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2):64-64
1.太空望远镜揭示湍流黑洞的秘密一艘载有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飞船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前所未有的细节。观测揭示,巨大的气体团像子弹一样被驱离强大的引力怪兽,黑洞物质盘上方覆盖着的非常炽热的气体晕正被吸入黑洞。这张遥远的活跃星系马卡林509图片拍摄于2007年4月,采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科学家发现已知最重的恒星,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320倍,比先前确认的最重恒星还重一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天文学家保罗·克劳瑟及其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观测数据重新计算后发现,大麦哲伦星系蜘蛛星云内代号为R136a1的恒星"体重"创下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众眼看宇宙     
刘茜 《太空探索》2006,(1):52-53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发现了环绕黑洞的神秘蓝色恒星盘;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 第谷超新星遗迹为宇宙射线的起源提供了令人震惊的证据;人马座A^*:恒星令人惊异的在银河系黑洞周边的极限环境中形成;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四,一个寒冷的冰雪世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仙女座星系的三张面孔;  相似文献   

4.
黑洞望远镜和黑洞城市畅想其实,前面介绍的黑洞发电机、黑洞激光器,在目前来说,它们与黑洞望远镜和黑洞城市一样,都带有科幻的性质。这里,我们就来畅想黑洞望远镜、黑洞城市和其它黑洞科幻。望远镜的主要器件是透镜。所谓黑洞望远镜,就是用黑洞作透镜的望远镜。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个恒星或星系发出的光,经过另一个引力强大的天体时,光线会发生弯曲。如果从这两个天体很远的正前方看去,在中间那个天体的周围,有日全食一样的光环,或形成后面那个天体的两个、甚至四个影像。在这里,中间那个引力强大的天体,正是起着透镜的效应,被称为“…  相似文献   

5.
NASA网站2020年1月9日报道,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种新型观测技术,发现暗物质能够形成比此前已知小得多的团块,证实了被广泛认可的冷暗物质(CDM)理论的基本预言之一。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占据了宇宙大部分质量,并基于此形成星系的骨架。可以通过测量暗物质的引力如何影响恒星和星系来间接探测其存在。由于嵌入小型暗物质团块内的恒星数量很少,因此通过搜寻恒星来探测最小暗物质团块的形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6.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8,(3):56-57
作为探寻星系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天文学家正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针对宇宙中某个最大的结构进行仔细研究。哈勃镜能够提供一种间接的证据,证明在这几百个星系组成的超大质量星系团拥挤、混乱的内部充斥着不可见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占据着宇宙大部分质量却又无法观测到的物质。哈勃镜的高级巡天照相仪绘制了超大星系团Abell 901/902中的暗物质分布图,以及植入其中的大量星系的位置。照片中遍布的紫色团块反映了星系团中暗物质的分布情况。该星系团正浸淫在一大丛暗物质的团块中。  相似文献   

7.
1引言 空间高能天文是空间天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涉及宇宙中最极端的一类天体——致密天体(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及其结构,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及其与星系的共同增长,高度相对论喷流、高能宇宙线粒子加速、宇宙中最高密度、最强压力、最强磁场、最强引力、最高真空等最极端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哈勃空间望远镜(H S T)超新星遗迹N63A哈勃空间望远镜观察一个邻近的超新星遗迹时发现了一团外观混沌的尘埃和气体云。N63A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残余物,它正将自己的外层气体吐向一个已经存在的湍流区。这个超新星遗迹是N63的一部分,后者是大麦哲伦云(LMC)中的一个恒星产生区。LMC是距离我们的银河系160000光年的一个不规则星系,在南半球可见。它给哈勃空间望远镜提供了活跃恒星形成和超新星遗迹的良好样本。N63A附近的许多恒星都有着超大的质量。估计产生这个遗迹的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50倍。这样一个大质量恒星具有强烈的恒星风…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地表望远镜,绘制了一份宇宙早期的3D图像,揭露了宇宙初期大量星系的模样。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位于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和位于加纳利群岛的艾萨克·牛顿望远镜开展了此次研究。领导该研究的戴维·索夫拉尔表示:"这些早期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呈‘爆发式增长’规律,而不像银河系这样,恒星形成的速度较为稳定。此外,其中还有很多年轻恒星,比如今的恒星温度更高、光谱更蓝、所含金属  相似文献   

