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直接从音速线出发计算了一个旋成体跨音速绕流超音速泡中的特征线网。提出了从音速线开拓到一条超音速线的方法,计算了无旋轴对称流的特征线网,发现其特点是不能跨越对称轴线,并对其原因作了初步的讨论。本文的计算结果可应用于物面修形。  相似文献   

2.
二次流动对压气机叶片排出口气流角和损失影响大,压气机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将取决于对二次流动的妥善处理。本文介绍热线风速仪测量叶栅出口速度和气流角沿叶高的变化,配合流动显示,研究叶栅二次流动的物理图画。实验结果表明,叶栅出口截面附近,由于二次流的作用,端壁附面层是三维的,沿叶高速度分布有某些特点,与二维紊流速度分布大不相同。本文结果与Johnston[2]三角形模型差得远,而与文献[3]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文献[1]零迎角尖头旋成体阻力发散马赫数估算方法推广应用于钝头旋成体。为了计算钝头体压强分布,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在文献[1]沿轴线分布源(汇)基础上加上头部集中源。为了计算阻力发散马赫数,本文将文献[1]计算尖头旋成体阻力发散马赫数的判断点——脊点换成最小压强点。应用本文方法对二十多个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作了比较,比较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文中最后给出了方法的适用几何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3]、[4]提供的细长旋成体大迎角侧向载荷工程估算方法,本文综合了它的内容,进行了推导和分析,编制了计算软件,提供了算例和实验验证。本文指出,侧向载荷的估算结果,在量级和变化趋势上符合实验数据,有时甚至可以达到相当接近的程度。因而读方法可以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引射混合器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以波瓣为主喷管的三维引射掺混流场;分析了包括复杂型面和引射二次流在内的边界条件处理;再现了流向涡的产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含表面裂纹试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承受单峰超载时的裂纹扩展的迟滞效应。发现:使裂纹滞止的临界超载比有所提高;在同样超载比时,裂纹在c向(沿表面方向)的迟滞循环数比在a向(沿深度方向)的迟滞循环数要多;迟滞效应的影响区约等于(或略大)按lrwin公式计算的由超载引起的单调塑性区长度。用[1]中建议的计算模型对迟滞循环数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质上为二阶精度的隐式无波动、无自由参数耗散(NND)差分格式结合Steger-Warming矢通量分裂方法求解N-S方程,对AOTV外型的高超音速绕流进行了模拟。在计算中,对脱体激波采用了捕获法。作为验证,首先计算了二维圆柱绕流,并同文献[1]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算例的计算结果还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对激波的模拟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云南天文台耀斑Hα巡视观测、活动区白光照相及速度场资料,结合SMM的X射线资料和北京天文台的射电观测资料,对1980年7月14日日面3B级大耀斑进行了综合研究。对照耀斑过程的磁流浮现(EMF)模型,我们分析了活动区的形态变化特征,估算了耀斑释放的磁能、耀斑过程的特征时间及耀斑爆发时加速的电子总数和加速电子的平均能量。结果表明:(1)耀斑过程的EMF模型与观测结果基本符合,可以认为EMF模型能够较好地说明耀斑的物理过程。(2)根据对速度场资料及耀斑产生位置的分析,初步认为电流片可能位于速度中性线与磁中性线的交点处及其附近,或速度中性线与暗条的交点处及其附近[3]。(3)观测和计算表明,硬x射线爆是由电流片中加速的高能非热电子所产生,而软X射线爆则由耀斑区的高温等离子体的热轫致辐射所产生。   相似文献   

9.
火箭及导弹的底阻计算方法及其CRMBP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作者开发的基于Chapman-Korst理论的超音速底部压强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程序CRMBP。该方法及程序计及了喷流、喷管和火箭后体多种参数的影响,以及羽流诱导分离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特别是冷喷流情况。本文的方法及其程序可供设计部门作设计计算及参数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适于旋流杯下游流场的改进型半分析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典型(CFM-56燃烧室)旋流杯结构下游的流场实验数据,参照经验关系式,提出了物理意义更明确、拟合更准确、且更便于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的半经验关系式,并与旋流杯下游紧靠出口处附近的轴向速度及旋流速度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各特征数据(如峰值位置、峰值衰减速度、回流区宽度及其沿下游的发展、回流速度及其衰减等)与实验数据非常相符,从而初步验证了提出的半经验关系式.同时,给出了公式中不同的经验常数取值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与几何及工况参数之间可能的联系,为进一步验证该关系式打下基础.分析表明,各经验常数的变化之间相互独立,且物理意义明确,可以方便地用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在一八五九年曾得出下面一个重要不等式[1]: |integral from n=a to b(f_1(x)f_2(x)dx)|≤(integral from n=a to b([f_1(x)]~2dx)~1/2)·(integral from n=a to b(f_2(x)~2dx)~1/2),(1)后来将此不等式推广为[2]: |integral from n=a to b(f_1(x)f_2(x)dx)|≤(integral from n=a to b([f_1(x)]~pdx)~1/p)·(integral from n=a to b([f_2(x)]~qdx))~1/q,(2)式中p、q成相伴数,即须满足条件:(1),(2)式中f_1(x),f_2(x)皆为可积分函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将H?lder不等式,作了一种推广,其结果是: (3)式中之f_1(x),f_2(x)在[a,b]上连续或在[a,b]上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其中之p,q只须满足1/p+1/q≤1,p>1,q>1,即p,q不一定为相伴数。 (3)式中[X_(i-1),X_i]∈[a,b],且a=x_0,b=x_R,o相似文献   

