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8年12月25日,本刊编辑部专访了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院士。在访谈中,曹春晓院士介绍了国内外航空工业用钛的发展,钛合金用量在航空发动机结构质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进展,以及在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中,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专业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04年8月30日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召开。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颜呜皋、曹春晓院士,分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葛子干、徐惠彬、益小苏、韩雅芳及委员代表2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分会副主任委员益小苏教授主持。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分会主任委员葛子干研究员代表第六届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上届委员会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航空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普及科技知识、推荐学术带头人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分会工作在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改进完善的问题。分会负责人还就材料工程专业分会第七届委员  相似文献   

3.
■颜鸣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席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材料学会荣誉顾问颜鸣皋院士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 ,1945年留学美国 ,1947年和 1949年分别获美国耶鲁大学冶金科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1949年 7月受聘于美国纽约大学工学院任副研究员 ,从事钛合金加工织构和相图研究工作 ,1949年和 195 0年分别被选为美国“希格玛 -赛”科学学会和“兰普特 -依普西隆”化工学会荣誉会员。 195 1年回国 ,受聘于北京理工大学任第二机械系教授兼系主任 ,创建了我国武器弹药专业 ,并…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14日,《航空材料学报》第七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和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编委有院士曹春晓、柳百新及其他编委会成员共计30人。会议由航材编辑部主任益小苏主持,《航空材料学报》编委会主  相似文献   

5.
曹春晓,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名誉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会长,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8,34(4):F0002-F0002
曹春晓,男,1934年8月6日出生,浙江上虞人。195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金属材料研究(以钛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兼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名誉主任、《材料工程》主编、航空材料学报》副主编等。  相似文献   

7.
2007年2月1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研制大型飞机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标志着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制造大飞机的梦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然而,设计研制大飞机需要突破很多关键技术,先进钛合金技术便是其中之一。为了解未来大飞机设计研制中钛合金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一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  相似文献   

8.
适逢航空工业建立50周年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院45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航材院的院长葛子干,请他介绍了建院45年来的发展历史及概况,着重介绍了该院在“九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十五”的目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0版ISO 9000标准对岗位培训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飞机的"油耗"是航空公司特别关注的指标。最新的波音787承诺可降低油耗20%,其中通过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用量将为50%)可降低油耗8%;A350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其改进方案 A350XWB 中使用复合材料可达52%;150座级的波音737和 A320的后继机也将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我国的大型飞机项目已经上马,在大飞机材料的应用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有哪些差距?在选材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带着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曹春晓院士。  相似文献   

11.
<正>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1994年由原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96年通过验收后正式投入运行,依托单位是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实验室主任由益  相似文献   

12.
<正>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4月由总装备部批复立项,2006年1月通过原国防科工委验收后投入运行。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实验室主任由院长李晓红兼任。  相似文献   

13.
我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工作,目前从事材料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自从2006年被聘为《航空标准化与质量》通讯员后,在编辑部编辑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按照通讯员守则的要求,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工艺,分析并展望了钕铁硼市场需求,对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钕铁硼的发展策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先进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先导。为了推动先进材料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专业分会将于2006年5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第七届“先进材料技术”研讨会。因为本次双年会恰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院50周年,为此,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特地于2006年5月25日安排了“航空材料发展高层论坛”报告会。高层论坛将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航空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高层领导和科技人员报告航空材料技术的进展以及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和产业商贸合作等。与此同时,“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组织(Soci…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2006,32(3):F0003-F0003
闻雪友 院士 194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慈溪县,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七0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质量信息系统(QIS)的概念,分析了QIS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BIAM)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访问我院,并受聘担任我院荣誉教授。张鸣龙院长为张彦仲院士颁发了聘任证书。  相似文献   

19.
刘晓民  魏海亮 《机场工程》2006,(1):F0003-F0003
2005年11月25日,空后机场营房部在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机场营房系统院士顾问座谈会”,总参科工委常委,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应邀到会。空后机场营房部基建工程处,  相似文献   

20.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7,33(4):F0002-F0002
王仲奇院士 男,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和《航空动力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