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飞机结构试验中,通常会遇到试验加载点随试验件变形而移动变化的问题,尤其是机翼大变形会导致加载点与翼面不垂直的问题。开发一种适用于全复合材料机翼试验的随动加载系统,该系统引入有限元分析方法将机翼变形划分成N个特征飞行点,采用飞行点随动加载来保证各级加载点与翼面的垂直度,实现垂直跟随加载;应用该加载系统进行大展弦比的机翼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加载系统可顺利实现该无人机机翼试验,且加载过程平稳,试验件无抖动,变形均匀,应变数据符合试验要求,可以为类似加载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飞行器结构强度试验中,电液协调加载系统能否准确模拟实际结构上的载荷历程对于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及飞行器结构的安全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电液协调加载系统各通道间具有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等特点,应用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实现载荷解耦,并进行了两通道的协调加载试验。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动态控制效果良好,能够准确地实现各通道间的协调加载控制。  相似文献   

3.
前缘缝翼、襟翼活动面及其支承结构的疲劳试验是民用飞机取证前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试验中采用主动驱动和随动加载方法加载,不仅能缩小试验规模,同时可提高试验精度。国内某型机采用此技术成功进行了前缘缝翼、襟翼及其悬挂结构的疲劳试验。从试验件及其支承设计、系统构成和载荷与运行三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固定翼飞机前缘缝翼和襟翼的疲劳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空关键部件多数工作在受力复杂的环境中,承受由拉(压)力、弯矩和扭矩组成的多维力载荷,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整体的表现,所以需在接近实际工况载荷下测试关键部件的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保障其安全高效的服役。以直升机弹性轴承为应用对象,基于6–SPS并联机构研制多维力加载装置,可模拟其真实受力工况,对弹性轴承进行压力、弯矩和扭矩的组合加载并测试其刚度特性。设计了加载装置的几何参数和构件结构,开展弹性轴承压缩、弯曲和扭转刚度测试,相较于传统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吻合度较好,弯曲刚度存在偏差,因为传统方法在施加弯矩时不能排除轴向力的影响。试验验证了并联机构的多维力加载能力,并初步探索了弹性轴承在压力–扭矩组合加载下的刚度特性变化规律。最后讨论了并联机构在多维力加载材料试验机和多维力随动加载装置中的应用,形成面向工程材料、关键部件和运动系统的多维力加载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前缘缝翼、襟翼活动面及其支承结构的疲劳试验是民用飞机取证前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试验中采用主动驱动和随动加载方法加载,不仅能缩小试验规模,同时可提高试验精度。国内某型机采用此技术成功进行了前缘缝翼、襟翼及其悬挂结构的疲劳试验。从试验件及其支承设计、系统构成和载荷与运行三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固定翼飞机前缘缝翼和襟翼的疲劳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杠杆原理的起落架疲劳试验随动加载装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栋  吴慧勇 《飞机设计》2008,28(1):20-22
在飞机起落架疲劳试验中,常会遇到载荷施加点随试验件的变形而移动的问题,本文设置了一种起落架疲劳试验随动加载装置,阐明了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解决了载荷施加点随试验件变形的问题,同时应用于某型飞机起落架疲劳试验中,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恩楠  郭同庆  吴江鹏  胡家亮  张桂江 《航空学报》2021,42(8):525773-525773
