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向红 《上海航天》2002,19(5):57-59,62
针对肼类燃料在使用中产生的蒸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一问题,介绍了肼类推进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洗涤吸收法、气体扩散法、焚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法、喷雾法、冷却法、泡沫覆盖法、固体粉末消污法等。论述了国内外肼类气体污染控制的各种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任向红 《上海航天》2002,19(5):57-59
针对肼类燃料在使用中产生的蒸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一问题 ,介绍了肼类推进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洗涤吸收法、气体扩散法、焚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法、喷雾法、冷却法、泡沫覆盖法、固体粉末消污法等。论述了国内外肼类气体污染控制的各种技术 ,并对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液体推进剂中颗粒物的成分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液体推进剂硝基氧化剂和肼类燃料中颗粒物的成分、来源及形成机理,指出了在氧化剂加注系统中存在的“流量衰减”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对今后有关液体推进剂中颗粒物等杂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航天发射场肼类推进剂泄漏及蒸气逸散的模式,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对推进剂发生泄漏事故时的危害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常规推进剂主要包括肼类推进剂和硝基氧化剂,在使用中推进剂的蒸气常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肼类推进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主要有气体扩散、焚烧、洗涤吸收、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硝基氧化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主要有酸性尿素法、水-硫酸亚铁吸收法、氯氨法、碱一亚硫酸铵吸收法、石膏法、催化还原法、冷冻法等,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液体推进剂污染控制的各种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肼类燃料毒性毒理分析及安全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肼类燃料的毒性、中毒机理、代谢毒理及中毒症状作了分析,并对其安全防护、中毒救治和日常保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肼类燃料”一词,系指应用在航天工业中的无水肼(N_2H_4)、甲基肼(MMH)、偏二甲肼(UDMH),以及它们的某些混合物等火箭燃料。其中偏二甲肼使用较早,因为它具有冰点低,毒性较小以及使用性能良好等优点。其后,首先是无水肼(主要与偏二甲肼各50%配成混肼-50),然后是甲基肼相继胜作导弹和航天飞机的燃料。肼类燃料均属毒性物质。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呈弱碱性,吸入人体后会对呼吸道和眼睛起刺激作用,与皮肤接触则能引起化学烧  相似文献   

8.
空间环境下无水肼和甲基肼的爆炸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空间环境下无水肼和甲基肼的三类爆炸危险性。第一类危险性来自材料对燃料的影响。第二类危险性来自燃料着火。第三类危险性来自飞行器高度变化对燃料可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瞬变流速激励下某型卫星姿控发动机燃料输送管路的非线性振动特性,采用加权余量法和四阶Runge—Kutta法对燃料输送管路的非线性液固耦合振动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不同燃料流速下、电磁阀开关时长对燃料管路非线性振动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依据管路特征线可将管路振动分为稳定振动区和不稳定振动区,且不稳定振动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6,(9):45-45
美负责调查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猎鹰”1火箭今年3月2413发射失败事故的评审委员会称,它已找到了失败原因,并批准该火箭在今秋再次发射。由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和空间探索技术公司人员组成的该委员会确认,导致火箭着火的唯一合理解释是燃料泵入口压力传感器上的一个铝制B型螺母因晶间腐蚀开裂而失效。失效引起RP-1燃料泄漏到发动机上,进而沿推力室外侧下流。发动机点火时,泄漏的燃料导致起火。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情导致气动压力丧失,致使RP-1和液氧前置阀关闭。火箭升空后34秒,发动机推力终止。  相似文献   

11.
肼-70胶体推进剂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体推进剂是火箭推进和其它燃气发生器的新型待选推进剂。常规液体推进剂在储存过程中泄漏危险性较高,将液体推进剂制成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胶体,可大大增加其粘度与表面张力,降低泄漏危险性。文中对肼-70胶体推进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概述,着重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具体介绍,包括胶凝剂的选择、分散工艺等方面,并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对于肼-70体系而言,添加相同含量的B类胶凝剂成胶效果优于A类胶凝剂。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军用喷气燃料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JP和RJ系列燃料为主线,系统地回顾了美国军用喷气燃料发展的历史与成就,着重论述了高密度燃料和吸热碳氢燃料两大军用燃料领域的关键技术,归纳了美国在这两大技术方面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对喷气燃料的发展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比冲等性能,还能改善并增加其原有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导弹动力装置之一。针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并以此梳理出粉末燃料供给、发动机燃烧组织、发动机点火等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主要关键技术,同时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高性能粉末燃料研究、冲压空气作为驱动流化气可行性研究、发动机快速响应和环境适应潜力及工作可靠性研究等几点研究展望。通过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相关研究技术进行综述梳理,明确了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发展高性能冲压发动机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志坚 《宇航学报》2006,27(3):448-451,477
推进剂的无毒化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肼类和硝基推进剂组合相比,过氧化氢/醇类具有低毒、廉价和可维护性好等优点,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双组元绿色推进剂。过氧化氢/醇类最大缺点是不自燃,通过在醇类燃料中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解决了这一关键技术。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着火延滞期测定装置对含不同催化剂和添加剂的燃料配方与过氧化氢的自燃特性进行了测试、比较和评价。研究表明,过氧化氢/醇类这种新型双组元推进剂具有良好的自燃和点火特性。  相似文献   

