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产品的单件、试制以及钻模、检验量规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用量具仪器测量圆周孔位移度的问题,而无基准比有基准的圆周孔位移度要复杂得多。其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确定圆周中心。现举一例(见图1):  相似文献   

2.
位移度是GB1183—75中规定的一项新指标,优点多、概念新。随着设计图纸对该项位置公差的采用,如何对其进行计量、检验则成为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工装生产和新品试制等单件或小批生产中,采用精度高、制造难度大的专用综合量规检验是不现实的,因此位移度的计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就如何利用平台、方箱、块规、千分尺、百分表等通用量具,采取万能的计量方法检验孔组位移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对位移度的圆形公差带的理解 位移度是形位公差标准中的一个新概念,我厂在宣贯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扩大后的圆形公差带的四个弓形部分虽已超出了尺寸公差,为什么还能保证装配要求?现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复合位移度     
一、复合位移度的定义 复合位移度是指一个形体的位置同时受两项位移度控制。 二、复合位移度的公差带 复合位移度多用于复杂孔板,一项位移度为控制孔组的位置,基准一般应满足三基面原理的要求,所以公差带的位置是完全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分辨率微米光栅加速度计中存在的输出非线性和动态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电驱动的静电力反馈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将质量块位移锁定在最佳工作点,提高加速度计的线性度;同时利用静电力反馈实现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力反馈控制,提高它的动态范围.给出了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力反馈检测原理,建立了静电力反馈控制模型和基于力反馈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PI控制单元,搭建了微米光栅加速度计力反馈系统,实现了力反馈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当质量块位移锁定在最佳工作点处时,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量程比未加力反馈时增大了33.4倍,非线性度抑制了6.4倍.  相似文献   

6.
在形位公差国家标准中,由于没有位移度的数值标准,使得图样上的公差值给定有些混乱。为此,我们针对机械设计中应用较多的结构——紧固件连接,提出连接孔的位移度公差值的计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位移度是“形位公差”中的一个新概念,在大批量的生产中,采用专用工具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在单件生产时,由于计量方法的限制,能否广泛采用位移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红湘江机器厂的余道良同志是多年战斗在计量工作第一线的老工人师傅,积极参加“形位公差”的宣贯工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较为简易方便的图解法,解决用通用量具(或量仪)检验位移度的问题,思路新颖,值得一读。望大家对此广泛讨论研究,写出更多这样的好文章,以促进这项国标的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标准《形位公差》的宣讲材料中认为:轴线的不相交度可用位移度代替,但是,对这种代替关系没有作过具体的分析。现我们研究一下什么是轴线的不相交度呢?它是不是完全属于位移度的范畴呢?。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先从两个实例说起:  相似文献   

9.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动、静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和实际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逆压电效应型和电致伸缩型两种压电材料所构成的微位移器的性能。逆压电效应型微位移器位移线性度为0. 11%,重复精度±0. 01μm,电压-位移灵敏度约为1μm/100V。在200Hz频段内,幅频特性平直,相频曲线呈线性,相位滞后量小于25°;电致伸缩型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呈非线性,所以位移量较大,对应电压500V时,位移约为12μm。微位移功能逆压电效应型适用于线性度要求较高的精密控制场合;而电致伸缩型则更适用于行程较大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飞机系统综合试验中,线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对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本文主要叙述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完全满足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尺度效应带来的大变形问题,两端固支梁具有的硬弹簧效应将引发MEMS陀螺的非线性“达芬”振动,影响陀螺的线形度和稳定性.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高线性度弓形支撑梁,并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弓形梁在大变形条件下也能保证力与位移转换环节间的线性关系.基于该高线性度弓形支撑梁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双级解耦MEMS陀螺,在常压下,该新型M...  相似文献   

12.
在位移度与尺寸公差的混合标注中,无基准标注的位移度误差的处理方法,要比有基准的复杂得多。当孔数较少时,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而当孔数较多或多孔组的情况下,就难以准确地确定其误差值。 本文企图用“图解计算法”来确定多孔组无基准标注的位移度误差。这种方法是在测量中按两孔找正,测量后再利用简易的图解计算进行二次找正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位移度的测量,《航空标准化》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有关文章,使我们很受启发。比如:对侧边有基准的成组要素位移度测量,我们已经用于生产中。但是,文章中所介绍的对孔组以自身理想图形为基准时的位移度测量方法,都比较麻烦。不但难以掌握,而且很费工时。所以我们参照《航空标准化》上的有关文章,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种简易测量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模拟示波器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价。讨论了影响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信号源幅度误差、示波器读值误差、读值重复性的影响等;通过一个实际评价例子,给出了垂直位移线性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位移度计量确实是大家关心的课题,《航空标准化》1978年第1期刊登了湘江机器厂标准化组写的《浅谈位移度误差的计量》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位移度的计量方法,为计量人员提供了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但文章中的某些提法欠妥,现提出来和湘江机器厂标准化组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斯贝精锻精铸叶片检验工序的安排上及对检测工装结构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罗·罗公司的精锻精铸叶片之所以能够质量好,合格率高,除了热工艺本身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外,叶身型面采用无基准检验及位置和轮廓度误差的分项检验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叶身型面的检验项目主要有:1.形状误差(轮廓度),2.厚度,3.扭转误差,4.弯曲误差,5.叶身相对于基体的位移度误差等。前一项叫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贯彻国家标准《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工作中,对于零件上任意形体的位置公差要求,是采用位移度标注法好呢,还是采用尺寸公差标注法好?对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分歧。现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位移度标注中,对于孔组内各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孔组的定位精度要求并不高的零件,常常采用尺寸公差和位移度混合标注。这种注法的工艺经济性较好,但对单件和小批量生产的检验计量却带来一定的困难。本刊对此作过一些很有启发的讨论,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具有中性速度稳定功能的飞机在平飞加减速过程中高度及法向过载变化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改变驾驶杆纵向位移的补偿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首先,分析了高度及法向过载变化大的原因;然后,基于迎角、驾驶杆纵向位移及发动机油门杆偏度建立补偿逻辑;最后,通过法向过载与驾驶杆指令成型得到补偿所需的驾驶杆位移。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中性速度稳定功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电感位移传感器常用于高速高精光束定位装置等精密测量领域,为了提高电感位移传感器的性能,需要研究电感传感器灵敏度、线性度、分辨率、带宽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电导率大小的衔铁对电感灵敏度的影响关系问题,建立了涡流效应的变压器模型,结果表明:电导率越高的衔铁,其灵敏度越小。分析了激磁频率的选取原则,并推导了电感、电阻的分开测量计算方法。为了确定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解调的位移分辨率与带宽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解调的测量误差模型。设计了差动电感传感器的位移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带宽为1kHz、总量程为1mm时,经过三次正反行程循环测量,灵敏度为6.888V/mm,重复性达到0.275%,位移分辨率达到26.40nm。经过三次样条平滑非线性补偿后,线性度可以达到99.93%。在相同量程与带宽内,分辨率、线性度优于部分国内外性能较好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