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出了基于地球球形假设的双圆锥地心方位确定算法,研究了考虑地球扁率的地心方位精确确定算法,给出了基于扁率修正的日地月自主导航算法。蒙特卡洛仿真表明,对于500km高度,对地定向三轴稳定的姿态运行模式的卫星,在地球敏感器噪声为0.1°(3σ),日、月敏感器噪声为0.05°(3σ)的情况下,导航位置精度能达到800m(3σ),速度精度能达到2.4m/s(3σ)。  相似文献   

2.
考虑月球扁率修正的月球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月球扁率对月球紫外敏感器的月心方向矢量确定的不利影响,研究了月球紫外敏感器的测量原理和敏感到月平边缘时满足的几何约束,提出了一种考虑月球扁率的月心矢量确定方法。并进一步的结合地球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的测量信息,研究了基于日地月方位信息的月球卫星自主轨道算法,并评估了月球方位确定算法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太阳敏感器、地球敏感器和月球敏感器的精度分别为0.02°(3σ)、 0.05°(3σ) 和0.1°(3σ)的假设下,考虑月球扁率修正的月球卫星的自主导航位置精度能达到300m(3σ),导航速度误差能达到0.6m/s(3σ), 从而保证了环月卫星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3.
荆武兴  李茂登  黄翔宇 《航天控制》2011,29(3):69-74,79
基于日地月信息的自主导航系统利用日地和月地夹角信息来确定卫星的轨道和姿态,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它利用在轨的集成敏感器来敏感太阳、月球和地平边缘,从而产生相应的脉冲.利用脉冲的信息就可以确定日、地、月的方位信息,并可以确定日地和月地夹角.本文研究了该类自主导航系统的基于球形地球假设的方位确定算法,导航敏感器基于地球扁率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星光大气折射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卫星轨道确定的自主导航方案。这种自主导航方案完全利用高精度的CCD星敏感器,以及大气对星光折射的数学模型及误差补偿方法,精确敏感地平,从而实现航天器的精确定位。以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背景,针对本文给出的星光折射光的卫星导航方案,结合推广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使用模拟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定位精度为38m。仿真结果说明,星光折射角的测量误差和大气折射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紫外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卫星利用CCD紫外敏感器进行自主轨道确定的方法。敏感器通过地球紫外图像提供地心方向矢量及姿态误差信息进而确定卫星轨道。采用Unscented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紫外敏感器测量精度、姿态误差、部分轨道参数以及地球模型对导航精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定轨精度,其导航误差主要取决于紫外敏感器测量精度和卫星姿态误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敏感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导航方法,作为解决未来高轨道卫星自主运行的先决条件。在整个系统中,以包含摄动项的HILL 方程作为状态方程,根据由姿态敏感器给出的卫星本体相对于地球和另外两个空间天体的方位,推导出测量方程,进而用简化的推广 Kalman 滤波算法进行状态估计。仿真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较高,是一种可行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紫外敏感器的航天器自主导航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基于紫外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方法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自主轨道确定的滤波算法。对基于紫外敏感器的导航在地球中低轨道、大椭圆轨道和同步轨道上的应用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导航误差主要取决于地心方向的测量误差 ,而地心距测量误差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已知卫星惯性姿态的条件下 ,仅以地心方向为观测量 ,滤波器同样能够收敛 ,并能获得较高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8.
宁晓琳  王龙华  白鑫贝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12,33(11):1601-1610
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的卫星自主导航方案具有导航精度高、自主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自主导航方案。在基于星光折射的自主导航方案中,折射星的准确识别与折射角的精确获取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星敏感器,利用连续高度星图模拟与匹配技术实现高精度折射星识别和折射角获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星光折射的卫星自主导航系统方案。同时,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相关的折射星仿真程序,以轨道高度为686km的对地观测卫星为例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星敏感器精度为3″时,该导航系统平均位置误差约为145m,最大位置误差不超过400m。  相似文献   

9.
卫星自主轨道确定的自校准滤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青  李勇  刘良栋 《宇航学报》2006,27(2):301-305
研究在导航敏感器测量带有系统偏差情况下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问题,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系统偏差是影响自主轨道确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可观性理论证明了系统偏差为未知常值时,自主导航系统的状态和常值偏差都是可观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将系统偏差作为状态向量新增分量的自校准滤波器以估计轨道参数,同时校准系统偏差.数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校准滤波可以将自主导航的位置精度从10km(3 σ)量级提高到200-500m(3σ).  相似文献   

