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并联机床工作空间和工件位置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的定义及几何约束条件,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并联机床,按刀头点计算出该机床的工作空间,以及在Z轴方向上各高度刀具的加工范围,这对指导机床加工工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并联机床工作窨不规则,加之刀具轴线与Z轴方向夹角的限制,对于带有复杂曲面的工件如何设置其在工作空间中的位姿,仅靠直觉很难完成。因此本文论述了如何建立工件自动定位的数学模型,进而开发工件自动定位系统,这对带有复杂曲  相似文献   

2.
针对并联机床加工曲面零件的优势与目前并联机床未得到广泛应用之间的矛盾,开发了并联机床的制造服务系统。该系统将并联机床原有制造系统中的后置处理功能封装成Web services,包括编译、工作空间计算、干涉校验和运动学变换,应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使并联机床的制造服务与异地制造企业协同工作,并给出了此架构下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实例说明,应用Web services和面向服务架构的制造服务系统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相比,具有易集成性、松耦合性及易操作性,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3轴立式铣床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形成了一种新型数控铣床。本文介绍了其结构,推导了该铣床的工件定位和刀位文件后置处理两个子系统。该铣床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刚性好,精度高及易改造等优点,适合加工复杂曲面工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6-TPS并联平台型数控铣床的一种结构参数标定方法.借助于工作台上的辅助工艺孔及标准量块,采用加权分类隔离的标定方法,将结构参数分为若干类进行标定,在并联工作台的结构参数标定过程中,采用了改进后的共轭梯度法,提高了标定效率.主要分析了刀具位姿参数及并联机构结构参数的标定方法,通过标定实例验证了标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公用电压外环方案,实现了三台1KVA基于频零电压开关航空静止变流器模块的并联输出,三台航空静止变流器模块均为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通过公用电压调节器稳定并联系统的输出电在及频率,同时产生统一的模块电流给定信号,各并联模块工作电流跟踪模态,从而实现各航空静止变流器模块的均流并联,该并联方案仅有一条均流控制线连接且无须外加均流控制电路,不需要输出隔离变压器以及复杂的均流控制电路,具有简单可靠,均流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和组合方便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航空静止变流器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低温微磨料气射流加工用简易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低温微磨料气射流加工微流道专用机床。该机床主要由微磨料气射流发生部分、冷却部分、加工部分、磨料回收部分及其控制系统部分组成。首先对机床进行整体设计,保证其具有合理的布局和稳定的结构;其次针对机床的核心部件冷却器进行总体设计、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并开展测温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使用PLC控制器和液氮液位监测仪实现冷却器的自动控温;最后设计了四维移动平台,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其进行编程控制。验证实验表明,该机床在低温下可实现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材料的有效冲蚀去除,且加工效果明显好于常温下的加工效果,能够满足微流控芯片的多元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并联风洞天平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并联风洞天平,首先依据并联天平的空间力变换关系推导出六维感测力雅可比矩阵,然后以该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最小原则即各向同性准则,将其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对天平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应用数值算法优化出8种满足精度要求的并联天平结构,据此设计并制造出并联天平的物理样机。最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风洞中以建筑标模为试验模型检验并联天平的设计性能,结果证明本天平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逆变桥功率开关管的特性不一致等原因会使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试验结果证明,本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三相逆变器冗余并联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技术是实现变流器及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等设备高可靠性的关键。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频率电压外特性下垂法存在输出外特性较差等不足;主从法必须依赖主模块工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冗余控制。本文采用了一种适合热插拔的平均电流分布式并联控制策略,并在其基础上加上了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技术,提高了输出外特性。分析比较了并联系统在加负载电流前馈技术前后的输出外特性,并研究了并联系统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后进行热插拔的具体实现过程。在以上并联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了热插拔实验,真正实现了冗余控制。  相似文献   

