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纳卫星应用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纳卫星是指质量为千克级、以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为基础的小卫星。其中纳卫星一般指质量在10kg以下的小卫星,皮卫星一般是指1kg以下的小卫星。皮纳卫星具有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突出优点,能通过组成星座、编队或卫星群完成单颗大卫星难以实现的任务,在研发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如飞行机会更多,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转化和应用;任务种类多样,从而可产生更多的潜在用户;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能促进更多高校和小企业参与,从而促进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质量小于1000kg的卫星从广义上被称为小卫星。小卫星具有设计简单、研制周期短、投资与运行成本低、易于发射、灵活性强、抗毁能力强等一系列优势,特别是单一任务的专用卫星、卫星组网或卫星星座,投资小、见效快,战术应用多变。美国是最早开始启动小卫星研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小卫星技术验证和应用探索研究,在逐步推动美国军事航天体系变革的同时,也推动着小卫星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三化")设计理念、研究方法、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发射的先进轻型克莱门汀(Clementine)月球探测器,是一颗名副其实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性能高等五大特点的典型现代小卫星(就广义而言,小卫星包括探测器)。这颗轻型探测器成功的研制和顺利的发射与运行,将当前世界上“小卫星热”的发展推上新的高潮。此外,也说明由于月球具有极大开发价值,人类对再登月球表现出极大兴趣。发射这颗轻型月球探测器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试验最先进轻型SDI成像敏感器和技术,具体试验军民两用卫星上敏感器和电子部件等23项新技术,旨在改进美国未来国防…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设计思想适用于小卫星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小卫星可满足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的要求,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途。不过仅满足卫星系统小型化远远不够,还必须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计出的卫星能否满足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的要求。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研究利用其中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舱...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国际小卫星联合会(IS-SO──InternationalSmallSatellitesOrga-nization)出版物中搜集到的一些国外小卫星的近况,作一概述。因篇幅所限,不能囊括无遗,虽技术数据不够详细,但提供的信息无疑是最新的。下面列举9种小卫星的简况。1.克莱门汀(Clementine)自80年代末小型卫星中兴以来,如果说英国萨利公司的UoSat卫星是标准化、通用化小卫星公用平台的代表,那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则是研制成本低、周期短、性能先进的小卫星典型。“…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以来,世界航天界兴起了发展小型卫星的热潮。在此基础上,以重量为主要依据分别提出了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等概念,继而又提出微微卫星、毫微微卫星的设想。但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意识到,仅以重量作为区分卫星的依据是模糊不清的,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是用重量与卫星性能的合成,即功能密度”进行区分。因此,所谓小卫星是指重量轻(通常不超过I000kg)、功能密度高(通常比现有卫星的功能密度高3~4倍)、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的卫星。其中卫星重量小于IOOkg的小卫星又称为微卫星。l)卫星每千克所能获取的功能,如姿控系…  相似文献   

7.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8.
现代小卫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发展最终的目标将追求简化性和完善性。现代小卫星出现,说明航天技术正沿着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由于小卫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研制周期短的显著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卫星应用和卫星技术方面一场重大变革。首先论述小卫星的概念和兴起的原因;其次讨论小卫星发展概况;最后研究小卫星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具有高精度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精密授时等特点。自开通以来,“北斗”系统已经在我国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电力调度及救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示范项目的开展和联盟与产业园的涌现,促进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简洁的完美。现代小卫星的出现,说明空间技术正沿着"简化性和完善性"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现代小卫星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体积小、性能高、机动性好、研制周期短和应用方面采用分布式系统等一系列的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空间技术和应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海湾战争后低轨道小卫星技术发展很快,已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深受军事领域的重视,有军事实力的国家都在跟踪这一技术。低轨道小卫星具有中、大型卫星不具备的优势。在海湾战争中已明显地显露出他的优势,即实用性强,专用性能好,投入实战使用效果显著,地面设备简单,抗干扰效果突出,通话清晰无杂音。除此之外,小卫星研制周期短,成本投入少,造价低,发射准备时间短,卫星测控容易,特别适合对付突发事件、局部性地区冲突,可实施应急发射,是为局部战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微纳卫星,尤其是立方体卫星(CubeSat),由于具有低成本、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13.
小卫星的现状及军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卫星发射费用 ,而且对卫星的功能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新型卫星的探索。随着小型电子设备和推进装置的发展 ,加速了新一代小型卫星的诞生。1 小型卫星具有大型卫星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与大型卫星相比 ,小型卫星具有独特的优点 :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系统投资少 ,可以大批量生产 ;能够机动发射、生存能力强、能适应未来战术作战的需要 ;可充分利用大型卫星发射火箭的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 ,大大节约发射费用 ;可以覆盖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任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18日18:45,试验卫星-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试验卫星-2主要用于技术试验,具有高精度控制、快速侧摆和偏航机动能力,卫星重300多千克,设计寿命2年。  相似文献   

15.
国外小卫星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现代小卫星逐渐呈现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以及高功能密度和性价比等优势,小卫星已成为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主要航天国家为在小卫星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均制定了大型计划和项目。在过去十几年中,小卫星技术迅猛发展,小卫星逐渐从探索、试验阶段转入业务化、装备化运营阶段,并在遥感、通信、导航、空间科学、新技术演示验证以及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通常把质量在500kg以下的卫星定义为小卫星。考虑到我国卫星技术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把质量在1000kg以下的卫星定义为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
小型遥感卫星是在应用需求不断扩大而经费又紧张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以“更快、更好、更省”为宗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使用户能通过简便、廉价、快速的方式利用卫星获得有关资源和环境信息。这是遥感卫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巨大的科学和经济效益,因而受到许多...  相似文献   

17.
重量在100千克到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量小于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重量小于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型卫星;重量小于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型卫星。微小卫星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明确用途的新一代卫星。其特点是:新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一年左右)、研制经费低(数千万人民币),且可以进一步组网,以分布式的星座形成“虚拟大卫星”,微小卫星现今的发展趋势?微小卫星的出现,相当于在航天领域中实现了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机所引起的技术革命。80年代以来,美、德、法、俄等国家的一些公司相继开展微硅陀螺、微硅加速度计等微型惯性仪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健全的行业不仅仅能够得到发展或获得创新,同时还能发现市场发展的机会并巧妙利用。在小卫星蓬勃发展的同时,国际上掀起一股商业小型运载火箭的热潮。日前,国外多家小型卫星发射公司就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商业航天发射小卫星的需求牵引着小型运载的研制和生产,"快速、机动、灵活、廉价"正成为商业小型运载火箭新的发展趋势,诸如萤火虫空间系统公司(FSS)、英国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 Lab)等私人航天公司,正是凭借其低成本、快速响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获得了小卫星发射市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质量低于500kg)发展态势强劲,发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随着微光机电系统技术、微纳加工技术以及创新系统设计理念、创新系统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小卫星进一步朝着微小型化发展,在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发射更便捷等需求驱动下,200kg以下小卫星逐渐成为发展最活跃的领域。1国外甚小卫星呈持续高涨发展态势国际上对小卫星(SmallSat)的分类主要以卫星质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将迷你卫星(MiniSat)、徽卫星(MicroSat)、纳卫星(NanoSat)、皮卫星(PicoSat)和飞卫星(FemoSat)统称为小卫星,即质量低于500kg的卫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微米、纳米技术的发展,使纳卫星和皮卫星等微小卫星的实现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由科学探索与技术试验阶段向业务化运营阶段过渡。同时,由于质量、体积和功耗的严格限制,美欧提出并开始发展芯片卫星(ChipSat),这一创新方向可以使卫星成本更低,研制更快速,发射更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