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美国直升机学会和我院联合举办的“直升机技术理论基础”国际讨论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我院如期举行。参加讨论会的共有中、外直升机同行125人,其中外国代表56人,他们之中包括美国直升机学会主席R.B.刘易斯先生,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直升机专家、学者,以及西方国家七大直升机制造公司的代表。我国代表69人,来自国内有  相似文献   

2.
应我院飞机系的邀请,美国直升机专家格林那(Grina)偕夫人于3月10日来我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讲学活动。 格林那先生是美国著名的直升机专家,在世界直升机界也有一定威望。他在波音公司从事直升机设计工作40余年,从一名设计员逐步晋升为该公司主管技术工作的副总裁。他主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繁荣科学技术,加强学术交流,我院于6月15日—17日举办了“无线电通信与编码”学术讨论会,邀请全国各地有关院校、厂所的教授、专家,以及江苏省电子学会和江苏省通信学会的有关成员参加了会议。三天中,出席会议和参加座谈、讨论的共有460人次。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江苏省电子学会秘书长、省邮电研究所所长缪朗,省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主任、734厂总工程师王树尊,省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学会主任、南京工学院教  相似文献   

4.
我院103研究室副主任朱德懋副教授于4月6日—10日去美国,参加了由美国航空、宇航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和美国直升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十二届结构、结构动力学与材料会议,以及美国航空、宇航学会举办的动力学专家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回国后,他于5月中旬就此在院内作了汇报性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1991年元月11—12日在江苏省国防工办主持下,对我院飞机系的“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技术”进行了省级鉴定。由海军特飞所顾问魏信芳同志和602所陈子安同志分别担任鉴定组正副组长。鉴定结果认为“该项目达到了80年代同类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 研制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开展直升机特别是直升机旋翼理论与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由法国国防部、法国宇航研究院(ONERA)和法国宇航公司(AEROSPATIALE)的三位专家组成的直升机专家小组;11月17日至20日在我院进行了访问,并举行了中,法直升机技术交流会。 会上,法国专家分别介绍了有关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弹性、机身及机翼/机身相互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由中国航空学会委托江苏省航空学会主办的“2000年的中国直升机”研讨会,于4月17日至19日在我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从事直升机研究、设计、教学、生产、使用等18个单位的代表48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张阿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讨论国内外直升机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交流了18篇学术论文,开展了专题讨论。通过对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奋斗目标和措施,比较具体、清晰地描绘了中国2000年直升机的图象。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机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直升机机动性的定性解释和定量评价参数,讨论了机动性对直升机效能的意义,论述了机动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动性的设计参数,介绍了美国陆航设计标准中对直升机在频域响应方面的要求和试飞验证规定。文中举例分析了发动机/旋翼集成控制系统对提高机动性、改善飞行品质的应用,并指出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将对今后提高直升机的机动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19日~20日在烟台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了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总结,提出了1983~1984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讨论了进一步搞好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建议。专业委员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组织了三次学术交流和讨论会:1981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1982年10月在烟台召开的空间环境模拟技术讨论会,1982年10月  相似文献   

10.
首先说明了发展直升机的难点,即相对于同量级的固定翼飞机来说,不仅需要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而且旋翼的技术问题更为复杂。其次,综述世界上直升机应用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包括亚太地区的潜在市场。并分别用图线军用和民用直升机从1990年-1995年的实际年销售量及1996年-2010年的估计销售量。接着,介绍了美国21世纪的军民两用直升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目前在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最后,展  相似文献   

11.
RAH-66由美国波音直升机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合作研制,是一种轻型、双座、侦察/攻击直升机。  相似文献   

12.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直升机在水上迫降后可提供足够的漂浮时间供人员撤离,在其设计和研发阶段就应对漂浮特性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以某直升机背景机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应急浮囊的直升机漂浮特性试验技术研究,重点考察了浮囊刚度、试验约束条件和浪向对直升机漂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则波条件下的直升机运动响应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变化,当浮囊采用柔性材料时,能一定程度削弱直升机的波浪响应,有利于直升机维持在波浪水面上的稳定漂浮;当模型在水面自由漂浮时,柔性浮囊相对刚性材料也能更好地辅助直升机避开极易导致倾覆、翻转的最不利浪向——横向波浪;相对带约束条件的模型试验,自由漂浮状态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际的直升机状态。在开展模型试验时,应综合上述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全国军用直升机与无人机应用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2年8月14日至2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该研讨会由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主持召开。与会代表共110人,分别来自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工业部所属院校、厂、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等30多个单位。会上交流论文60多篇,内容涉及军用直升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军用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以及其电子系统、飞行控制、气象、救援、使用、维护等方面。会上代表们根据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16(5):F0002-F0002
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28岁女警察张源(上图及下图左),经过飞行培训,掌握了直升机驾驶技术,现已能单独驾机执行任务,成为国内首名直升机女警飞行员。她所驾驶的,是美国罗宾逊直升机公司生产的R22轻型双座直升机,右为该型机飞行的资料照片,该机旋翼直径7.67米,旋翼转动时全长8.76米,机身宽1.12米,高2.72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新近发展的直升机噪声预估系统——ROTONET,指出了各阶段的ROTONET系统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着重分析了MD500E和SA365N-1直升机的飞越噪声计算和试验的对比结果,以说明该系统的有效性,并表明美国在直升机系统噪声预估技术方面的现状。最后对目前正进行的第四阶段ROTONET系统的研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部件重量的分析和估计是直升机初步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直升机部件重量公式的方法和结果,並用子样外的几种中、小型直升机作了校核验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公式适用于中、小型带常规旋翼型式的单浆直升机,可在总体设计阶段的总体参数优化、重量分析估算、重心定位等工作中计算直升机部件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直升机操纵稳定性,建立了适合直升机总体设计的操纵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总体参数和布局参数,以获得优良的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以UH-60A直升机为算例,结果表明该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对比经典数值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和混合优化算法,发现混合优化算法更适合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专业学会成组技术研究会第一次CAPP学术讨论会,于5月25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在会上宣读讨论了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学术论文,交流演示了CAPP系统的软件,座谈了近几年来开展CAPP研究工作的经验.美国宾州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南京  相似文献   

20.
世界直升机市场随着国际形势、军事力量和民用事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依托这些规律就可以对整个直升机市场做出一定的预测.本文从军用市场、民用市场两个角度对各大直升机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直升机市场做了有根据的预测,以期对未来市场形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