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丹 《中国航天》2010,(10):32-36
<正>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十月,是胜利的十月。61年前的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亿万人民的欢呼中诞生;61年后的今天,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神话在"月亮城"这片神秘的热土上再次上演。2010年10月1日,伴随着瑰丽的晚霞,嫦娥二号卫星乘坐  相似文献   

2.
刘建中 《航天员》2008,(2):27-31
医生,是个很神圣也很神秘的职业,他们可以解除病痛,妙手回春。在国外,家庭医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而在国内,也许只有当你身体不舒服时才会想到医生,也才会去寻求他们的帮助。医监医保医生?简单来说就是为航天员提供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的人。他们更像是航天员的"贴身保镖"——时刻守护着航天员的健康。他们对航天员身体的关心远甚于对家人和自己的关心。  相似文献   

3.
在莫斯科"红场"东北方向25英里处的白桦林深处,有一个由公寓式建筑和一些灰色建筑组成的城镇。一些建筑的外形看起来有些古怪,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所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附近飞机场的飞机轰鸣声会不时打破这里的安静,要不然,这里其实是一个宁静而悠远、表面上一切都很安逸的俄罗斯封闭式社区。走进神秘地带这个神秘的地方正是俄罗斯的航天员训练中心,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位国家英雄的名字——尤里·加加林。NASA把这里称为"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但是更为流行、  相似文献   

4.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人类自古就对它的神秘充满着好奇,围绕着它的先是各种各样的美丽传说,其后则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探月脚步。月球探测是深空探测的基础,探月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目前,人类的探月活动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都想成为其瑰丽面纱的掀开者,各国未来的探测竞争将更加激烈。"嫦娥"一号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序幕的开启者,将带动我国月球探测和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61-63
当挺拔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呼啸而起、直刺太空,将载有2名男航天员和1名女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入太空时,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再次热血沸腾。伴着火箭发射的巨大轰鸣声,一个多月前发射试验队出征的话语——"长二F火箭即将开始它最闪耀的生命之旅。我们将在过程完美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圆满"——犹在耳畔。刘宇和他的团队兑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诺言。自2005年以来,执掌"神箭"总指挥帅印的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在天地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天梯",将多名航天员送上神秘的太空,去更广阔的空间探索那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5-66
地球并不是反物质的家园,甚至由于反物质与物质的无缘亲密接触,使得反物质连做地球客人的资格都不具备;而且,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中虽然存在着能构成反物质的反粒子,但它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既然这样,人类又是如何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家伙呢?  相似文献   

7.
正"1200平方米特大面积的降落伞"、"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我国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这些"高大上"的标签属于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而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一部分。对于公众来说,航天技术总是带有一丝外太空的神秘气息。其实,这些技术早已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它们改头换面后不那么容易被认出来而已。防弹衣:防恐防爆的必备单品  相似文献   

8.
伦理规范的"基础"这一问题,是伦理学最为根基性的问题。当代科学与后形而上学时代特征决定着这一基础问题思考和研究的背景理论框架与核心理念,同时,对"基础"问题的理解和要求也决定着这一根本问题的方向和视域。因而,对于"后形而上学"与"基础"这两大问题的分析和澄清,是伦理规范基础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浩淼星海之中,隐藏着无数的神奇与奥妙,也许你已发现了很多,也许你眼前仍有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但相信你对星河世界依然有着无穷的追问和无限的憧憬!让我们走进航天员理查德·戈尔登。倾听他邀游太空的独特经历和感想,或许他能揭开缭绕在你我心中的那个迷。  相似文献   

10.
蒋迅 《航天员》2013,(2):60-63
飞机为我们插上了双翅,实现了翱翔蓝天、与自云亲密接触的梦想,航天飞机则将人类带上了浩淼的宇宙,它庞大的身躯像是一个装满了神奇力量的盒子,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在美国航天飞机家族里,“奋进”号航天飞机是年龄最小的,却也是独特的,那么它身上有哪些秘密呢?  相似文献   

11.
樊晓利 《航天员》2014,(2):69-71
金唱片“诞生”记 在“旅行者”1号的外壁上,镶嵌着一个如同宝石般精致的圆盒。这个好似潘多拉的神秘盒子里放着一张12英寸(约30厘米)厚的铜质唱片,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塑料唱片并无两样,但它的材质选用了铜。  相似文献   

