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VB进行Solid Works二次开发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基于对象链接嵌入技术OLE,通过控制和访问Solid Works中的对象来完成CTS试验模型轨迹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谢峰  洪冠新  张晨凯  魏忠武  马汉东 《航空学报》2020,41(1):423175-423175
捕获轨迹系统(CTS)是一种先进的预测外挂物投放轨迹的试验系统,普遍采用六自由度(6-DoF)串联机构作为其运动机构,串联机构因惯性力大和关节累积误差大使其定位精准度不足。相比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具有惯性力小和关节误差不累积等优点。采用6-PTRT并联机构作为CTS试验系统的六自由度运动机构,在空间受限的风洞环境中对CTS并联机构进行地面标定:提出动平台位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建立包含直线驱动平台安装夹角修正的标定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结构参数。辨识后CTS并联机构的位移定位准度优于0.1 mm,姿态定位准度优于0.05°,最后以CTS并联机构和常规攻角机构进行8#标模的对比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CTS并联机构的风载定位准度满足测力试验精准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敏捷性与飞控系统控制律之间的关系.以某典型三代机为例,根据飞行品质要求对其控制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地面仿真系统上对与控制律相关的敏捷性尺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原飞机和采用新控制律飞机的敏捷性,验证了分析结果,并对控制律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Ty—154M变稳飞机空中飞行模拟试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亭 《飞行力学》1997,15(3):73-79
依据Ty-154M变换飞机的特点,主要进行了不同操纵器、不同控制律和不同显示画面的飞行试验研究。特别是通过中央杆和侧杆、电传系统不同控制律飞行品质特性之间。两种控制方案及不同显示方式的比较,不仅掌握了这方面的试飞试验和评定技术,还亲身体验到变稳飞机在发展仿真技术,新机预研及提高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传飞机模型自由飞试验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尚民  赵磊 《飞行力学》2012,30(1):83-86
以静不稳定飞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传飞机模型自由飞试验控制律设计及验证方法研究.主要介绍了模型自由飞试验的特点和飞行控制律设计原则,设计和验证了电传飞机模型试验控制律,并通过模型自由飞试验验证了控制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苏联飞行研制院正在利用一架由图-154M运输改装的空中飞行模拟器进行研究工作。该模拟器的设计目的是用来进行先进控制方案的综合研究以及对“人-机”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模拟器上装备有侧杆控制器,小型驾驶盘,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和平视显示器。此外,还可利用地面计算机,通过遥测装置按飞机-地面-飞机控制环控制模拟器。每个试验系统以及模拟器的动态特性均可在空中改变。本文讨论了试验系统在模拟器上实现的方式,给出了一些优化结果。比较了各种类型的小型控制器参数,根据控制器类型确定了运输机操纵品质,文中不给出了各种小型控制器的使用及其先进增强控制律(相对于运输机)的试验结果。通过飞行试验对于各种飞行控制律确定了飞行员导航数据的最佳显示格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软的DirectX8.1图形接口,编制了具备多种显示方式的捕获轨迹试验(CTS)的投放物轨迹及姿态的三维实时图形显示模块。将该模块嵌入CTS数据处理程序中,可在实验过程中实时地以任意视角观察投放物相对母机的位置及姿态,并可在实验结束后逐点重现投放过程或演示投放动画。本技术的应用,增强了试验人员分析和掌握试验进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静定配平的机动载荷控制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俯仰机动载荷减缓(MLA)在某运输类飞机缩比风洞试验模型上的应用,旨在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一种基于超静定配平原理的机动载荷控制方法。首先,对模型飞机纵向超静定配平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理论上揭示通过其减缓机动载荷的基本原理;然后,依据超静定配平原理设计了MLA控制律,通过反馈模型飞机等效过载驱动副翼偏转减小机翼载荷,同时偏转升降舵来保持飞机的俯仰机动性能;最后,依次实施了超静定配平试验,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试验以及机动载荷减缓试验,分别用以确定MLA控制律参数,检查控制系统稳定性以及获取俯仰机动时的系统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MLA控制律作用下,机翼根部弯矩增量比MLA控制律关闭时减小了10%以上,而模型飞机的俯仰机动性能基本保持不变;MLA控制律的加入使控制增稳系统稳定性略有下降;通过超静定配平试验确定MLA控制参数的方法有效提升了MLA控制律设计可靠性,使翼根弯矩减缓量接近目标值。研究工作为运输类飞机的机动载荷控制设计与试验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飞行控制律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对比自适应飞行控制律和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总结了处于飞行控制器设计领域主导地位的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并就程序调参技术在现代飞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某先进飞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现代飞机的飞行特点,展望了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润  黄叙辉  张征宇  李平 《航空学报》2014,35(6):1522-1529
