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导航卫星系统有效载荷技术发展状况,重点介绍美国全球导航定位(GPS)卫星系统和欧洲Galileo导航卫星的星上有效载荷技术,分析讨论了未来导航卫星有效载荷自主生存、星间链路、抗干扰等新技术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导航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中国导航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在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有效载荷系统及其分系统和主要设备的特点,简要介绍了中国导航卫星有效载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GPS和Galileo导航卫星有效载荷,研究有效载荷仿真系统可变参数的在线更改实现技术,达到构建灵活参数设置,验证导航体制的目的;文章还对仿真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可行的信息流程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航卫星中Gold扩频码存在的不足,卫星导航系统的多个频点在下一代系统建设中选用Weil码作为扩频码。首先对Gold码和Weil码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Weil码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有明显的优势。针对导航卫星有效载荷需要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导航服务且资源有限,对Weil码的实现方式也有很高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FPGA平台的Weil码实现方案,解决了导航卫星有效载荷中Weil扩频码生成的资源和可靠性问题,已实际在轨连续运行超过一年没有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5.
《卫星应用》2008,16(2)
4月27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第二颗在轨验证试验卫星GIOVE-B成功发射,标志着伽利略计划取得新的进展。卫星重500kg,由Astrium GmbH领导的欧洲工业小组建造,Thales Alenia Space公司负责集成与测试。GIOVE-A发射两年后,这颗GIOVE-B将继续验证未来伽利略卫星导航有效载荷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空间电子技术》2015,(2):92-94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的工作安排,拟定于2015年9月下旬在重庆召开"临近空间信息技术研讨会暨2015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介绍了欧洲民用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系统导航有效载荷中的时间子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配置,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欧空局2014年12月3日宣布,8月份被联盟号火箭送入错误轨道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已有一颗进入新的目标轨道,11月29日成功实现了导航有效载荷开机,并发送了首个导航信号。目前这颗卫星已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星上的搜救有效载荷也将在近期开机。8月22日发射的第5和第6颗"伽利略"卫星被送入远地点25900公里、近地点13713公里的扁长椭圆轨道。第5颗卫星用17天时间开展了总共11次机动,逐步将近地点抬  相似文献   

9.
航宇局已为1981年开始的航天飞机的首批37次实际飞行接纳了有效载荷,这样,到1984年初,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几乎已预定满额。这37次飞行中的47个有效载荷是由政府部门、商界和国外等14家用户委托的,它们既包括欧洲空间局的空间实验室,又包括气象、通信和导航等卫星。预计航宇局占有效载荷总数的32%,国防部大约占15%,其它所用户约占53%。  相似文献   

10.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8,16(1):23-34
总结归纳了2006—2007年度全球航天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和各卫星应用领域的发展,对新一年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第二部分对军、民应用卫星的新技术发展做了综述,阐述了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气象领域的新卫星和新有效载荷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2005年12月发射首颗试验卫星以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GIOVE-A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电子设备的设计体现了当前先进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思想,卫星电子系统在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文章调研并分析了伽利略系统首颗试验卫星GIOVE-A的电子系统设计研制和在轨运行情况,可为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GPS卫星有效载荷的对抗需求,研究了GPS卫星有效载荷对抗技术。介绍了GPS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的演化及其技术特征,根据GPS卫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伴星平台的天基反GPS卫星对抗系统方案,分析了GPS卫星信号的侦察和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卫星射频接收机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接收机是卫星测控、导航、有效载荷等分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也是对电磁干扰最为敏感的设备,在对卫星进行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射频接收机的EMC防护,以保证其在卫星电测、发射和在轨运行时能够在其所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文章描述了卫星射频接收机典型的EMC防护设计方法,从屏蔽、电磁泄露防护和天线耦合防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卫星有效载荷系统的电磁敏感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有效载荷系统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日趋严格,EMC测量技术作为目前主要解决EMC问题的手段,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阐述了卫星有效载荷系统所处电磁环境的特殊性,给出针对卫星有效载荷系统电磁敏感度(EMS)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指出解决卫星有效载荷EMS问题的关键在于EMC系统法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于1957年12月3日创建,已经历了六十载春秋。老一辈遥测人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国内领先的地位,新一代遥测人致力打造一流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经过近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已形成了测控通信导航、传感器、雷达与对抗三大主业,专业范围覆盖了测控通信、卫星导航、精确制导与信息对抗、卫星有效载荷、MEMS与传感器、信息  相似文献   

16.
贠敏 《卫星应用》2012,(4):53-59
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MEO)卫星。卫星发射后,各经三次变轨,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随后,卫星有效载荷开通,卫  相似文献   

17.
伪码测距和载波相位测距是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的两个基本观测量,文章针对国外文献所描述的北斗区域系统卫星在轨伪码测距测量值与载波相位观测量出现偏差,并且偏差随用户仰角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异常现象,用伪码测距测量偏差的方法开展了机理分析,建立了多径效应评估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各天线阵元之间时延不一致会导致上述问题,当天线内外圈阵元之间时延差超过10ns时,会引发显著的伪码测距测量值偏离载波相位测量值的现象,当天线内外圈阵元之间时延差达到30ns时,仿真结果与国外文献观测结果高度一致。最后,给出避免此类问题的设计准则:在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天线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天线阵元载波相位是否符合设计值,还要考虑各阵元间伪码相位的一致性;在后期测试过程中,天线内外圈阵元间时延一致性是必须检测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卫星有效载荷的规划与调度要求是指卫星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各个载荷的工作状态,在满足各种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载荷的规划与调度可以归结为典型的资源受限的规划与调度问题.本文以对地观测卫星的有效载荷系统为例,分析了卫星的资源特点和载荷的工作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载荷规划与调度的方法.仿真实例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卫星有效载荷的规划与调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有效载荷的规划与调度要求是指卫星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各个载荷的工作状态 ,在满足各种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载荷的规划与调度可以归结为典型的资源受限的规划与调度问题。本文以对地观测卫星的有效载荷系统为例 ,分析了卫星的资源特点和载荷的工作特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载荷规划与调度的方法。仿真实例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及有效载荷特性,采用基于"下凹"控制策略的环境条件制定方法,有效降低有效载荷界面振动力学环境条件达57%,避免了有效载荷"过设计";提出了有效载荷部件级试验与整星级试验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避免了有效载荷"过试验"的风险;针对HXMT卫星研制特点提出了整星级环境试验方案。通过卫星系统级环境试验及在轨飞行验证表明:卫星环境条件设计正确、试验设计合理,达到了考核卫星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