003年12月10日晚,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用质子-K运载火箭将3颗Glonass系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3星均进入预定轨道,并纳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其任务是为俄罗斯国防部的用户提供定位服务。(曲新)洛马公司赢得军事卫星发射合同这一消息是美国空军2003年12月10  相似文献   

18.
基于星间测量的卫星星座 自主导航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主导航能力是新一代导航星座的重要特性,利用卫星星间相对测量实现星座自主导航,是实现导航星座自主运行的基础.基于相对测量的导航卫星自主导航问题,将导致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的高度非线性,对导航算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星载导航算法方案:利用三颗卫星之间的相对矢量在惯性空间的投影作为测量量,利用高精度星载轨道预报器作为系统的状态方程,使用SRUKF(Square Root Unscented Kalman Filter)滤波算法同时对三颗卫星的位置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当轨道预报器的精度较高时有可能在100d内实现5m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9.
赵爽 《国际太空》2014,(9):16-19
1发射延迟打乱"伽利略"部署计划"伽利略"系统是欧洲独立发展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伽利略"系统计划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这些卫星分布在3个中地球轨道(MEO)上,每个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备份星。目前,欧洲已经发射了2颗试验卫星和4颗在轨组网验证卫星。其中,4颗在轨验证卫星也是未来"伽利略"星座的组网卫星的前4颗。  相似文献   

20.
虚拟卫星     
江燕 《太空探索》2004,(2):34-36
今天,人们可能都知道,太空中有一种名叫GPS的导航卫星星座,不仅飞机、舰船、战车,甚至城市出租车,个人旅行家也都装有或携带GPS接收机,利用GPS卫星来导航定位。GPS是英文“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升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上,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4颗卫星,可以使便于任何地方的观测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通过接收它们的信号,确定自己的位置。严格说来,GPS系统不能称“星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