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滚轮式光栅数显器的工作原理,结合中、大型机床的加工需要及其精度指标,提出了该装置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条件;着重论述了装置在制造安装、组合构件以及环境温度等六个方而的误差分析与计算。又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工艺条件及各组装零件的精度对各类误差进行综合性估算,并提出了估算公式。结果表明,基本上满足了设计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光栅数显系统主要由光栅位移传感器和数字显示仪两部份组成。光栅位移传感器是被测物理量(如长度)的敏感部件,按其结构和用途可分为许多种,如黑白光栅和相位光栅,反射光栅和透射光栅、长光栅和圆光栅等,数显仪的用途就是把光栅位移传感器所感知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用人们所习惯的十进制数字方式显示出来,木文仅就黑白透射式长光栅数显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数显器不仅为了美观,而且也为操作、控制提供方便,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数字显示在现代工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出口的机床大都要求带数显器,以增强竞争能力。 位移量的数字显示已有不少的产品,如同步感应数显器、磁尺数显器、光栅数显器等。国外统称之为“DRO”一数字位置读出系统。它们对小批量、单件生产尤为适用,因能节省大量辅助时间而深受欢迎。此类位移量的数显器大都由数字电子线路构成,结构复杂、劫耗大、调整困难、稳定性差是这类数显器的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型计算机也可在位移量的数显领域中发挥出应有…  相似文献   

4.
1 SW1-1(2、3)微机绝对座标数显表 该数显表在不对称脉冲调宽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使功能大为扩展,实现了绝对座标数显的智能化,是国内独创的新型数显表。是现有机床改造的关键技术。 2 金刚石刀刃磨技术  相似文献   

5.
低温环境光纤光栅反射光谱感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光纤光栅低温传感性能,对低温环境中光纤光栅反射光谱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低温模拟环境光纤光栅传感器反射光谱响应试验系统。分别对不同温度下自由状态有/无涂覆层、不同胶接状态的光纤光栅反射光谱低温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半波展宽、反射波峰幅值和偏移量等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层与胶粘液属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光栅栅区受力的均匀性,造成波峰分裂或旁瓣等啁啾现象。基于光栅低温啁啾效应产生机理,研制了一种封装结构光纤光栅传感器,用聚合物对无涂覆层光纤光栅进行封装,基片为低热膨胀系数的合金材料,胶粘剂为高性能紫外胶。试验表明:该传感器有良好低温响应特性,反射光谱平滑,且基本无旁瓣。  相似文献   