10.
宇宙中有多少星系,迄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有说800多亿个,有说1000多亿个,有说1000 ̄2000亿个。1995年,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北部外空进行了观测,估算出宇宙中大约有800亿个星系。3年后,即1998年10月又对南部外空进行了观测,估算出的宇宙星系数量达1250亿个。为什么两次观测的数字相差这么多,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哈里·弗古森解释说,这是由于对南部外空的观测距离比北部外空的观测距离更远。由此可以知道,宇宙中的星系数量比1250亿个还要多,因为哈勃空间望远镜并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黑洞吞食包括光线在内的…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4,(12):36
科学家从理论上论证,黑洞有不同的种类。有宇宙大爆炸时形成的微型黑洞,质量10^15克以下的已蒸发完,较大的现在正在蒸发;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坍缩形成的小型黑洞;还有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12.
《飞碟探索》2008,(6):5-5
2008年12月,一个由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斯特凡尼·科莫萨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通过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仪,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一颗恒星由于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靠一个特大质量黑洞过近,导致自己被撕裂。在被黑洞吞噬前,这颗恒星释放出一道光,同时发出最后的“尖叫声”,这声音在整个星系中慢慢回荡着。  相似文献   

13.
除了太阳以外其他恒星也有行星系吗?从地球上观测,它们太遥远了以致不能观测到,但我们能推测出它们的形状.行星科学家可能会比任何其他专业的科学家都要更多地被问及两个问题:恒星有多少颗行星?它们的行星系是什么样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行星系是我们居住的唯一场所——这便是太阳系.即使其他恒星的确有行星系,它们也是非常遥远的,以致于我们用任何现存的望远镜都不能观测到这些行星.但是,目前行星科学家十分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从而获得了一系列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39-639
正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天宫二号伽马暴偏振探测两个重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来研究中子星、黑洞、星系、星系团以及宇宙演化,同时还在论证中国下一代X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上的天文观测项目。1992年张双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他利用医学成像专业软件处理天体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00,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协调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杂志以特刊形式通过6篇论文发表了这一重大结果。该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 87(M87)中心黑洞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利用欧南天文台(ESO)超大望远镜NACO红外相机和SINFONI红外光谱仪,观察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grA*),结果发现一个质量约为地球数倍大的气体云正加速朝黑洞而去。这是天文学家首度看到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5,(9):18-19
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18.
X射线望远镜简介 X射线在光谱的紫外线以外,波长10纳米到0.01纳米,具有很高的辐射能量。只有温度不超过100万℃的天体才辐射X射线。超新星遗迹、脉冲星和黑洞周围的气体,以及星系中的星团周围的气体,温度高达1亿℃,是强大的X射线源。类星体中心及其喷流也辐射X射线.太阳和类似太阳的其它恒星,只在其大气层中辐射微弱的X射线。它们构成X射线宇宙,需要用X射线望远镜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天文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确认,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但它对周围恒星的影响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线索。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有三颗恒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做加速运动,这些恒星距我们有24000光年。1995年,这3颗恒星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320万千米,到了1999年它们的运行速度至少增加了每小时160万千米。科学家们说,这些恒星实际上在它们的轨道上做曲线运动,其中之一可能只需要15年就可绕黑洞转一圈。5年来,最靠近黑洞的  相似文献   

20.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5,(4):62-63
<正>睡美人星系位于后发座里的"睡美人星系"又名"黑眼星系",编号M64。这个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看到的星系,在天文爱好者中非常有名。乍看之下,M64只是一个普通的漩涡星系,星系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星系核运动。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发现,M64的外层气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层气体以及恒星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于气体间的碰撞、挤压和收缩导致了恒星在其中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