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梁守槃,2006年4月13日在人们的祝贺和赞誉中度过了他90岁的寿辰。梁守槃一生中有50年为航天事业的腾飞和发展不懈奋斗,特别是在领导研制导弹武器方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满腔热情,为壮国强军的宏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总设计师:通过反设计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50年前,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教授会主任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梁守槃,2006年4月13日在人们的祝贺和赞誉中度过了他90岁的寿辰。梁守槃一生中有50年为航天事业的腾飞和发展不懈奋斗,特别是在领导研制导弹武器方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满腔热情,为壮国强军的宏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3.
会场全景、台上前排左起张保乾、刘景生、章道义、梁守槃、王淦昌、栾恩杰、黄纬禄,庄逢甘、王美岳、艾长春。_■糖“航科杯”航天知识竞赛发奖大会剪影  相似文献   

4.
2000年8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台湾师生航天科普夏令营”在京举行。共有30余位台湾师生参加。 8月10日上午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华兴宫举行了开营式。开营式由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李芙蓉主持,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保乾致欢迎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华崇志讲话,著名航天专家梁守槃先生也到会并讲话,台湾代表徐喜美老师代表全体台湾师生致词。  相似文献   

5.
<正>在40年的漫漫征途中,"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了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可谓将这些行星"一网打尽"。对几大行星的探测1.木星1979年2月25日,"旅行者1号"发回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木星的大红斑。它是一个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了很久的巨大反气旋风暴,自1830年开始,已经被持续观测了187年,但这次我们看到的是高清!第一位看见大红斑的人一般被认为是罗伯特·虎克,他在1664年描述木星上的这个斑点;然而,虎克所  相似文献   

6.
日月 《太空探索》2010,(1):54-55
<正>第7位踏上月面的戴维·斯科特曾被称为"典型的美国大男孩",他长得很阳光帅气,甚至可以说是"模特身材"。斯科特于1932年6月6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先后获得了美国军事学院科学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后来还从空军试飞学院毕业。1963年加入美国国家航宇局。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一部讲述四位年轻科学家生活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在国内非常流行。剧中,四位男主角里唯一没有博士学位的霍华德·沃洛维兹有一天终于出人头地,以载荷专家的身份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委派到太空安装他自己设计的太空望远镜。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2006年、2011年后,第四次发布航天白皮书。白皮书内容包括"发展宗旨、愿景与原则"、"2011年以来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发布第四部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嫦娥四号"是不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或者复制品?不少"航天迷"朋友们心中存有这个疑问。备份的确是"嫦娥四号"原本的使命,但在"三姐"圆满完成任务后,"四妹"被赋予了新的担当——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飞,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为此,研究院科研人员精心设计与研制,使"嫦娥四号""脱胎换骨",成为与"三姐"不同的全新的航天器。备份变  相似文献   

10.
日月 《太空探索》2009,(9):56-57
第四位在月面上漫步的是1 932年出生的"阿波罗1 2号"驾驶员--阿兰·比恩.他在23岁时获得了得克萨斯大学航天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在征服海洋的同时,也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之谜令人费解,美国的一位学者总结出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不过,近代人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百慕大三角区"和"日本本州南部三角区"。就在不少报纸杂志不厌其烦地讲这些地区如何如何神秘的时候,中国南海也凭空冒出一个"南海魔鬼三角区"来,一度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云山雾罩。说的是1979年5月中旬的一天,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今年年初举办的美国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论坛上,"太空交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多位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声。专家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公司发射卫星入轨,太空交通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自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被送入太空的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现在,茫茫太空已经呈现出一番群"星"闪耀的景象。随着航天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4月14日,被以色列各界寄予厚望的"创世纪号"月球着陆器坠毁在月面上,这宣告以色列冲击"世界上第四个月球软着陆国家"的努力失败了。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最终导向成功的失败才有意义。如果详细分析"创世纪号"的飞行过程,可以发现问题还是不小的。如果SPACEIL公司和IAI公司继续按照这样的模式来研制后续月球着陆器,未必能走向成功的终  相似文献   

14.
<正>发动机完成"大脑"测试8月30日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完成RS-25发动机飞行控制器的热点火测试。该发动机将为新的太空发射系统提供动力,以实现最终的火星任务。据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首发猎户座"勘探任务-1"(EM-1)的日期确定为不早于2019年12月15日,"勘探任务-2"将不早于2022年6月1日。根据目前的安排,四个RS-25发动机将被整合到"太空发射系统"的核心部件,在2018年5月15日前交付米秋德装配厂安装。  相似文献   

15.
正40多年前,美国发射了两个探索外太阳系的探测器——"先驱者"号,后来都出现了意外的减速现象,被称为"‘先驱者’号异常"。维克多·托思是一位软件工程师,斯拉瓦·图里谢夫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目前都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为了解开"‘先驱者’号异常"之谜,他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四号"的发射,是近年来我国航天乃至世界航天的一件大事,本文将和大家聊一聊与"嫦娥四号"任务相关的一些情况,就大家都关心的几个核心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碧声 《飞碟探索》2007,(2):40-41
一位钟表匠的杰作 尽管在用天文方法确定经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能达到有效的精度,而且用起来也太麻烦.1707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舰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触礁沉没,死亡人数约2000人,超过后来的泰坦尼克海难.公众被这一悲惨事故所震惊,敦促政府寻求精确确定经度的方法.1714年,国会任命了由多位专家组成的"经度委员会",由牛顿领导.委员会悬出巨额赏金征求经度问题的解答,许诺误差不超过100千米的方法可获1万英镑,不超过70千米者1.5万英镑,误差50千米以下的则可获2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荷兰、西班牙、法国也已悬出类似的巨额赏金.  相似文献   

18.
<正>随"嫦娥四号"登月,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被传送回地球,这是4台神秘的小相机在大展身手,它们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这4台相机都是CMOS相机,包括3台监视相机和1台降落相机,它们如同一个媒体团,在"嫦娥四号"到达月面之前,便做好了全方位的分工和准备,拍的拍,摄的摄,录的录,传的传,随时待命为全球开启一场"月背"探索现场的视觉盛宴。牢记使命:"小相机"发挥大功能降落相机——"直播"降落全程。嫦娥四号着陆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简称SPA盆地)。SPA盆地是月球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对它的研究有可能揭露下月壳甚至  相似文献   

19.
X-37B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航天飞机成功飞行后,世界各国一直在推动新一代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系统(以下简称"可重复使用")的研究和探索。X-37B一飞冲天,国内外舆论的反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X-37B因其尺寸仅为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被不少媒体称为小航天飞机,又因其高度机密的军事背景,被更多媒体称为太空无人战机。其实2010年4月22日所发生的一幕,是在技术铺垫和研发积累的"可重复使用"的发展背景下,X-37B迈出的轨道试验艰难的第一步,是在战略转型和双管齐下的"军事化应用"的发展背景下,X-37B迈出的太空多任务平台雏形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探月几十载,月球背面却一直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始终保持着神秘。而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人类首次"月背之旅"终于在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打卡"。嫦娥四号探测器2018年12月8日乘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经过了地月转移、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并从15公里高的动力下降初始点开始,一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