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随后拍下了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第一张照片,但细心的读者发现,照片上月球的颜色偏红,感觉不正常。1月14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这是因为当时没有进行色彩校正导致的。那么,航天器的相机和人们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需要专门校色?空间相机大有不同手机摄像头是一种专用数码相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摄影都习以为常。很多读者认为,既然同样是相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月3日是嫦娥四号探测器月背软着陆一周年纪念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地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2019年,"嫦娥四号"捷报频传,收获众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成为国际航天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中据国悉和,美嫦国娥展四开号了探积月极计的划合落作实。的中过国程提中,前告知了美国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相关信息,美国将LRO卫星的轨道数据提供给中国且公开了拍摄的“嫦娥四号”的图像和参数。这是2011年以来双方首次进行类似太空合作。解读: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宇航局未经国会明确批准就同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但嫦娥四号探月计划成功推进之后不久,美国就向中国提出了多项合作的请求,包括观测“嫦娥四号”落月、借用中继卫星“鹊桥”等。  相似文献   

4.
<正>1月3日,透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相机的镜头,人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背部的模样。当天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着陆的全过程牵动人心。上午9时许,"嫦娥四号"从月球正面上空出发,一路掠过"阿波罗""勘  相似文献   

5.
正5月21日凌晨,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鹊桥"。随后,中继星"鹊桥"飞行到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并在那里稳定运行,为下半年发射并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畅的地月中继通信支持。那么,为什么发射嫦娥四号之前要先架设"鹊桥"?对于月球背面探测这一世界难题,中国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电子设备的地面综合测试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设备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地面综合测试系统可重用性差,导致研制周期长且人力、设备投入较大.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的地面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可重用和CPU+FPGA单机集成体系结构,是集供配电测试、1553B通信总线仿真测试、间接指令测试、异步串口通信测试、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测试系统,适用于航天器电子设备单板调试、单机测试、软件配置项测试以及环境模拟试验等不同类型的测试.通过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各项接口、功能、性能指标等的测试,证明该系统满足支持设备单机调试、软件配置项测试、状态确认和问题排查等测试需求,有力支撑了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的单机设备研发,为嫦娥四号着陆器任务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敏  五轩 《太空探索》2014,(1):12-13
<正>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有腿"的航天器,也是中国人首次用来尝试地外天体软着陆的航天器。"三姑娘"长什么样,与此前的嫦娥一号、二号相比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有关专家。构型设计——四腿六轮据介绍,"三姑娘"有四条腿六个轮子,是着陆器和"玉兔"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的组合体。与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8.
短消息     
<正>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影像数据申报“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组织批准2019年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探月几十载,月球背面却一直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始终保持着神秘。而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人类首次"月背之旅"终于在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打卡"。嫦娥四号探测器2018年12月8日乘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经过了地月转移、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并从15公里高的动力下降初始点开始,一点点  相似文献   

10.
<正>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这个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嫦娥四号"将一一进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是"嫦娥四号"上的核心器件——探测器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怀抱"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随后,"玉兔"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出来,和着陆器一动一静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共搭载8台尖端科学载荷,用以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月球车是嫦娥-3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适应月球环境,携带科学仪器在月面移动,完成探测、采样、运载等任务的航天器。这是一类特殊的航天器,不同于传统的卫星、飞船。在着陆月面之前,月球车是着陆器的有效载荷,着陆后是独立、完整的移动探测器。为此,在上天前它要进行野外试验。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三期:绕月探测,落月探测,采样返回探测。嫦娥-3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关键的一步,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  相似文献   

13.
宗河 《国际太空》2014,(11):1-10
2014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又称嫦娥-5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器)以及卢森堡-4M小卫星,把试验器准确送入近地点209km、远地点413000km的地月转移轨道。该试验器的主要用途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5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11月1日,试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它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使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成功回收探月航天器的第三个国家,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5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在素有"月亮城"美誉的四川西昌开启征程。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火箭升空19分钟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2月2日,携带"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面,"玉兔"号驶上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探测器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为此国内相关单位制发了各种纪念邮品,它们见证和记载了这段辉煌的历史。现将个人收集的邮品分为发射篇、测控篇、落月篇、巡视篇介绍如下,希望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孪生兄弟"旅行者1号和2号为了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观测太阳以及更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先后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分别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又于1977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正>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近3.8吨。特点:"四新两多两难一紧"作为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嫦娥三号探测器具有"四新两多两难一紧"的鲜明特点。"四新"是指面临月面温度、月尘、月壤、月面地形地貌、1/6g重力环境等新环境;鉴定设备占80%以上的全新研制平台;为新科学探测配备的没有继承性的全新载荷设备以及工作关系耦合度高、产品集成度高的新模式。"两多"主要是以着陆导航敏感器、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三号巡视器是中国首个地外天体表面巡视探测器, 其制导、导航及控制 (GNC)技术与地球卫星等航天器完全不同. 探测器实现月表巡视探测需要在地 外天体表面确定自身位置、航向及姿态, 识别周围地形环境并寻找安全路径, 控制巡视器沿规划路径安全行驶等. 本文针对嫦娥三号巡视器月面巡视对GNC系统的 任务要求及工作性能, 对月面自主导航定姿定位、协调运动控制、环境感知、 路径规划、激光探测避障以及地面试验等重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 研究月面制 导、导航与控制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 进而对巡视器GNC技术进行了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探测活动取得了突出成就。嫦娥-2绕月探测器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包括探测了图塔蒂斯(Toutatis)小行星;嫦娥-3落月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同时进行了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工程和科学成果双丰收;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器)的返回器顺利着陆,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其服务舱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拓展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赴月之旅。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86次发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第25次发射。与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相比,此次发射的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更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