在流场-结构温度场同步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物理场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将方法应用于沿轨道运动的高超声速全动翼面热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模型的CFD同步计算方法求解高超声速流场和结构温度场,建立映射关系实现结构有限元模型气动载荷加载和温度场赋值。采用移动坐标系和动网格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变速度飞行和翼面偏转过程。通过坐标系变换将翼面偏转过程和振动过程的网格变形量叠加,考虑翼面振动和偏转的耦合非定常效应。针对沿轨道运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建立了同步计算方法与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热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流程。研究发现,与同步计算方法相比,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能够模拟结构振动对流场和结构温度场的影响,计算得到的监测点热流密度波动幅值占热流峰值的10%左右,而温度变化并不明显,相比于刚体模型,监测点温度只下降了0.3%左右。全时域耦合热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得到的颤振临界点在4-5号状态点之间,颤振形式为铰链扭转模态与一阶弯曲模态的耦合颤振,与"冻结"模态的热颤振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是影响飞机起降性能的一个关键系统,根据高升力系统设计特点,探讨翼面气动载荷、驱动装置驱动能力、设备传动效率和阻力、卡阻、脱开故障与系统设计载荷关系,系统阐述由设计输入襟缝翼气动载荷计算高升力系统各设备的设计载荷计算流程,得到适用于工程应用的高升力系统载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襟缝翼机电作动器是飞机高升力系统中的关键运动部件,其速度控制对襟缝翼的姿态调节十分重要。然而,襟缝翼机电作动器易受到翼面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气动载荷干扰,传统的比例积分型速度控制器性能实现受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比例谐振自抗扰控制器(ADRC),在抑制非周期性干扰基础上还可抑制特定次周期性干扰。周期性干扰通过采用比例谐振控制的扩展状态观测器来估计。通过试验,比较了比例积分型控制器、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和比例谐振型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显著抑制干扰、提高机电作动器的速度控制精度,为飞机平稳起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东旭  宋利民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59-362,397
本文从外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过程中的单元性态变化两个方面考虑加载历史。采用模拟荷载施加过程的方法处理荷载。对于单元性态做第一类弹性元、第二类弹性元、第一类过渡元、第二类过渡元、卸载元和塑性元六种区分,采用随动修正法处理上述各类单元。根据如上的方法,开发了可对轴对称类结构进行模拟加载过程的热弹塑性分析程序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要求,改变传统液压加载出力不精确、响应速度慢等缺点,研究了新型大功率机组叶片电动加载测试试验台.简述了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叶片载荷计算、加载系统设计及其静力测试试验过程.该试验台测试方案总体上采用拉力闭环控制的方式,使用多轴变频系统和多台变频电机共同组成加载装置.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对实验叶片进行加载试验.由拉力传感器检测加载的拉力值,并实时的反馈回控制器,进而实现对加载机构的精确控制,保证大柔度叶片连续、平稳、协调加载,使其能完全满足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试验的总体思路、试验系统的设计技术、以及均布静压载荷的施加、静力及力矩平衡的形式、静压载荷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振动环境与均布静载的联合加载试验技术,并应用虚拟测试技术完成某型号结构件的均布静压和振动环境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响应测试试验,试验表明:气囊模拟气动静压载荷作用下的飞机结构振动环境试验技术是能够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型民用飞机缝翼全尺寸静力试验载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志全  刘杨  李泽江 《航空学报》2019,40(2):522197-522197
研究了大型民用飞机前缘缝翼全尺寸静力试验载荷设计技术,以实现对缝翼结构安全性的考核和强度分析方法的验证。针对前缘缝翼尺寸小、曲率大、受载工况复杂的特点,提出了试验基准载荷筛选、试验实施载荷转换和试验加载方案优化的方法,形成了一套符合适航要求的试验载荷设计流程。基于最小安全裕度原则进行试验基准载荷的筛选,建立试验加载局部坐标系将气动分布载荷转换成试验集中载荷,为了准确模拟机翼大变形状态下缝翼的受载状态,对试验载荷进行斜加载。与理论载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试验载荷设计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了所形成的载荷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对前缘缝翼结构静强度的适航验证。  相似文献   

