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系列登月飞船就曾几次载人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美好愿望。但是,在这一系列的登月活动中,曾经发生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事故,“阿波罗门”号飞船在飞往月球的途中突然发生爆炸,宇航员们和地面控制中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最近,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撰文披露了这一太空历险秘闻。“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成员共3人,指令长詹姆斯·洛弗尔海军上校、登月舱驾驶员弗雷德·海斯和指令舱驾驶员约翰·斯维格特。他们此次的飞行任务是对月球的山脉进行一次地质调查。1970年4月13日夜间,“阿…  相似文献   

2.
邓月 《国际太空》1996,(12):12-12
据1996年10月7日~13日美国《空间新闻》报道,日本的第一个月震探测器——月球-A(Lunar-A)将于明年发射。目前,日本科学家正打算继月球-A之后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暂名Selene-1,它是日本循序渐进开发月球的漫漫长途中迈出的又...  相似文献   

3.
最新消息     
月球形成时曾撞击地球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31日电,根据克莱门汀-1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保罗·卢西认为,月球曾是火星大小的天体岩石,撞击地球后被反弹到空间,形成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美专家拍摄到雪茄形小行星图像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借助于新型深空跟踪雷达系统,拍摄到了太阳系中一颗长约4.8千米的雪茄形状小行星的图像。即使在观测能力极强的天文望远镜上,小行星通常也只以遥远光点的形式出现,然而在1994年8月间,雷达对在小行星中排名第1620号的“地理星”进行为期一周的探测后,揭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行后30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又在考虑重返月球的问题。2002年9月12日,在美国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名称是“2002年以后的月球:月球科学和下一步探索”。会上各国科学家讨论了21世纪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首次获得了日全食时月球大气层最为详细的照片,美国科学家从中得出结论:月球大气层的厚度几乎是科学家早先设想的2倍.波士顿大学空间中心物理学家杰夫里·波加纳指出:在1995年11月29日历时1小时的日全食无光期内,德克萨斯戴维斯的麦克唐纳天文台收集了这一珍贵的观察资料.日全食时,整个月球滞留在地球的阴影中,以柱的散射光线被一片黑暗所取代,因而天文学家有机会发现月球高空大气层中微弱的钠  相似文献   

6.
登月宣言的内幕温顺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威尔逊(纳尔·阿姆斯特朗)先走下舷梯,开口道:“我,哈勃·威尔逊,以全人类的名义宣布,月球不属于哪个国家,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停顿一下,他又说:“我们为和平而来。”此时,卫星转播中断,...  相似文献   

7.
正1984年,在美国航宇局(NASA)召开的第一届月球移民会议上,德裔美籍航天科学家克拉夫·伊利克博士曾经宣称:"如果上帝期望人类成为能进行航天旅行的生物种群,他早就该把月球赐予人类。"但时至今日,人类也没能够在月球上生活。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人类社会从经济到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又一次掀起了探月的高潮,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欧空局等都制定了月球探测计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这些计划最终的目的是单独或联合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德国航天     
德国航天有悠久的历史。20年代,赫尔曼·奥伯特研究了航天飞行的数学理论。15年后,魏纳·冯·布劳恩进行第一枚真实火箭V2─—所有发射火箭的祖宗─—的设计工作。二次大战以后,一批杰出的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被带到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在那儿的红石兵工厂,他们帮助制造了第一枚美国火箭。在飞向月球的历程中,他们也是不可缺少的,冯·布劳恩的土星5号火箭是这个伟大业绩的基础。其时,鲜为人知的是,德国技术人员也在俄罗斯空间计划中起作用。虽然德国损失了所有的最好的航天人才,但它仍有能力在欧洲航天中处于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法国航天员畅谈航天感受“人类应该充分利用空间站这一基地,大量开发像‘出租汽车’那样的多用途载人飞船,来往于轨道间运输,并且把人送往月球。”这番话是法国航天员让一皮耶尔·海涅雷在1993年10月2日《航空与宇宙》周刊为他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的。海涅雷是...  相似文献   

