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体热调节系统中血液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以往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体热调节系统中的血液换热模型,并对人体生物热方程作了改进,经改进后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体穿着航天服处于过热状态下的散热问题,在分别建立人体热调节系统、金属氢化物冷源和液冷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3个模型进行结合,对舱外航天服热控系统在5.5h的时间轴上进行综合的仿真计算,求出人体各节段的温度分布情况,液冷服的入口及出口水温,金属氢化物冷源的出口水温等参数,分析航天员的热舒适性,对航天服热控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体热调节模型用于描述人体内外热传递现象,预测热生理参数值。为利用人-服热模型评估室温环境控制,抓住人-服-环境传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人体热调节与服装热阻的耦合模型。所提模型由受控系统和热调节控制系统构成。受控系统采用Tanabe模型,把人体分为16个节段,每个节段由内到外分成核心、肌肉、脂肪和皮肤4层,外加与各组织层传热的中心血池,共65个节点,每个节点上利用Pennes生物热方程计算传热量。热调节控制系统采用Smith热调节模型中利用生理数据获取的经验控制方程描述血管舒缩、出汗率和寒颤3种人体基本热调节控制方式。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皮肤温度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绝对误差最大值小于0.8 ℃,绝对误差平均值约为0.5 ℃,对试验工况下的人体皮肤温度有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民机座舱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机座舱热舒适性研究对我国研制的大型飞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舒适性研究中人体热模型的合理性是影响舒适性分析与评价的关键.在开展的有限空间人员热特性实验测试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具有热调节行为的人体热模型,将人体复杂传热过程抽象为高温核心区、血液灌注区和等效组织区三者间热传递,很好地克服了常规定壁温或定热流密度人体模型的局限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将该模型结合文中提出的无迭代PMV(Predicted Mean Vote)热舒适性方程,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前提下,可实现高人员密度的民机座舱舒适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满足复杂空间的计算速度要求,又能较准确地体现人体生理热调节过程,仿真结果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换热的特点,对"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进行了传热分析,利用Visual C++ 6.0及OpenGL技术进行了三维人体模型的构造,对人体体表温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图形显示.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建立了"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仿真技术,分析了航天员在不同代谢模式、被动热防护状态及液冷、通风系统控制情况下的热状态,确定了各代谢活动水平下航天员达到舒适状态时液冷、通风系统的工作条件,利用暖体假人试验结果对系统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很好,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热和振动复合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某型抗荷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防护性能,在分析抗荷服传热传质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服装的不同节段分别建立不同的服装传热模型,再将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模型结合起来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着装的动态仿真,得到人体各节段皮肤温度、人体平均温度、核心温度以及出汗量等,计算出飞行员综合热应激指数,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分析服装热阻及透湿指数对人体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介绍了人体热调节系统,综述了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从模型的人体结构表示、循环系统建模、模型的求解和维数等方面,对主要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模型包括NASA的41节点人体模型及Kuznetz模型,Wissler模型, Werner模型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几个人体热调节模型.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某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翼  朱玉鹏  刘峥  黎湘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3):20-25,38
人体行走的雷达特征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基于雷达的人体目标探测在安全防护、灾害救援、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体走动时手和腿的摆动对回波信号产生调制,回波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能精细地刻画体动规律,将有效地探测并估计人体的运动规律。主要研究人体上肢的雷达特征,首先以人体上肢的运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其雷达回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参数估计的方法,通过广义Radon变换提取行人摆臂的微多普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二维目标拾取运动实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描述人的二维目标拾取运动的理论数学模型,并采用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本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系数确定,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不仅可以描述二维目标拾取运动,而且适用于一维情况;不仅可以描述手的目标拾取运动,而且还适用于其它肢体.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人机系统的研发和试验需要,设计研制了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仿真系统采用传感器仿真和动力学/运动学建模,实现了对无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验证了飞行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控制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人—机—环境系统设计中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人-机-环境系统的性能特性,目前发展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思想,本文结合该设计思想,进一步分析了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性能研究的主要方面,提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人机特性模型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覆盖件拉延筋的单元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延筋基本单元模拟试验,揭示了板料在拉延筋内的变形机理和变形特点;得到了筋的几何参数、压边力和模具包角对拉延筋约束力的影响规律,筋的圆角半径越小,拉延筋的约束力越大,压边力和模具包角与拉延筋约束力呈线性递增关系;同时,建立了新的拉延筋约束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供覆盖件在形数值分析建立边界条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8587A 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是采用压电式传感器的多参数仪器。本文讨论有关实验及设计问题。随机轮廓图形实验,验证了压电传感器测得的波形能真实地复现表面特征的实际轮廓。长波传输特性实验提出了测定仪器长波传输特性的一种实用方法。仪器的设计采用组合式结构,控制及数据处理应用8031单片机。对压电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并研制了抗干扰电荷放大器及程控放大器,使仪器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飞机环控系统引气分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某型飞机的环控系统引气部分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并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该模型对环空系统引气分系统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定寿试验台的压力和加载力的稳定性,通过仿真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用MATLAB/SimHydraulics软件建立了液压试验台模型;其次,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当前端管路分别为直管和弯管时对系统压力脉动和载荷稳定性不同的影响;最后,改变弯管的弯曲度逐步进行仿真。通过研究发现,弯管环境下的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台能更好的降低压力脉动,提高载荷稳定性。大弯曲度的弯管可以有效提高试验台载荷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系统压力。此研究为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生产提供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可以确定更加准确的叶片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定寿试验台的压力和加载力的稳定性,通过仿真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用MATLAB/SimHydraulics软件建立了液压试验台模型;其次,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当前端管路分别为直管和弯管时对系统压力脉动和载荷稳定性不同的影响;最后,改变弯管的弯曲度逐步进行仿真。通过研究发现,弯管环境下的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台能更好的降低压力脉动,提高载荷稳定性。大弯曲度的弯管可以有效提高试验台载荷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系统压力。此研究为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生产提供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可以确定更加准确的叶片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