14.
潘登  吴志刚  杨超  徐焱 《航空学报》2010,31(11):2146-2151
 大柔性飞机在气动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线性理论难以获得比较合理的载荷分析及优化解答。为了综合考虑结构气动非线性效应的影响,飞机结构由相互连接的几何非线性欧拉梁表示,升力面由顺来流方向沿展向分布的可压缩马蹄涡网络表示,通过多控制面协调偏转对飞行载荷进行优化。算例表明:随着变形增大线性分析结果将产生误差,最大误差接近20%;通过协调偏转升降舵与机翼上的4组控制面显著减缓了翼根弯曲载荷13.6%。得出以下结论:结构弯曲效应将导致升力损失,线性理论的分析结果将产生显著误差;多控制面协调偏转方法可有效减缓结构载荷。  相似文献   

15.
头罩热试验是热试验中经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头罩热试验中的加热及加载问题是试验中的难题。针对头罩试验件材料多为陶瓷材料,试验温度高,且要求热与载荷同步施加的特点对试验中的加热、加载方式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试验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2年开始,我们先后研制了五点协调加载机、十点协调加载机和TRS—80微机控制协调加载系统。这三个系统都只有模出部分,没有模入部分,因而只能实现小闭环控制。小闭环控制虽然解决了自动加载的问题,但是仍然不能采集实际载荷数值。要采集实际载荷就必须有模入部分。小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载荷采集要靠其它二次仪表,载荷的调整也要靠人工实现。这种协调加载控制机使用不大方便,也不能满足复杂的程序载荷谱和随机载荷谱的要求。为了满足运七起落架疲劳试验的要求,我们研制了一套YEE8100微机控制协调加载系统。该系统是在TRS—80和IBMPC微机控制协调加载机的基础上,采用国内一些先进技  相似文献   

17.
柔性后缘自适应机翼的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智春  解江 《航空学报》2009,30(6):1028-1034
对H.P.Monner提出的 “可转动翼肋”自适应机翼概念进行运动学研究,推导了驱动位移量和偏转变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可变形翼肋可简化为由平面连杆机构组合而成的单自由度系统,能使机翼后缘柔性偏转的同时保持翼面光滑连续。提出了基于曲线逼近原理根据后缘中弧线偏转轨迹优化转轴点布局的翼肋机构设计方法。对悬臂梁型、圆弧型和反悬臂梁型3种偏转距离相等但偏转轨迹不同的柔性后缘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分析,从翼肋机构的实现、承载能力以及气动特性3方面进行了建模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型是3种柔性后缘中最佳的设计方案;柔性后缘自适应机翼的设计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满足任意后缘偏转要求的自适应机翼。  相似文献   

18.
王彬  郑建军  刘玮  王孟孟 《航空学报》2023,(18):179-190
飞机结构部段结构静力试验是验证结构承载能力、有限元模型等设计指标的重要手段。部段试验相比全机试验规模较小,但需要解决边界分离面刚度匹配、支持模拟、加载模拟等技术难题,保证结构考核精度不受影响。某型飞机机翼为联翼式桁架布局,取中间一段机翼进行静力试验,需要解决多分离面优化设计,气动惯性载荷优化设计及施加等问题。采用分级解耦的设计思想,将试验设计的各个影响因素逐级剥离并建立相应的分析对比模型,依据结构响应误差进行优化设计,评估每一级简化模拟带来的误差。以结构有限元数值仿真为基础,提出了多铰支接头位移+主动载荷混合边界模拟,分离面加载假件刚度解耦设计与优化,桁架式机翼载荷优化设计及载荷施加等试验技术,使部段试验设计精度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应变载荷控制下对TC21钛合金薄壁管光滑试件进行单轴、拉-扭比例、非比例恒幅、变幅加载试验,研究其疲劳行为。研究表明,TC21钛合金在单轴和多轴比例恒幅载荷下均表现为循环软化,并且应变载荷水平越大软化越明显。非比例变幅加载时,前期的大应变载荷对材料的轴向拉压特性具有强化作用,使得后期小应变载荷下的循环特性出现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多路协调加载试验技术在进行结构强度试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设备及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针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油源污染、系统激振、伺服作动器选取、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试验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就影响多路协调加载试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本文提出的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