10.
6-SPS相似 Stewart平台是一种动、静平台均为平面六边形 ,且彼此相似的并联机构。并联机构正运动学是一个位置和姿态耦合的复杂非线性问题 ,难以求得解析解。通过引入四元数来表示旋转变换和应用对偶空间方法对高阶多项式进行降阶处理 ,可以用一组二阶方程来表示该类并联机构的正运动学。在这组方程中 ,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是解耦的。此外 ,在方程组求解过程中 ,能避免产生伪复根。最后通过求根公式直接得到机构动平台位姿的 8个解析解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小型超精密数控微铣削系统构成。针对该系统着重讲述采用永磁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源的精密滑台部分的结构及数控系统设计。经伺服环调节及性能实验验证,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控制性能,通过测定并利用统计方法计算确定系统水平进给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达到亚微米级。通过微薄壁结构工件铣削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备微细铣削加工能力,并可实现大深宽比三维微小零件的加工。最后分析了工件尺寸误差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时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利用数控机床对毛坯测量,然后将测量值和CAD模型理论值进行匹配计算,从而将标准零件模型嵌入到毛坯中,实现工件的定位.对于求解转换矩阵这一非线性问题,设计了混沌遗传组合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减小遗传算法陷入早熟的概率,有助于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最后通过试验证明该算法可实现对转换矩阵的求解,将理论模型嵌入到零件毛坯中,使加工余量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参数曲线的自适应插补算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参数曲线插补是高性能CNC系统实现复杂轨迹控制功能的重要技术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CNC系统参数曲线的实时插补算法,基于参数预估、误差控制及参数校正的策略,实现了参数曲线的高精度快速插补。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该算法与现有的插补算法相比,不仅速度误差小、实时性好,而且插补速度能随曲线曲率的变化自适应调整,确保加工精度达到给定要求。此外,本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现通用性,可以适用于样条等各种参数曲线。  相似文献   

14.
PC机与数控机床CNC系统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通用微型机与数控机床CNC系统之间通讯的具体实现方法,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直接输入/输出。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开放式的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基于PC的四轴联动电火花数控系统,本研究通过采用神经模糊控制智能技术,并结合数据库,依据放电间隙状况对电火花成型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保证加工过程处于优化状态,文中还详细研究了高精度双闭环控制以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小型同步双主轴五轴联动精密加工系统,主体尺寸为680mm×620mm×400mm,主轴最高转速80 000r/min,跳动量小于2μm。利用激光干涉仪测得定位精度为5μm;对直线运动轴伺服系统进行设计,经伺服环调节及性能试验,获得优良的动、静态控制性能。采用直径0.2μm的端铣刀进行平面微铣削加工,获得表面粗糙度值为215nm。结果表明该系统充分具备微小零件的高效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陶瓷刀片加工的新的插补算法,介绍了基于此算法的陶瓷刀片磨削加工数控系统。此插补算法大大简化了系统设计,提高了刀片的加工精度。用该系统精心设计的5个加工指令,即可完成所有标准刀片和大部分非标准刀片的加工编程。利用系统的参数编程功能,操作者只需选择刀片形状并输入刀片参数,系统可自动生成零件加工程序,完成刀片的加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四轴WEDM机床的结构和坐标系统,在分析了四轴WEDM机床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等锥度和变锥度情况下均适用的四轴运动控制方法。通过这一方法,由工件下表面加工轨迹和锥度角推导出工作台和上导丝嘴的运动轨迹,并应用于四轴WEDM机床计算机数控系统中。实验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9.
NURBS插补技术在高速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数控加工中,同传统的线性插补相比,采用NURBS插补刀轨加工,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独特优点,是伴随着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起来的支撑高速加工单元技术--CNC控制机和CAM软件包的核心基础技术。本文从讨论研究NURBS插补刀轨的生成方法、CNC中NURBS插补器的关键技术等着手,阐述了NURBS插补的特点和技术要点,指出了五坐标NURBS插补技术和基于连续动态控制进给速度的智能NURBS插补技术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RMS335自动钻铆机的功能,使其能够加工装配所需的飞机零部件,设计并开发研制了与之配套使用的数控托架系统,实现与自动钻铆机的通信。经工厂试验验证,该设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