中国现有高速风洞捕获轨迹(CTS)试验采用闭环形式的位置控制方式,外挂物模型处于间歇式运动模式,导致试验效率较低和可能出现“假碰撞”。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双闭环速度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外挂物模型的气动力/力矩误差控制环,动态产生最优速度变换尺度,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以外挂物模型运动速度为控制目标,实现了CTS试验速度控制方式。地面仿真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双闭环速度控制策略原理正确,获得的轨迹与位置控制方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克服了可能出现的“假碰撞”现象,试验时间缩短一半,数据重复性好,获得的轨迹数据信息大幅增加。证明该双闭环速度控制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在风洞中模拟飞行器六自由度飞行的物理过程,获取飞行器流动/运动/控制耦合特性,对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相似准则,在大型低速风洞建立了试验系统,利用纵向静不稳定的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飞机,经过飞行控制律闭环控制增稳后,开展稳态飞行、施加标准激励验证飞行、控制律参数调整验证飞行、大迎角飞行等自由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型机飞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似准则建立的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系统,能够有效模拟飞机闭环控制飞行过程,试验结果准确反映原型机的稳定与控制特性。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验证了原型机的飞行控制律,预测了其大迎角失速/偏离特性,形成了飞行器气动/飞行力学/控制一体化风洞试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郜晨  何潇 《航空学报》2020,41(z1):723760-723760
针对执行器饱和约束下的一类离散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一致性控制律,并对线性矩阵不等式解的存在性进行了分析。由于饱和环节的影响,导致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与个体的初始状态有关,不同的控制律所能允许的个体之间的初始偏差的范围不同。为了定量分析控制律所对应的初始偏差范围,引入吸引域的概念对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评估,并对控制律参数进行优化以扩大吸引域的范围。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说明了所设计控制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依据Ту-154М变稳飞机的特点,主要进行了不同操纵器、不同控制律和不同显示画面的飞行试验研究。特别是通过中央杆和侧杆、电传系统不同控制律飞行品质特性之间、两种先进控制方案及不同显示方式的比较,不仅掌握了这方面的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还亲身体验到变稳飞机在发展仿真技术,新机预研及提高试飞员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进战斗机大迎角运动特性分析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先进战斗机大迎角气动数据库的结构,介绍了使用全局稳定性理论对大迎角特性的预测分析结果和控制律的设计逻辑,之后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计算,并根据飞行品质模拟器评价试验和自由飞试验结果对大迎角运动特性和控制律设计逻辑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变结构控制理论和导弹制导律,对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导弹制导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各种制导律中滑模面的选择和制导律的设计,并给出了一些仿真结果。研究表明,由于变结构控制的应用.使得制导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比传统的比例导引律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半主动控制起落架缓冲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晖  顾宏斌  吴东苏 《航空学报》2006,27(5):864-868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起落架缓冲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中流量系数是油孔等效面积、流量或压差的函数,不再是固定值,而是变量.利用定油孔起落架的落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校验.设计了两个简单控制律,第一个控制律按传统变油孔设计准则给定,第二个控制律按给定吸收功量时峰值载荷最小的准则设计.通过数字仿真对这两种控制律下的起落架和被动式起落架的缓冲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在提高起落架缓冲性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杨庶 《航空学报》2023,(S1):77-89
针对直升机飞-发一体化控制和边界保护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算子的新型边界保护控制律设计方法,基于反馈控制概念设计了指令约束器,通过对控制指令进行修正,实现边界保护控制。基于UH-60直升机和T700涡轴发动机的参数,建立了直升机-传动机构-发动机综合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动态逆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理论设计了直升机飞-发一体化控制律,与基于投影算子的边界保护控制模块进行整合形成完整控制律。采用数值仿真检验了控制律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实现直升机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在高度、滚转、俯仰、偏航通道实现显模型跟踪控制性能的同时,实现了高度变化率、姿态角、姿态角速率和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边界保护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跟踪微分器在某无人机定高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论述了某型无人机本体特性和所用传感器精度。基于一个飞行试验平台,重点讨论用PD控制和跟踪微分器进行纵向定高控制律设计,分析比较了用这两种控制律设计的高度保持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应用跟踪微分器设计定高控制律,高度稳态精度好、响应时间快。  相似文献   

19.
罗五美 《飞行力学》1995,13(3):84-89
介绍对一架带有纵向数字飞控系统的K8飞机自由飞模型进行的放宽静稳定度的试验研究,获取利用模型进行此种试验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模型采用了四种重心构型;正常重心,中立重心,后移2%bA和后移4%ba。模型上加装了控制增稳装置,进行了控制律设计,取得较为满意的试验结果,地面仿真试验结果与飞行试验也是基本一致的,试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控制律构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Dspace动态实时仿真系统对飞行控制律进行设计与仿真。其中包括Simulink/Control Desk交互、Dspace试验原理和步骤以及应用图形界面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