6.
在科研产品的推广使用中,若忽略了解决失效问题的科学方法,将造成元器件的浪费。“SX—801数显器”是我所研制的用于检测精确运转量的电子数字仪器。它的使刚性能和价值评定以及可靠性互有密切关系。本文所述的可靠度算法可保证“数显器”使删效果。另外,可定时、定量抽查“数显器”质量,只要获取了环境因子,便可使用本文中所讲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精密钢带光栅传感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床闭环控制系统,其各部件的距离参数直接影响着光栅传感器的精度。根据钢带光栅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一种精密钢带光栅传感器参数优选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完成其结构设计,实现光栅传感器距离参数的快速选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组成固体火箭发动机光纤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纤传感器缠入复合材料壳体的工艺问题,构建了光纤智能实时监测系统,并通过水压试验对试样进行了实时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验证了光纤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的功能,表明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航天器测温系统的质量和减少测温用线缆,提出了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测温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回波光谱区别不同的传感器,实现在一根光纤串接多个传感器进行测温。文章讨论了光纤选择、光谱分配等问题,并利用卫星天线测温应用实例验证了光纤光栅测温的效果。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测温技术在航天器中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传感器的测温精度达到了0.01℃,与热敏电阻方案相比,能大幅减少测温线缆。该方案可为航天器测温系统线缆和质量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概 述 WX──841型微机数显控制仪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精密的光栅技术揉合在一起,适用于单件、参量复杂、需要经常改变工艺参数的场合,能够定量地数字显示。现已成功地在锯木机上开发应用。 它采用进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自行设计组装,性能稳定,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检测元件使用我所研制的精密2500型光电脉冲发生器。由于圆光栅精巧细致地加工,严格地装配工艺保证,检测元件精度高,并具有很好的耐用性。 微机程序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被测量控制对象的实际条件予以调整。从而使WX——841型微机数显控制仪的通用性得到强化。 程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驾驶直升机地面站遥控问题,提出一种以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与光 电编码盘的地面站控制平台的设计方案。介绍无人驾驶直升机地面控制台的基本结构组成;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工作 原理以及数据处理;另外还针对瞬间掉电时增量式码盘角位移积分值不准确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最后给出控制电路 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航天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10,27(3):40-45
介绍了智能复合材料的系统组成,以及传感器、致动器和控制器等实现的关键及其功能。讨论了航天结构健康监测,结构自适应、减振与自愈合,以及弹性记忆复合材料(EMC)的原理和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工艺新功能材料与微电子技术是传感器发展的三大基础技术。本领域的主要关键技术是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与CAD设计系统,异型构件的坯件制造、精密微细加工技术,新的联结与封装技术等几个方面,简介了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14.
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激光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能激光对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危害 ,概述了多种基于线性光学理论及非线性光学理论的激光防护器材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了这两类激光防护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航空电子传感器系统是多功能战斗机平台问世的关键。目前,成本、重量、体积和功率方面的限制制约了传感器在武器系统平台上的数量和布署。再加上目前使用的联合式传感器系统使武器系统的有效性不够高,性能不够好,阻碍了多传感器武器系统的研制。新一代武器系统应在航空电子设备改动很小的情况下具有空空和空地作战、空防压制以及侦察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应打破目前在射频和光电领域中的功能处理界限,以便更好地利用其资源。“宝石台”是21世纪航空电子系统的一个初始模型。“宝石台”计划的一个方面是要探索传感器分系统综合化及其构形的概念,并搞清楚用未来的技术如何实现综合化传感器。正在研究的几项新技术可以用在系统设计中,以实现这种改变,包括宽带单片射频组件、宽带光纤连接、高度可编程和高性能的信号处理器、有效的多处理器操作系统、多用户宽带组合天线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本文叙述了实现这一套综合化传感器的困难和问题、对综合化的需求、系统构形概念以及为实现这个系统需要开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激光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能激光对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危害,概述了多种基于线性光学理论及非线性光学理论的激光防护器材及其研究进展,简述了这两类激光防护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精密位置速率转台是卫星地面试验的重要设备。这种转台具有多种功能,如陀螺、加速度计等惯导元器件的检测与标定,卫星姿态敏感器及地面实验所用的一些测角元件的检测与调试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要求位置速率转台具有极高的精度,美国Contaves Coerz公司研制的50C型单轴气浮试验转台,其位置精度达±1″,代表了当代水平。研制精密位置速率转台,需要有极精密的位置传感器,精密的空气轴承轴系,高精度电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光电对抗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期国外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包括导弹光电告警器、光电干扰技术和装备、光电对抗仿真试验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关键载荷复合材料支撑结构热变形光纤在轨监测需求,研究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热应变光纤光栅传感特性。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出层状复合材料结构在局部热载荷作用下热应变场分布特征;然后,制作层状复合材料结构试件,建立光纤光栅热应变监测实验系统;最后,以同样尺寸的铝合金结构为对比试件,实验分析T700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热应变传感特性。实验数据表明,在30~100℃范围内,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热应变随温度升高而近似线性增大,但其热应变量明显小于同一温度下铝合金结构热应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应变场呈各向异性分布特征,100℃时其轴向和径向应变的光纤光栅测量值分别为155.8με、181.3με,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8%、1.52%。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热应变,研究结果可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层状复合材料结构光纤在轨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单位应用数显技术对通用金属切削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 ,进一步探讨了应用数显技术在进行高精度金属切削加工中误差补偿及修正问题 ,并介绍了四种误差补偿方法 ,为今后的数显技术改造及航天产品加工工艺在求精求新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