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用于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吹风试验系统的燃气发生器的研制,通过对该燃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参数等的分析、计算,确定了该燃气发生器的结构,进行了喷嘴流量、雾化试验和发生器的热调试,满足了试验系统的最大流量要求,为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的研制提供了保障,表明该燃气发生器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燃气流量可控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与燃气流量恒定的燃气发生器工作特性具有较大差异,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推导建立了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的小扰动线性化动态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燃气发生器负调特性的影响因素及燃气发生器系统的频率特性,得到了燃气发生器系统增益及时间常数随燃气发生器自由容积及燃气调节阀阀门面积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燃气发生器具有变参数特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动力装置采用空气/煤油燃气发生器的研究情况。为了实现某动力装置的燃料无毒化,研制了空气/煤油燃气发生器,并完成与涡轮的联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性能满足动力装置要求。该燃气发生器采用电火花点火,具备富燃(余氧系数α<0.3)和富氧(余氧系数α>4.5)双模式工作能力,两种模式下均实现了轴功率输出。此外,燃气发生器还能在两模式间连续切换,且不熄火。这为满足功率需求提供了第三种工作模式。该模式也实现了轴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4.
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液氧/甲烷的点火和燃烧特性,进行了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验研究。介绍了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案和试验情况,分析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设计方案和点火方案可行,点火品质较好,能够在较宽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工作,燃烧组织合理,燃烧品质良好,温度均匀性较好,积碳轻微。  相似文献   

5.
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点火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比化学点火、火药点火及电火花点火优缺点的基础上,选取了技术成熟、点火可靠的火药点火用于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用黑火药点燃固体推进剂的点火药量计算公式估算了火药点火药量,给出了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火药点火器的其它参数。根据液氧/甲烷推进剂特点,确定了火药燃气-液氧-甲烷依次进入燃气发生器的点火时序。成功进行了4次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热试,结果表明: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点火起动过程平稳,点火品质较好,点火方案合理,适于较宽工作条件下的液氧/甲烷点火。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流量调节的负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可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所存在的燃气流量负调现象,分析了负调现象产生的机理是由于燃气发生器压强的变化过程滞后于喷嘴面积的变化过程。基于燃气发生器动态工作模型,以某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燃气发生器空腔容积和燃气阀门调节速度对负调过程的影响:当燃气发生器空腔长度为0.1 m、阀门调节时间分别为0 s和2 s时,对应的燃气负调量为82.6%和1.7%、响应时间为0.21 s和1.76 s;当燃气发生器空腔长度为0.8m、阀门调节时间分别为0 s和2 s时,对应的燃气负调量为82.6%和11.4%、响应时间为1.69 s和2.85 s。基于上述分析结果,还提出了减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流量负调程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平  严伟 《上海航天》2019,36(6):83-87
探讨了国内外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及其发动机的发展情况,研究比较了液氧甲烷、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氢等推进剂组合,提出液氧甲烷是商业航天、未来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选择。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选择的原则,确定了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推力为80 t和8 t。比较了燃气发生器循环、补燃循环及膨胀循环等动力循环方式,选择了燃气发生器循环的技术方案。介绍了蓝箭航天两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总体方案、性能指标、技术创新点、用途和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氧气/醇类燃气发生器启动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氧气/醇类燃气发生器进行了热态试验,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引入点火时间和着火延迟两个参数深入研究了燃气发生器的启动规律。研究表明,燃烧室流量密度的增加对燃气发生器的点火时间影响不大,但会引起着火延迟的明显增加;时序中氧气与燃料两种组元进入燃烧室的时刻对启动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二者存在一个最优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燃气发生器快速、平稳、安全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纵苏 《上海航天》1990,(5):38-41,27