12.
正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上,"彩虹"7 (CH-7)型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系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台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彩虹"7无人机由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型高空、高速、隐身、长航时的无人侦察打击系统,可在高危环境下执行持续侦察、警戒探测、防空压制、作战支援、发射或引导其他武器对  相似文献   

13.
董晓峰 《航天员》2008,(1):70-71
日落之后,仰望夜空,幸运时会看到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绚丽地划过。这些太阳系的神秘客人,以其在天空中形成美妙的形状和千姿百态的变化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彗星究竟来自何方?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什么?它们的归宿又在哪里……谜一样的彗星仍然在困惑着我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14.
黄希 《中国航天》2012,(7):37-38
位于北京唐家岭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近年来由于陆续放飞"神舟"、"嫦娥"而享誉世界,诸多国际政要来访中国都要来这里造访,以"一探究竟"。随着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加速推进,很多细心的人发现,坐落于大院内一座平凡的科研楼里频频有神秘人物来访。即将执行神九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来这里的人控模拟座舱学习人控对接技术,全面掌握"开飞船"的技能,以便在太空中实现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完美人控对接。"就像掌握汽车驾驶技术一样。  相似文献   

15.
<正>随"嫦娥"四号登月的4台神秘小相机包括3台监视相机和1台降落相机。这4台CMOS相机如同一个媒体团,在"嫦娥"四号到达月面之前,便做好了全方位的分工和准备,拍的拍,摄的摄,录的录,传的传,随时待令为全球开启一场"月背"探索现场的视觉盛宴。牢记使命:"小相机"发挥大功能降落相机——"直播"降落全程。"嫦娥"四号着陆器将要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月球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对它的研究有可能揭露下月  相似文献   

16.
许彤 《中国航天》1999,(12):3-6
再创辉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初冬的巴丹吉林沙漠寒气袭人。夜幕中的苍穹,星汉灿烂。满天繁星好奇地眨着眼睛,俯视着这片神秘的戈壁旷野。这里座落着中国航天活动的发源地、东方红一号升起的地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了创造新的神奇与辉煌,从8月份开始该中心又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火热与繁忙。11月20日凌晨,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场,透着一种特别的神圣和庄严。按计划,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将要在6时30分飞向太空。发射中心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但长期以来在辅导员角色定位上存在着"错位"、"缺位"、"虚位"、"越位"的问题,并由此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本文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管理、管理体制等方面来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厚积薄发     
《卫星应用》2012,(3):1
2012年的5、6两个月,国际航天界最耀眼的两件事,都与载人航天有关。一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升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给养,然后携带着大批货物成功返回地球,开创了私营企业参与空间站运输的先河。二是中国成功实现了神舟九号与天  相似文献   

19.
软件测试,航天软件的质量保证 宇宙辽阔无垠,其结构复杂奇美,这也给航天工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揭开这层面纱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庞大、复杂、技术难度高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是嵌入其中的计算机及其软件承担着系统指挥、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通信以及系统安全保障等任务,其中软件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它指挥着千军万马(即由成千上万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构成的其他部件)协同作战。 然而,存在于复杂的指挥、控制程序中的软件错误,在一定的运行环境下就会暴露出来并造成系统失效。例如,1963年美国研制的一…  相似文献   

20.
北京之行     
金洋 《航天员》2008,(1):42-42
编辑手记:2007年12月1日,来自上海的6位中学生在北京航天城里受到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热情招待,6位中学生当面提问中国首位"太空人",并深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华航天博物馆,参观中国航天的"心脏"禁地。虽然整个行程仅仅36小时,孩子们却圆满带回了中国航天人解答的"太空问",并目睹长征系列火箭、中国航天员大本营、"嫦娥"卫星"中枢神经"等中国飞天"真家伙"。此次采访活动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织的"我问星空"上海市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三部曲之二。"嫦娥"一号发射时,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特别受邀.派出3人小组前往卫星发射现场,直击"嫦娥"飞天全过程。回沪后,制成40分钟的科普片,为上海中小学生送上一部激动人心的"我问星空"开幕大片。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将选拔20位上海"问天少年",撩开"我问星空"第三部的神秘面纱。届时,沪上少年将"举头望星空",朗声"问天",请距地400千米远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逐一解答疑问。"航天员俱乐部"栏目特此登出金洋和何晨琳两位小记者的采访文章,在看到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少年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密切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少年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支持与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