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岩 《飞碟探索》2011,(4):42-43
近几年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涉及人类步人第三类文明的,如卖座的大片《星际迷航》等。人类迈入第三类文明,面临的二个最大的难题是,万有引力和超光速运动。前者涉及已困惑人类近5个世纪的万有引力的根源问题,后者涉及相对论的基础,这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大的二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10,(3):36-39
<正>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0日,好莱坞太空科幻巨制电影《火星救援》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电影主创及众多中国电影人亮相红毯,吸引众多影迷粉丝。《火星救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携主演马特·达蒙、塞巴斯蒂安·斯坦、陈数,制片人西蒙·金伯格、迈克尔·谢费及编剧德鲁·高达等明星主创等纷纷助阵首映红毯。电影出品方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特意邀请中国航天人参加中国首映礼,并进行了专场展映,  相似文献   

4.
水星的黎明     
科幻文学不仅简单地预测未来,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全方位地将未来世界的整体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跟随未来的主人公共同经历技术变化在情感上引发的喜怒哀乐。《水星的黎明》就是这样一篇科幻小说。 作者凌晨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95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是当前比较活跃的科幻女作家之一。由于凌晨出生在航天家庭(父母均在航天部门工作),她自小就对祖国的航天事业相当关注。据悉,《水星的黎明》只是她关于航天题材众多科幻小说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5.
继续膨胀宇宙的结局 宇宙的未来发展,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膨胀下去,一种是转而收缩.它们的结局如何,一些科学家已有许多论述.不过,对难以理解的遥远未来的宇宙的研究,这顶多只是推测而已.我们不妨作为科幻来了解.  相似文献   

6.
野外生存训练是世界各国军队常用的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其本意是通过艰苦而卓有成效的训练使指战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一种利用自然去应对自然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指战员的团队精神和冒险精神,以适应未来残酷的战争环境。而作为野外求生刀具最大的需求单位——军队,又不断地通过野外实践为刀具生产厂家提供积极的改进建议,反过来又大大地促进了刀具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求生刀具方面,世界上有很多刀具厂家和产品,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款刀具。  相似文献   

7.
在1966年,当《星际旅行:进取号》上映的时候,科幻系列在找寻自身的空间和时间空档方面遇了到难题。几十年后,新一代银河探索者掀起一股类似的热情,幻想去寻找新世界和新文明,想到太空船以前都没有去过的地方:遥远的恒星及其周围的行星。  相似文献   

8.
科幻文学作家比所有其他人更加关注航天,这是因为,科幻面对人类的未来,而航天技术属于未来。 早在科幻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航天技术就已经成为科幻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公元164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发表的小说《梦》中,就曾形象地阐明宇宙飞行中的种种奇异状态:超重、失重、如何战胜空间的冰冷以及如何度过  相似文献   

9.
星际高速公路技术及其在夸父计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星际高速公路技术的物理意义和特征以及中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计划,分析了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及其周期和准周期轨道,给出星际高速公路的描述与初步计算,探讨了星际高速公路技术在夸父卫星A轨道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在未来深空探测活动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行星际监测数据进行地磁暴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地磁Dst指数的预报中.对ACE卫星探测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及其变化对未来几小时的Dst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这些行星际实测参数中,对Dst指数作用较为明显的是太阳风速度、太阳风质子密度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同时,当前Dst指数实测值对今后几小时的Dst指数已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连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由于采用了全连接神经网络结构,模式能够反映出太阳风、行星际磁场等参数与地磁Dst指数参数的复杂联系,可以自动建立输入参量的最佳组合方式,提高了预报精度.通过利用大量实测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式进行训练,最终建立了利用优选的ACE卫星行星际监测数据提前2 h对Dst指数进行预报.通过检测,预报的误差为14.3%.   相似文献   

11.
英国广播公司为纪念其“明天的世界”创办30周年,去年特意用科幻手法制作了一个名叫“奇异的未来”的电视系列剧。这个系列剧邀请了当代许多科幻名家充当嘉宾,主题是未来的太空旅行,每期都通过采访的方式,讲述一个科幻故事。节目主持人由著名的科普节目主持人吉兰·艾德逊担任,她本人就是一个“怀疑论”者,对许多事情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这个节目真是相得益彰(见彩插)。该节日每次半小时,在奥运会后开始播出,受到观众  相似文献   

12.
媒体     
《飞碟探索》2006,(11):5-5
想参加星际旅行,却害怕宇宙射线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科学家提出了新构想——电浆泡泡,先将电浆形成电流,再利用此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宇宙射线偏折。若这个构想可行,未来宇航船笨重的宇宙射线保护壳将被轻薄的电浆泡泡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3,(12):62-63
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落战境》里,汤姆·克鲁斯扮演一个末世后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一个人在森林里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在残破的建筑物中与危险的攻击者进行殊死搏斗。没有了人类的活动,地球上天很蓝,树很绿。所有的文明遗存都残破不堪。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首次火星登陆后遭遇巨型风暴,火星之旅被迫提前结束,航天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  相似文献   

15.
晓月 《国际太空》2005,(10):18-18
据2005年8月30日的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强材料,它将被用于未来的星际飞船。  相似文献   

16.
北辰 《飞碟探索》2003,(2):35-37
广泛存在的星际分子1963年,由于射电望远镜的使用,人们开始陆续发现遥远的星际云中含有一些星际分子。此后,对星际分子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星际分子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那个时候,天文学家谈论星际分子成了一种时髦。这些星际分子种类繁多,在空间的各个方向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主要分布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在众多的星际分子云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是人马座B2和猎户座A,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分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人马座B2被称为星际分子的宝库。现在,已发现的星际分子多达100多种,主要有OH、H…  相似文献   

17.
你知这如何开发月球吗?你想了解未来的月球基地吗?你体会过对事物的复杂感情吗?请看对未来真实的超前描述。或许也是一篇科幻吧! ——编 者  相似文献   

18.
傅小松 《飞碟探索》2007,(11):34-35
有一幅很有趣的科幻漫画,标题是《嫁给老外》:一位未来世纪的新潮女孩,执意要嫁给"老外",保守的父亲自然极力反对,做母亲的也左右为难.这里的"老外",可不是红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而是长相怪异的外星人!用比较科学的术语说,叫地外智慧生命.  相似文献   

19.
12月19日,中国航天引路人钱学森先生的著作《星际航行概论》首次出版简体字版。记者从“《星际航行概论》出版暨庆贺钱老97岁生日座谈会”上获悉,该书是根据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的第一课讲义基础上整理出版,其中对火箭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现在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平行宇宙的概念从何而来?科幻显然是源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星际迷航》里的柯克船长在《魔镜,魔镜》一集里遇到了"另一个自己",而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1963)则幻想了一个美国是纳粹傀儡政府的平行世界。自那时起,平行宇宙的想法就进入了主流,一系列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其他世界的图景,其中包括浪漫喜剧《滑动的门》(1998),以及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反美阴谋》(2004)中令人毛骨悚然的"万一呢"的假设(这部小说设想反犹太飞行家查尔斯·林德伯格在1940年的总统大选中击败了罗斯福)。但也有科学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