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卡西尼探测器上携带的惠更斯子探测器专门用于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进行探测,携带6台测量大气和卫星表面特性的科学仪器,外形星铁饼状,直径2.7米,重319千克,由防热外罩和降落的两部分组成。防热外罩分前罩和后盖,由多层耐热材料制成,用于进入大气层时保护罩内的降落舱。降落舱由上,下平  相似文献   

2.
天穹上成千上万颗的星星是那么迷人,虽然肉眼所见的亮星还不到七千颗,但如何为它们命名却让人伤透了脑筋。西方以星座加希腊字母的规则固然很有科学性,但却也没有中国星名那样有韵味,天鹰α、天琴α,怎么比得上牛郎、织女动听!可惜的是,这种富有情趣的中国星名面对几千亿颗恒星时,就无法应付了。  相似文献   

3.
日月 《太空探索》2005,(5):40-41
中国古时文人最敬仰的星象是“文昌星君”或者说是“文曲星”,一些古典小说中总是把状元说是文曲星“下凡”。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穷秀才范进一向潦倒,一日中举后却因兴奋过头而发了疯,不知就里的乡亲要他的岳父胡屠夫去打醒他,可是平时对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个杀猪人,此时却认为他“是天上的星宿。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今年2月18日美国航宇局宣布,欧美一些科学家通过“牛顿”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一些探测数据分析,认为他们找到了黑洞撕裂恒星的第一个证据.证实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科学家的理论预信。  相似文献   

5.
陈丹 《太空探索》2006,(12):62-65
常听到一些人互问:你是属于哪个星座的?在所谓的明星档案中也有“星座”项目,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你生在哪个月份,就属于哪个星座,你一生婚姻,健康,机遇,事业,乃至一生的遭遇,都由你所属的星座决定。近年来个体书摊上那些成套讲述星座与命运的书很畅销,从成年人到中小学生都拿来对照自己,看今年的命运如何,真有这回事吗?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开启喜爱的《飞碟探索》类杂志仔细品读,总被遇到的一些所谓正统的“学者”讲的关于“地球之外不可能存在生命”之类的文章气得乱七八糟,那些结论的条件总是以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为依据而推断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正统专家们”所依据的形成生命的条件来推断的话,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恶劣环境下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了,因为那不该有。比如在核爆试验区试验结果后,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在核污染的水内生活,这显然是违反常理的,但它确实出现了,就应该去正视。不知为什么,传统学术界总是固执的认为“形成生…  相似文献   

7.
日月 《太空探索》2004,(8):38-39
宇宙中比星团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庞大无比的星系。我们太阳系所在的那个星系则是“银河系”,在银河系外统称“河外星系,它常被简称为星系。  相似文献   

8.
日月 《太空探索》2004,(11):38-39
宇宙中有2000多个星系,同样是百态千姿,彼此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方面的记录也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9.
人类第一个飞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曾不无骄傲地说过:“月球上并没有奇迹,倒是我们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奇迹:”现在飞向太空早已不再足梦,人们也不再会怀疑,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国家(包括中国)的优秀儿妇女将在太空中大显身手,月球上一定会出现人类为探测宇宙而建立的基地,火星上也也留下人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11.
金萍 《飞碟探索》2001,(4):26-28
1999年 9月,俄罗斯海军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里出事沉没,艇里118名官兵全部不幸遇难。据报道,得到挪威协助的打捞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因出事海域风大浪急, 又进入寒季而被迫于 11月 7日停止。这次海难事故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俄罗斯和欧美各 国对事故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该潜艇内部的鱼雷舱发生爆炸而引起灾难,也有说是“库 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因受到国籍不明的核潜艇的撞击而沉没入海底……真相究竟如何,尚待 时日。这里说的是发生在过去的“幽灵潜艇”之谜。 5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 两国在波涛汹涌的南…  相似文献   

12.
心榕 《太空探索》2007,(6):44-47
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后,苏联载人航天技术一路高歌猛进。1961年8月6日,航天员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25小时18分钟;1962年8月11日,尼古拉耶夫乘东方3号进入太空,一天后又发射了载有波波维奇的东方4号,两艘飞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编队飞行。  相似文献   

13.
心榕 《太空探索》2007,(9):34-36
从1961年到1963年,6艘东方号载入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苏联在单座载人飞船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科罗廖夫着手研制多人飞船联盟号。可是,这时一个意外消息打断了他的研制计划。  相似文献   

14.
日月 《太空探索》2004,(6):32-33
20世纪初.人们从观测得到白矮星那令人吃惊的密度时,一位科学家曾斩钉截铁地说,肯定哪儿出了错!但大自然这个最奇特的“魔术师”就是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出色表演。  相似文献   

15.
四平 《太空探索》2007,(9):56-57
1977年,苏联航空生产部秘密挑选了由民航试飞员组成的5人小组,参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试飞,这是苏联对应于美国航天飞机的产品。该小组被命名为“狼群”,他们以位于莫斯科附近的朱可夫斯基飞行研究所为基地,成员包括沃尔克、科诺年科、利维琴科、斯坦科亚维丘斯和舍丘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的“大陆漂移说”的起源。但是,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条件限制,魏格纳去世前也没有找到证据能够证明非洲和美洲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大陆。   20世纪 70年代初,海洋学家利用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发现了大西洋底有一条 4万多千米纵贯南北的中脊,在中脊顶部有一条很深的大裂…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4,(2):32-33
恒星是那么遥远.几千度的高温足以拒人千里之外,所以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悲观地预言,人类永远无法了解到恒星的组成与性质。但哪知3年后科学家就找到了“钥匙”……  相似文献   

18.
李鉴 《太空探索》2005,(5):13-15
不久前美国航宇局的“深入撞击”号顺利升空,大家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正期待着它在7月4日给我们带来精彩的“空中大碰撞”呢?以一颗人造铜头飞弹挑战气势汹汹的大彗星,航宇局科学家们那近乎疯狂的想象力令人倾倒,不过他们可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现在,他们又打起了小行星的主意。代号为“黎明”(DAWN)的小行星探测器的研制工作早已提上了航宇局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士元 《国际太空》2004,(12):12-15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飞行试验局局长亚历山德罗夫,2004年8月4日对媒体说,自2005年1月1日开始,俄将不再免费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从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俄罗斯一直用联盟TMA载人飞船和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免费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因而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20.
吴勤 《太空探索》2008,(3):26-29
就在世界各国纷纷重新燃起新一轮太空争霸战的同时,位于朝鲜半岛的韩国也不甘人后,终于在日前宣布了自己的“天军计划”。韩国空军高层负责人日前透露该国的太空计划,“2025年之前将把激光武器部署到实战中并创建‘太空作战团’等,分三阶段培养太空战斗力。”这份报告首次公开了韩国具体的太空战斗力培养计划,具有重大意义。在日本、中国相继开展探月计划后,韩国的“穷追不舍”将点燃亚洲太空竞赛的烽火。[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