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分析大量技术文献,结合航空公司使用经验,剖析了现代机载气象雷达的技术难点和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雨衰减的补偿、湍流和风切变检测、自动地杂波抑制和故障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机载气象雷达的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动态与信息     
我国完成光电雷达综合跟踪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据航空报报道,2005年年底,填补国内机载光电配套设备行业空白的两项重要科研攻关项目——“某型光电雷达综合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某型光电雷达跟踪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在中国一航航空产品部主持下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两项科研攻关项目是由一航计测和一航光电所共同研制生产的。光电雷达综合和跟踪试验台是光电雷达研制、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两台测试设备,其校准装置和配套软件的研制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光电雷达产品测试中激光回波参数、目标辐射源光轴平行性、目标辐射源均匀性、综合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家知识和多媒体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个基于专家知识和多媒体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模型,介绍了系统的构造和应用,着重分析了故障诊断模块建造过程及系统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2):33-33
高压光电隔离传感器是唯一的组件式高压隔离器件。采用无源微功耗厚膜电路,伏频变换的光脉冲调制,光纤传输和特种绝缘材料,以及电-光、光-电直接耦合等先进技术。电路设计先进,检测有独创之处。该传感器耐高压,耐高低温,精度高,是高可靠性组件。本传感器既能对高压隔离,又能精确地测量和控制电压信号。体积小、质量轻,性能稳定可靠,是雷达、电视发射机中不可缺少的电压测量和控制器件。  相似文献   

5.
探鸟雷达已成为机场鸟击防范中重要的鸟情观测工具。首先,在介绍探鸟雷达技术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标回波幅度、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轨迹特征、微动特征等飞鸟目标特性。然后,介绍了Merlin雷达、Accipiter雷达、Robin雷达以及Aveillant雷达等四种典型的机场探鸟雷达系统及国内的探鸟雷达技术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天线、雷达波形、目标检测与跟踪、目标识别与分类等雷达关键技术,进而对典型探鸟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做对比分析。最后,从雷达与光电技术融合、探鸟与驱鸟联动、鸟情信息分析等方面讨论了探鸟雷达的应用情况,并做出结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据链在着陆阶段存在盲区和塔台无法获得着陆飞机实时姿态、接地参数等问题,提出利用多功能光电跟踪技术建立飞机着陆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出飞机着陆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技术方案。由于光电跟踪平台的视场有界,无法保证着陆飞机准确进入光电设备视场,采用精密进场雷达(PAR)牵引光电转台对准即将着陆飞机的方式,辅助光电设备捕获目标飞机,再经过图像检测算法处理,检测出目标飞机,进而转入跟踪锁定,计算出最终下降阶段目标飞机的姿态和偏航信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PAR初始化光电设备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在飞机下降阶段辅助塔台指挥,实现整个着陆过程的监视与评估,满足未来作战飞机精密进近引导的着陆保障和训练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同船装载的惯性导航系统船摇数据检测雷达速率陀螺动态性能的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利用惯导船摇数据检测雷达速率陀螺性能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及其检测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检状态是光电雷达的一个重要指标,自检状态一共经历6个阶段,其中截获状态是故障率出现较多的光电雷达工作状态。本文阐述了光电雷达自检状态不截获的各种问题,对整个截获状态中不同阶段出现的多个信号进行分析,为光电雷达自检状态不截获故障的修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0.
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的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将Internet网络技术与民航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旨在将民航发动机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手段提升到远程的网络环境,以极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水平和时效性。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分析了民航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技术现状,提出了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体系。提出一种诊断设备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即采用上下位机的结构和COM组件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状态监视和控制。采用COM组件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在Web服务器上的知识的存储与推理。分别基于NI的Labview/GWebServer和DataSocket技术,开发了两种多功能的远程故障诊断的协同工作环境(CSCW)。   相似文献   

11.
基于CBR的机载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神经网络、基于案例推理(CBR)和专家系统理论,对雷达装备的故障诊断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一个集成的智能诊断专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具体的诊断实例,此方法充分利用神经网络和CBR的优点,将提高雷达装备故障诊断的正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现状及特点,对基于网络撕裂法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在模拟电路上的应用,并指出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电压敏感电路能够敏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是发电机调压电路的重要环节,其发生的故障将影响电源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利用小波子频带能量检测技术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处理,从中获取故障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训练过程及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松散型小波神经网络应用在电压敏感电路故障诊断中,具有较高故障诊断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个应用于某型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首先讲述了系统的开发背景及总体结构 ;其次阐明了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最后详细描述了知识库的构成以及推理机的工作机制。本系统不但具有故障诊断的能力 ,还具备较强的自学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子神经网络的局限性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技术集成用于智能故障诊断的思想,并对集成神经网络的诊断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一个基于两个BP子网的故障诊断系统的实例,详细介绍其诊断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海青  王岩  吴超 《飞机设计》2010,30(3):62-67
火控系统是高科技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的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故障诊断领域的特点,介绍了一个用于火控系统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它利用测试装置和诊断测试软件,对火控系统的故障进行准确快速的自动定位,为技术人员进行航空火控系统的性能及故障检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故障字典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uh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再由实测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完成对网络各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将故障定位到模块级中的元器件,也可为其他型号的雷达模块级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目前数模混合电路测试的发展现状,对其故障诊断的理论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各自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在实际中得到发展和应用的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技术,并预测了这些理论和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故障诊断策略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君友  田仲 《航空学报》2003,24(3):212-215
 以相关性模型为基础,综合可靠性和测试费用等因素提出了一种系统级优选测试点方法和故障诊断策略。首先根据系统的相关性矩阵,将测试性度量、故障概率和测试费用统一考虑,推导出测试点的故障诊断信息量计算公式;然后根据信息量的大小依次选择测试点,并确定出优化的故障诊断策略。所得到的故障诊断策略确保了在较低的测试费用下,使用尽可能少的测试步骤快速完成系统的故障检测和隔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因算法的加工质量故障诊断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聂胜才  唐晓青 《航空学报》2001,22(6):521-524
以基于节约覆盖集理论的概率因果诊断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基因算法为该模型的求解策略,两者结合起来解决质量管理界的难点问题之一--机械加工过程质量故障诊断问题,其中又以构造一个合理有效的基因算法个体适合度评价函数为重点,同时引入了故障树分析方法,来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将有效地解决加工质量的诊断与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