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2019年9月23日05时10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截至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研制发射277颗航天器。此次发射的双星是继2018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后,2019年中圆轨道(MEO)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正式拉开了"北斗"三号从基本系统向完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和"长征"火箭的摇篮,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特别是重大宇航发射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长征"火箭300次发射、"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100次发射之后,2019年5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又迎来了其第200次发射。  相似文献   

3.
<正>此次发射为一箭双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发射收官阶段的奠基之战,意味着"北斗"全球组网正式进入倒计时,对于"北斗"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中的一员,由基础级和上  相似文献   

4.
<正>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开启了进入太空的序幕。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同年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自此开启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征程。根据卫星的任务要求,研制工程主要包括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等几大系统。其中运载火箭由当时的七机部八院负责承制,发射场选定我国甘肃省酒泉发射场。根据毛主席1958年的号召,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研制任务。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分部,  相似文献   

5.
北约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是为了对付华约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而设计的一种大面积杀伤武器。这项武器计划于1976年12月开始投标,1978年12月进行这种武器的首次试射,1980年4月沃特公司在竞争中获胜,1980年5月进入全面研制阶段。在多管发射火箭系统进入全面研制阶段之前,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于1979年7月就该武器系统的研制任务和研制费用以及如何部署问题签署了一项备忘录。1982年7月意大利加入这项计划。1984年荷兰也表示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2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顺利与双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2018年第10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空军空间和导弹试验局(SAMTO)的预测,在1994年之前,美国东、西海岸两个发射场,即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每年将进行近100次的航天和导弹发射。 这些发射任务包括:检验战略空军司令部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战备状态;MX(和平保卫者)导弹、小型洲际弹道导弹(SICBM,又称侏儒)以及三叉戟Ⅱ海射型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发射国防部的有效载荷;为美国航宇局和商用航天器提供发射支援以及为国防部航天飞机军事飞行任务提供支援。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航天飞机检测发射监控系统的任务特点和范畴;提出了地面勤务系统四个中心的配置与检测发射监控系统在其中的地位和关系;提出了航天飞机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的测试发射体制,机-地结合检测方案的设想;强调了设计、研制、验证与检测发射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和加强总体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托举着高分一号卫星及3颗国外研制的小卫星飞向苍穹,将各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一箭四星发射任务. 2012年12月,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了土耳其突厥(GK)2卫星,完成了我国宇航任务的年度收官之战.本次发射的圆满成功,又实现了2013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除了将高分一号这颗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首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外,本次任务长二丁火箭还肩负着搭载任务,发射两个荷兰的卫星分配器以及分别由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土耳其研制的3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相似文献   

11.
《卫星应用》2012,(4):82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天链一号03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该星将与2008年发射的01星、2011年发射的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建成比较完备的中继卫星系统。该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测控覆盖率,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3,(5):20-20
<正>据中国航天网报道,2013年8月28日,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批准了嫦娥三号任务由研制建设阶段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三号任务自2008年2月立项以来,先后完成了21个月的方案设计、26个月的初样研制和20个月的正样研制三个阶段,完成了设计分析仿真、产品试制生产、试验验证、独立评估、质量复查等研制建设工作。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使用了多项新研产品和技  相似文献   

13.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23,(4):71-72
<正>“长征”四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2023年3月10日06时41分,“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绘”六号A/B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测绘、国土资源普查和科学试验研究等任务。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5次发射。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弹道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和测试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是十二所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帮助下,和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下,我们完成了多个不同战术技术指标的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实弹(箭)发射的落点偏差(人轨精度)都能满足研制技术任务书的要求。1990年4月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人  相似文献   

15.
H-Ⅱ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已于1985年4月正式开始。它是一种新型的一次使用的、可满足九十年代航天需要的运载火箭,拟将完全由日本独立研制。该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吨。H-Ⅱ火箭预定于1992年发射日本的第四代卫星。H-Ⅱ火箭具有以下设计特点:1)一箭多星发射结构,多数任务是一箭双星发射,每星重量为1吨;2)新运载火箭尽量选用了 H-Ⅰ火箭的研制经验;3)设计结构简  相似文献   

16.
1980年3月27日美国空军从范登堡基地发射了一枚民兵Ⅲ导弹,这是预定计划中的最后一次研制性试射。此次发射的目的有三:1) 鉴定生产型MK12A再入系统;2)对照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精度来验证导弹的制导控制精度;3) 检验导弹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型号任务发射次数和数量再创新高的一年,随着年初型号发射任务取得连战连捷的好成绩,研究院在轨航天器数量成功迈进200大关。1970年,由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在此之后,研究院砥砺奋进,用时33年,于2003年实现在轨运行航天器突破10颗;2015年,在轨运行航天器数量突破100颗;而在轨航天器数量从100颗到突破200颗,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高景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专业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商业化运营。  相似文献   

19.
东三天线是由我所和德国MBB公司联合设计的。馈源组合是天线的重要部件之一,东三正样1的馈源组合由MBB公司制造。为了我所今后的长远发展,提高我所的微波部件的制造水平,东三第二发馈源组合由我所自行研制。馈源组合件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有相对应的国产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