10.
考虑卫星轨道运动和像移影响的星敏感器星图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图模拟技术是星图识别算法和星敏感器性能测试的基础.提出一种新的高精度星图模拟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两行轨道数据(TLE,Two-Line Orbital Element)与简化常规/深空扰动的近似解模型(SGP4/SDP4)计算出卫星在轨运行参数,进而获得卫星姿态矩阵;然后,根据星敏感器的方位和俯仰角度,确定星敏感器视场中的导航星及星敏感器安装矩阵,利用小孔成像模型,获得导航星在星敏感器成像面的投影位置;最后,为更准确模拟实际星像点的灰度扩散,在考虑卫星运动引起的恒星像移的基础上,按照二维高斯分布规律置灰度值来模拟星像点像素.在此基础上,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曝光时间下,恒星像移对恒星位置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小行星Ivar近似为三轴椭球体,给出了非球形引力势函数,建立了航天器环绕小行星Ivar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利用Jacobi积分常数绘制了航天器在Ivar周围的零速度曲线,并分析了航天器的可能运动区域,给出了航天器不碰撞小行星Ivar的边界条件及不同偏心率下的近拱点半径。分析了小行星Ivar扁率和椭率对环绕轨道的影响,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在一个轨道周期内,顺行轨道的开普勒能量、轨道角动量、偏心率和近拱点半径变化较大,而逆行轨道的相应参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同步轨道多星共位轨道保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研国外同步轨道多星位置保持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一些位置保持策略的优劣及影响位置保持策略的主要摄动因素,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可行的位置保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卫星轨道圆化的点火控制策略,发动机推力为有限常值,方向可调。考虑了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损失。假设圆轨道上有一飞行器在运动,称为虚拟轨道器。只要卫星与虚拟轨道器软交会,就完成了轨道圆化。文中给出了使卫星与虚拟轨道器软交会的推力方向控制策略和点火位置与关车位置的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水平推力策略和切向推力策略相比,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而且燃料消耗接近最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小卫星星座的概念,研究和发展水平,指出小卫星星座具有单个小卫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着重强调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针对小卫星星座的自主运行,重点研究了星座自主导航和自主维持技术,最后针对我国小卫星星座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轨道维持与机动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学方程出发 ,运用线性离散系统最优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用于航天器轨道维持与轨道机动的最优控制方法 ,建立了相关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算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最优控制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白晓征  郗晓宁 《宇航学报》2005,26(10):114-116
针对日前广泛应用的相位同构星座,讨论了一种无需变轨实现单航天器与多颗卫星近距离接近的轨道设计方法。其设计思想是首先根据接近任意两颗卫星轨道的约束条件得到轨道簇,再利用搜索的方法从中找出能接近其他一颗或多颗卫星的轨道。研究表明,利用这种方法能设计得到至少接近三颗非共轨卫星的多条轨道。文中给出了一个算例,针对描述符为60:18/6/2的星座,得到了多条能接近3—5颗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美国空军近期进行的“TAOS”飞行试验的背景和任务,着重讨论了试验的主要部分──MANS自主导航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硬件、软件及其在轨试验。  相似文献   

18.
软着陆小行星的自主导航与制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崔祜涛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02,23(5):1-4,10
讨论了软着陆小行星的自主导航与制导问题,首先给出了一种使用星上光学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自主导航方法,测量探测器相对着陆点的距离与速度;接着提出了一种自主软着陆的制导方案,为了保证垂直软着陆,事先规划了满足约束的理想下降高度与速度轨迹,并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跟踪理想轨迹,实现在小行星表面垂直软着陆。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提出的自主光学导航与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Acta Astronautica》2014,93(1):285-297
The effects of on-orbit fragmentation events on localized debris congestion in each of the longitude slots of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GEO) regime are evaluated by simulating explosions and collisions of uncontrolled rocket bodies in multiple orbit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libration about one or both of the gravitational wells located at 75°E and 105°W. Fragmentation distributions are generated with the NASA Standard Breakup Model, which samples fragment area-to-mass ratio and delta-velocity as a function of effective diamete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term severity and consequence of a GEO fragmentation event is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parent body longitude at the epoch of fragmentation, which can spawn bi-annual “fragment storms” in high-risk longitude slots, driven by lower-energy fragments that have been captured and have started librating around the nearby gravitational well.  相似文献   

20.
Forecasting of localized debris congestion in the geostationary (GEO) regime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how frequently near-miss events occur for each of the longitude slots in the GEO ring. The present-day resident space object (RSO) population at GEO is propagated forward in time to determine current debris congestion conditions, and new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that describe where GEO satellites are inserted into operational orbits are harnessed to assess longitude-dependent congestion in “business-as-usual” launch traffic, with and without re-orbiting at end-of-life. Congestion forecasting for a 50-year period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ly executed mitigation measures in the GEO r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calized debris congestion will double within 50 years under current 80% re-orbiting success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