12.
TIMED/SABER与AURA/MLS临近空间探测温度数据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URA/MLS数据(V4.2)和TIMED/SABER数据(V2.0)对20~92km高度的大气温度进行比较分析,计算AURA/MLS数据与TIMED/SABER数据的温度绝对偏差,并分析平均温度偏差在不同季节中随经度、纬度和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80km高度的平均温度偏差在±6K以内,相对偏差在3%以内;80~90km高度平均温度偏差减小至-10K以下,相对偏差在9%以内.中低纬度地区平均温度偏差廓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从20km高度的-3K左右的负偏差逐渐增加,在45~50km高度的平流层顶处有较明显的3K左右的正偏差峰值.平均温度偏差随纬度变化明显,随经度变化很小.研究结果可为卫星数据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大攻角流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洞中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动状况随攻角和来流速度的演化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对于不同的来流速度或雷诺数,每种流动现象所对应的攻角确实发生了变化,说明雷诺数的影响确实存在;另外,对自由转捩条件下,俯仰力矩曲线在α=35°~70°之间很分散的风洞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α=35°基本上对应于边条涡非对称破裂的开始;而α=70°则对应于机头迎风面流动向前、向后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4.
旋转附加力对方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诺数为25000,旋转数为0~0.24,温度比为0~0.22的范围内,数值模拟了旋转光滑径向出流通道的内流动与换热分布,分析了哥氏力与离心浮升力对旋转管流的耦合作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切向哥氏力推动了通道截面内的双涡二次流,径向哥氏力则使得近侧壁流体加速和中心流体减速.离心浮升力对流动与换热的作用效果与哥氏力场的分布密切相关.换热计算结果从定性趋势上吻合公开文献中的实验现象,反映了旋转附加力的基本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小天体旋转参数是科学数据,也是小天体测绘,着陆导航的基础数据.研究一种在小天体探测接近段过程中使用的基于图像上特征点跟踪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小天体旋转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小天体旋转关系模型,表示小天体在相机坐标系中的姿态变化;然后定义小天体旋转的状态方程,推到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计算过程.通过对观测图像序列上的特征点跟踪,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方法得到小天体旋转轴指向和自转角速度估计.实验中,在仿真相机与小天体相机100 km距离上,分析了相机坐标系小天体坐标系之间的四元数初值,图像上特征点跟踪精度,相机的观测指向等因素对小天体旋转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图像特征点跟踪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小天体旋转参数估计方法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精度的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6.
火焰筒头部流场研究之二——二元轴对称等温廻流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火焰筒头部的等温流场,用二元轴对称不可压定常流来处理并用数值方法解出初步结果。基本方法是用涡量流函数法,双方程粘度模型,采用交替方向隐含格式差分求解,在边界及迭代初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初步计算结果与[10]之实验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7.
敏捷卫星成像过程中姿态变化灵活,积分时间变化剧烈,传统卫星积分时间计算模型已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积分时间计算模型,在星地斜距计算和摄影点地速计算两方面作了改进。星地斜距计算时利用地表数字高程模型修正理论的斜距值,摄影点地速计算中增加姿态角速度对卫星本体坐标系角速度矢量的影响,并设计了整个算法在星上数管分系统中的实现方案。最后在星载嵌入式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地面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两者比对偏差在0.01‰以内,可以满足相机成像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文献[9]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二个时刻的模型计算,给出了更完整的1983年2月3日2B级耀斑脉冲相色球半经验模型,从而进一步描述了脉冲相色球物理过程,并对耀斑动力学参量及能量过程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曲率对旋转态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旋转状态下曲率叶片模型上气膜冷却现象的流动和换热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主流雷诺数、吹风比和旋转数情况下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冷却效率分布.计算选用κ-ω和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主流雷诺数Re=3 198.4~6 716.6,吹风比M=0.2~1.2,旋转数Rt=0~0.015 9.结果表明:旋转数的增大导致气膜孔下游中心区域的冷却效率下降,但使压力面整场的冷却效果略有提高;吹风比的增大使得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冷却效率逐渐降低,主流雷诺数的变化对壁面整体冷却效果则影响不大.此外,相同工况下吸力面上的冷却效率要高于压力面上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20.
RCS分析中多次反射的计算及程序实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目标RCS分析计算中多次散射的计算方法,计算多次散射时主要考虑面元-面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过程采用几何光学法(GO)、物理光学法(PO),在总后向RCS计算中还运用了等效电磁流法.同时,文中讨论计算多次散射的程序实现技术.最后,给出计算例子,考虑多次散射时总的后向RCS计算结果与前人发表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