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在引入MBD数字化技术概念基础之上,分析了MBD技术的特征,并将MBD技术与传统设计制造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了传统工程图样缺点以及MBD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以及MBD技术的应用现状、MBD技术在我国全面实施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针对卫星三维电缆网数字化设计、制造协同"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卫星三维电缆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流程和方法。通过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三维电缆网协同设计方法,可以快速生成标准化、精细化的三维电缆网。基于MBD三维电缆网设计与工艺联动,开发了电缆网设计、加工、检测和装配联动软件模块,形成了一套电缆模型工艺信息快速提取方法。通过具体型号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在电缆网设计、加工、检测和总装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简单地介绍航空复合材料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工艺过程,并指出了实现全面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所在,即制造端的数字化技术的不足。研究了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数字化设备集成系统,指出构建数字化设备集成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数字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以及系统架构设计。简要介绍了数字化设备集成的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相关研究技术,期望以制造端的数字化技术构建来实现航空复合材料制造的全面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数智化技术是大型风洞设备设计、建设与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对国内外大型风洞设计建设中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当前大型风洞设备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数字化多学科协同设计、数据分析管理、数据交互与融合、智能制造与装配、健康管理、智能机器人等数智化技术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数智化风洞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同步协同CAD/CAM系统的Web模型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式协同设计与制造被认为是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实施模式、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等方面讨论了构建分布式同步协同CAD/CAM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涉及的会话通讯与数据传输、并发控制与一致性维护、远程环境下的协同感知及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现有超人2000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跨平台协同CAD/CAM原型系统C—Superman的开发,并在广域网中进行了测试,响应速度快,运行良好,为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制造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6.
航空制造行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江西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适应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对航空制造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合作开展了工装设计岗位急需的航空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完善校企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的有效方法,确保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应对航空智能制造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新形势下飞行器制造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任职要求的发展趋势,明确航空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背景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飞行器制造专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举措,建立飞行器制造专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专科、本科阶段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明确专科、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力求为航空制造行业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大型客机的研制对钣金零件的成形制造提出了新的需求,即柔性化、数字化和精准化.面对这种需求,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乎中国国情的大型客机数字化柔性钣金精确成形制造技术的发展思路.根据该思路,从数字化工艺设计、精确数值模拟、快速工装设计、质量控制和数字化检测等方面,分析和总结出了实现大型客机钣金数字化柔性精准成形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9.
装配工装在飞机产品生产过程中处于飞机设计的下游,受到飞机装配件设计及其装配工艺的影响以及飞机生产准备周期限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传统的飞机装配工装以文本、二维图形式表达为主,信息是静态的,缺乏唯一的数据源易导致飞机-装配工装协同变更管理效率低、准确性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飞机-装配工装协同变更方法:利用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建立了飞机和装配工装MBD模型关系架构,并结合相关的变更传播计算方法实现了飞机设计结构变更对装配工装变更影响的主动、自动化预测和分析。通过一套飞机壁板开口加强框的装配工装变更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3日上午9时,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我院隆重举行,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论坛和校企(校)合作签约仪式同时启动。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空军装备部航空工厂管理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民航湖南安全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军队装备修理企业、中航工业企业、民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企业、航空类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等57家单位参加大会。我院党委书记胡大鹏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1.
球面三角在飞机设计制造中应用较多。它可根据飞机理论图给出的条件,计算有关飞机结构中的空间角度,用以设计和绘制飞机模线,作为制造飞机样板→模具→零件的原始依据,以保征飞机装配的协调。本文根据作者的亲身实践,介绍了在若干机种上成功运用球面三角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2.
增材制造技术可针对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进行加工,制造周期和成本较低,具有传统机械切削加工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在风洞试验模型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高速风洞模型加工中常用的30CrMnSiA材料,开展了金属粉末制备、检测及材料试件的制造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试件数据作为材料性能输入参数,结合增材制造工艺,设计了机翼为中空结构的AgardB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该模型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并开展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中空机翼的模型结构能够满足高速风洞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制造系统里所用的微处理器中,单片机只能做逻辑处理和简单数学计算,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进行相当复杂的数学处理。本文概述DSP的数学原理及其技术特点,介绍了基于DSP智能控制器在制造业中实时测控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大口径高精度复合材料反射器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星载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天线反射器的大口径、高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工艺和测量的高精度反射器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热稳定性、高精度模具来提高反射面形面精度,通过蜂窝拼接来降低反射面固化时残余应力,通过高低温时效来降低固化后反射器部件残余应力,通过优化测量方法来提高反射器测量精度。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反射器制造精度和改善反射器热变形。  相似文献   

15.
飞机大尺寸自动化柔性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飞机大尺寸零部件具有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大等特点。传统的单一测量手段如激光跟踪仪,因测量效率低等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飞机智能制造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需求。大尺寸自动化柔性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式测量方法,突破了单一测量设备测量效率低的难题,以其高精度、高效率测量的优势,在航空测量领域展现了极强的发展应用前景。针对飞机制造过程中大尺寸自动化柔性测量技术的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飞机大尺寸测量场构建的相关进展。其次,介绍了自动化柔性扫描路径规划的研究进展。然后,列举了柔性化测量在飞机蒙皮间隙测量、整机水平测量和数字化预装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终总结得出,飞机自动化柔性大尺寸测量技术的研究对提高飞机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夹层结构成型工艺。传统工艺需要热压罐、真空袋等外部设备来为成型提供压力,文中提出了利用泡沫本身热膨胀和刚性模具的限制作用,为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提供成型压力。通过对泡沫芯材的模压发泡工艺的控制、监测,分析了夹层结构成型时内部产生压力的大小。同时,对其弯曲强度和剥离强度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芯材密度、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能有效地提高夹层结构的成型压力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鸥300"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的技术要求,研制了起落架落震试验测控系统。提出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PLC)技术实现了试验过程的自动化,解决了起落架落震试验机轮水平载荷、垂直载荷、机轮转速等测量技术难点。根据CCAR-23-R3要求,完成了"海鸥300"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数据采集精度高,符合"海鸥300"飞机起落架试验技术要求,可作为其飞机适航取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数值稳定性好、计算量小的序列U-D分解滤波算法应用到状态方程为线性、观测方程为非线性的GPS动态用户导航系统中。文中建立了高动态用户数学模型,推导了以伪距为观测量的系统测量方程。在给定飞机航迹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U-D分解滤波算法能更有效地适合动态用户GPS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