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2.
实践五号卫星及其飞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中巴资源1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它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实践五号卫星研制的机会,开展小公用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阳光 《中国航天》2010,(4):18-22
<正>五、印度印度2009年进行了2次航天发射,均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该火箭4月份发射了"雷达成像卫星"2侦察卫星及一颗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能透过黑夜、云层和伪装进行侦察。据报道,卫星研制得到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该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公用卫星平台的首飞试验星,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发射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目前我国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卫星,将引领我国通信卫星研制和应用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用于开展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18年,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8.
简讯     
印极轨卫星运载器首射失败 9月20日印度首次用新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器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卫星,但未获成功。这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印度遥感卫星E。事故的原因是火箭在二、三级分离时俯仰姿态出现偏差,致使第三级关机时火箭的飞行高度比预定的低了75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级未能使卫星达到入轨速度。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发射已推迟了两年,这次失败对印度航天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称,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另两次试射至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相似文献   

10.
阳光 《航天》2011,(6):12-12
4月2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3颗卫星,包括国产遥感卫星“资源星”2、新加坡的“实验星”和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青年星”。卫星被送入823千米太阳同步极轨道。这是PSLV火箭第18次发射。除1993年9月首射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成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  相似文献   

11.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中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70年首次应用于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迄今已成功研制和应用了多种不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本期起,分三期向国内外读音介绍六种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属单位研制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包括,第二期:FG-02“长征1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东方红2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三期:FG-23A返回式卫星制动发动机;“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四期:EPKM近地点发动机,CZ-2C/FP运载系统变轨发动机(FG-47)。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3.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5日上午9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飞行约1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118-118
2008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D运载火箭同时将创新一号02星和试验卫星三号2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新一号02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试验卫星三号是中国第3颗技术试验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29日16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6颗"云海"二号卫星和1颗"鸿雁"星座试验星"重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2018年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云海"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大气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科学实验等领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中,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我国最重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2019年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16年4月6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成功发射。它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单次搭载空间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空间实验研究。实践十号卫星在轨飞行15天,其工作时间与电池的电量有关。该卫星没有安装太阳电池翼,以免产生振动而影响科学实验。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卫星留轨舱和回收舱,结合"促进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这一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开展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五号为代表的小卫星,其研制计划流程有所创新,卫星研制分为方案设计、正检星研制和正样星研制三个阶段。在充分借鉴实践五号卫星研制计划流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有效载荷的不同组成特点,并对时间和经费投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以“并行”代替“串行”研制方式的比较合理的研制计划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