15.
单层共底燃料贮箱五种检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金  宋行 《上海航天》1998,15(2):58-63
当今各国应用的运载火箭上,单层共底燃料贮箱的检漏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真空检漏法和累积法检漏。真空检漏法又可细分为单孔漏率叠加法(也称小真空罩盒法)、大罩帽真空法、大真空罐法;而累积法检漏也可细分为正压差累积法和累积法。对上述五种检漏方法通过可靠性、投资费用、检测时间三项技术指标进行了评估,认为单层共底燃料贮箱的使用状态采用累积法检漏较佳。  相似文献   

16.
使用剧毒推进剂,如N_2O_4/肼类,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一些环保法规和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使得这些推进剂的价格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这些推进剂在未来的推进系统中的使用也被严格限制。因此,必须使用低毒推进剂来替代以前的剧毒推进剂。比如,采用火箭用过氧化氢(RGHP)和燃料组成的双组元推进剂(以及相应的催化剂)。本文介绍了过氧化氢和甲醇组成的双组元推进剂(采用金属锰作为催化剂)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包括理论性能估算,点火试验,发动机发展过程,喷注器设计,以及样机试验。  相似文献   

17.
张涛 《火箭推进》2004,30(3):53-56
一个由Sierra工程公司(Sierra)、AFRL(空军试验室)和Nothrop Grumman公司(NGC)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一个推力为5785N的单喷注单元过氧化氢/碳氢燃料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对几种不同的碳氢燃料进行了测试.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包括JP-8、RP-1、JP-10、甲苯、环丁烷、松节油以及上述燃料的不同混合物.试验用的燃烧室采用分解后的90%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采用水冷的燃烧室及典型的燃料液膜冷却,燃烧室的总混合比(MR)的分布范围为3.75~7.4.试验中,燃烧室压力接近5.5MPa.将试验性能与计算出的理论性能进行了比较.在试验中,用红外光谱仪对排气羽流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出了综合谱带强度,证实了羽流辐射对燃烧室工作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在个别情况下,羽流强度的变化可能与燃烧室中的变化有关.但是,对羽流的测量比对燃烧室工作条件的直接测量(如压力和温度测量)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18.
张健  戴金海 《宇航学报》2007,28(1):167-170,208
伴随卫星回收是伴星应用中的一项主要技术。航天任务需求对伴星回收问题不仅提出了最省燃料要求,而且提出了最小时间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条稳定的燃料-时间优化回收轨道。从相对运动的Hill方程出发,给出伴星回收问题描述,阐述回收轨道设计思想及稳定回收条件,提出一种有效的螺旋式回收策略,探讨参数确定方法,并对回收轨道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了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及初始相位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螺旋回收策略,可以保证伴随卫星快速、稳定回收,且能在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之间寻求最佳折衷。  相似文献   

19.
可贮推进剂特种防护装具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历时六年研制成功的专用于肼类燃料和硝基氧化剂两类可贮推进剂安全防护的特防装具及滤毒罐失效指示器的主要特点和性能。两种特防装具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我国长期无专用可贮推进剂二、三级防护装具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我国可贮推进剂作业人员个人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激光衰减法测量粒子参数的基本原理.搭建了激光衰减法测量高铝含量富燃料推进剂实验系统,解决了燃烧环境下粒度测试的光学介入问题,对高铝含量富燃料推进剂中粒子参数进行测量,对所得的凝相燃烧产物进行电镜分析,并对电镜照片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燃烧后凝相产物平均粒径,验证了激光衰减法测量粒子参数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