10.
研究UFO的科学家们(上)●〔美〕S.伯德○李应保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杰瑞·开普不同意科学家会由于受到社会压力而屈服的说法。在1967年4月29日亚利桑那科学学术会议上,他说:“我要纠正下述说法:科学家们由于害怕嘲笑,而避开UFO报告。作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局长理查德·特鲁利7月14日说,到2000年时值阿波罗登月30周年之际,美国可能重登月球。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现正在分析研究一项“重返月球和火星登陆”的设想。该委员会正研究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从那里起飞进行火星登陆飞行。在国会议员召开的会议上,议员罗伯特·沃克简要地介绍了该委员会正在考虑的几项方案,他告诫说:“建立月球基地将是昂贵的。”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9日,美国第三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查尔斯·康纳德因车祸医治无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医院去世,终年69岁。据此间媒体9日报道,康纳德8日下午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哈伊市附近的公路上骑摩托车行进过程中,因摩托车突然失控而将其摔倒在地,后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但因内脏出血而未能救活,5个小时后去世。1969年11月,康纳德担任“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的飞行指令长,与他的同伴艾伦·比恩一起进入太空,并在月球表面呆了7小时45分钟。他们的任务之一是安装一台核能发电机,以便为长期实验提供能源。根据…  相似文献   

13.
探索宇宙的奥秘,预测宇宙的未来,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去年10月8日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14.
一片冰心在玉壶“月球勘探者”证实月球存在水冰□□1998年3月5日,美国航宇局的刘易斯研究中心,向新闻界公布了“月球勘探者”探测器获得的第一批月球探测结果,证实了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冰,并初步测算出月面上水的总储量可能在11×106t~3.3×108t之...  相似文献   

15.
孙文 《太空探索》2001,(9):20-21
自打中世纪起,就不断有观月者声称在月亮表面上看到了行影不定、转瞬即逝的光学现象。关于这些神秘“月光”的报道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现代。著名天文学家帕特里克·摩尔把这种光称为月球瞬变现象,英文简称LTP。另外也有人称其为瞬变月球现象(TLP)。 在声称自己看到了月球瞬变现象的早期观测者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威廉·赫谢尔。1787年4月19日和20日夜里,这位天王星的发现者在月面上监测到了三个光点。他认为那是三座火山,其中两座处于休眠状态,另一座当时正在喷发。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朝一日登上火星后.将如何在那里生存。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美国生意系统学家马克&;#183;尼尔森博士介绍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西南部荒漠中建造了一些圆筒状的实验室开展试验.模拟能够支持4人在火星上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地球上开展生命支持系统的试验.是为人类未来开展要广阔的空间探索以及向月球或火星等其他星球移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日本科学技术厅于1993年6月20日,公布了空间往返运输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1.空间开发意义·根据以往空间开发的进展情况,以建立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据点,并以此作为寻求真理的对象这两个观点来探索空间。·特别是从前者探索空间,在那里活动与地球上的活动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人们试图将空间与地球构成一体,把它称为“地球圈宇宙”是很相称的。·开拓支持人类活动的“地球圈宇宙”,从中可获得新知识的空间开发,给人类带来更为丰富的知识。2.空间往返运输系统的意义与必要性·随着空间开发的集中化、多样化、大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寻水是人类发展月球探测项目以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自2009年11月NASA实施“撞月”后,2009年12月13日,NASA负责“撞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安东尼·科拉普雷特宣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真真切切,我们发现了水,不是一点儿,而是相当多。”——探测器在月球上击起1.6千米高的尘埃,其中含有约113.6升的水——这意味着,人类未来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宇航基地。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探险者”号宇宙探测器在其行程中拍摄了一系列土星光环的照片NASA的科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对这些照片进行过分析。但是,围其中部分照片的议论之声,直到1997年春人们才有所耳闻,西方媒体对此才开始所披露。当时的焦点人物是两位美国科学家:在斯坦福大学讲授航空航天学课程瓦尔特·温荪蒂和诺曼·R.伯格仑博士。当时他们声称,从“探险者”号传来的某照片经过他们研究认定,应为绕土星轨道运行的巨大航天器。其中的一个飞行体,长达5万千米以上;另一个则近乎地球直径的长度。加盟这一说法的还有里昂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