介绍液氧/丙烷为工质的燃气发生器试验研究的方案和结果.着重讨论该燃气发生器在压低混合比条件下点火、起动、积炭及性能等问题.试验证明,液氧/丙烷燃气发生器在较宽的混合比范围内能稳定地工作,积炭轻微.通过试验掌握了液氧/丙烷推进剂点火、起动技术,并获得了性能数据.为新型发动机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MX导弹发射架中采用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前四种均采用气动作动筒,第五种则是水冷式燃气发生器。近年来,随着对发射架要求的改变,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燃气发生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内安装的作动筒发生器已用来代替外安装的作动筒发生器。而水冷式燃气发生器则代替了热燃气弹射系统。这两种新发生器的样机业已研制出来,并作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新设计方案的优越性。此外,这两种新设计方案还可大幅度地降低发射架的寿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和数值仿真分析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后燃气通过同轴喷嘴的喷注压降对过氧化氢/低浓度酒精燃气发生器非正常熄火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气喷注压降或喷注速度是影响发生器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当燃气喷注压降为1.0MPa时,喷注速度过大,火焰无法在燃烧室内稳定,造成熄火;而当燃气喷注压降为0.2MPa后,喷注速度降低,火焰稳定并维持正常燃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气动式的燃气流量调节阀,并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和气动式燃气流量调节阀的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对燃气流量调节阀仿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动态误差和稳态误差都在5%以内。通过仿真获得了燃气发生器和燃气调节阀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燃气调节系统开环响应速度较慢,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固体燃气发生器中应用的旋风式精过滤器内流场模拟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其网格生成、湍流模拟、两相流模拟、边界条件及数值计算方法等。对于全面展开三维两相旋转湍流的内流场模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结合固体推进剂燃气过滤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法美两国正在联合实施一项称为Rustique的先进火箭冲压发动机研究计划。法国将根据这一计划的结果来确定是否研制一种新的反辐射导弹以及是单独研制还是进行国际合作;美国可能将这项计划中得到的数据用于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该火箭为“无喉道式”的,也就是固体火箭燃气发生器与冲压喷气发动机之间没有喉道。冲压喷气发动机利用火箭发动机的燃火自行点火。 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自动调整火箭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性能以使冲压喷气发动机工作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在试车起动时出现的燃气发生器头部温度过高现象,建立了发动机起动时发生器及燃气系统内部流动的三维模型,通过Fluent流场计算对起动燃气路内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从启动器起动0.65s定常流场计算结果与0~0.65s的瞬变流场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火药启动器燃烧后的起动燃气沿倾斜的燃气入口进入燃气路,经内壁反射后冲入燃气发生器,燃气进入发生器头腔,造成了发生器头部温度过高。调节氧头腔氦吹除流量,进行起动的0.65s定常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吹除流量是控制起动时发生器头部温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再将燃气多通的燃气入口倾角改进为80°倾角和90°倾角,分别建立模型并进行了起动的0.65s定常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原模型进行比较时发现,燃气入口倾角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起动燃气路径,减少燃气返腔造成的头腔温度峰值过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滑盘式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滑盘阀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滑盘式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工作过程的动态模型,得出了燃气发生器的流量传递函数,并分析了系统增益、时间常数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结果表明,调节系统为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具有负调特性,为调节系统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铵推进剂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用于导弹燃气发生器的推进剂的燃温低、燃气清洁、燃速调节范围大,对硝酸铵(AN)推进剂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降低燃温的方法,提出对多种催化剂进行筛选、降低AN的平均粒度、增加其含量,来提高AN推进剂的燃速。讨论了减少燃气中的碳粒子和金属氧化物。最后给出自行研制的全AN推进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液氧/甲烷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小平  李春红  马冬英 《火箭推进》2009,35(4):14-20,43
综述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对比了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动力循环方式,提出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选择应综合用途、性能、研制难度及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一次性使用的发动机应采用高性能的高压补燃循环,其中部分甲烷冷却推力室的富燃补燃循环较佳;重复使用的发动机应根据工作次数和工作寿命,重点考虑系统压力低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和低压的补燃循环.  相似文献   

19.
水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水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机理出发,提出了适合开展发动机原理性研究的燃气发生器式水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合铝镁贫氧推进剂、水冲压发动机试验测试系统设计等研究,完成了燃气发生器式水冲压原理性试验研究工作,获得了该工作形式下铝镁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成功验证了水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行性,为后续开展水冲压发动机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阿里安运载火箭系列的性能,降低在低地球轨道和一般地球轨道上的成本一有效载荷比,1981年至1982年欧洲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需要一种真空推力为900千牛顿,名为HM60的新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另外还对发动机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同时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研制风险,欧洲选择了燃气发生器循环系统.目前,该发动机额定性能指标是:燃烧压力100巴,混合比5:1,比冲445秒.用一个燃气发生器分别驱动两台相互独立的涡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