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89-89
NASA称,近期天文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必泽望远镜和地面光学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上千个大质量黑洞,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了新的黑洞全景图。全景图中所有的黑洞均位于其所在星系的中心,每一个黑洞的质量都是太阳的几亿倍到几十亿倍。尽管黑洞是不可见的,但当黑洞吞噬周围物质,这些物质以高速落人黑洞时,可以产生大量能被探测器捕捉到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样的系统也被科学家称之为活动星系核。  相似文献   

2.
哈勃发现黑洞存在的证据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回的信息表明,在一个遥远的星系的中心确定存在“黑洞”。NASA负责天体物理学的一位官员称:“相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其他发现而言,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黑洞”是已自我毁灭的星体的...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航天》2012,(5):36-37
黑洞是宇宙最黑的东西。由于它们具有巨大的空间屈曲引力,落入黑洞的任何东西都会立刻被撕碎,消失。然而,即使科学家也从未见过黑洞空间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从中逃逸出来,即使光也不例外。然而,真的是“没有任何东西”057其实,说“几乎没有”,应该更准确一些。要说明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两个名词,一个叫“势垒”,一个叫“量子隧道效应”。  相似文献   

4.
天浪 《航天员》2009,(5):64-65
通过观测类星体周围天体和气体的运动,能够推断出类星体是在非常小的区域集中了极其巨大质量的一种天体,这和黑洞非常相似。所以科学家一致认为,类星体与黑洞有关。概而言之,类星体是一个巨大的活动星系核,内部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相似文献   

5.
杨孝文 《航天》2011,(2):60-61
美国航宇局于2010年11月16日发布了钱德拉天文望远镜发现的一个迄今最年轻的黑洞。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留下的残余物质形成的,是宇宙中最奇异的天体之一。即便是在这些奇异的黑洞当中,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以下即是宇宙中最极端的黑洞。  相似文献   

6.
阿碧 《航天》2009,(3):44-45
2008年9月1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这个本来是高能物理学家才能完全理解其操作原理和应用价值的大家伙,却成为了许多不懂强子为何物者的热议话题。一些人之所以对这个仪器高度关注,不是它具有高深的物理学原理,而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对撞机可能生成黑洞,从而毁灭世界。人造黑洞真的会毁灭地球吗?  相似文献   

7.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3,(11):62-63
Arp274 Arp274这个三体一组的星系群位于室女座,直径约为20万光年,距离我们大约4亿光年远。中间和右边的两个星系看上去像要发生碰撞,当然两个星系内的恒星不会真的互撞,因为星系内主要是真空区域,而恒星仅仅占据了星系很小的部分。在星系碰撞期间,一个星系的牵引力能撕裂另一个星系,两星系内的尘埃与气体也会合并,当两星系结合以后,星系中心的黑洞最终也将融合。由于两个星系间的距离很大,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将超过数亿年。  相似文献   

8.
黎成龙 《航天》2010,(9):46-49
黑洞和宇宙的消亡 我们知道,许多已知的主序恒星,它们的质量远大于10M,而达100M(理论上不大于90M)。那么,10M以上的主序恒星,它们的归宿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管春磊 《航天员》2013,(1):42-45
航天员洞穴探险(CAVES)是一项全新的训练科目。训练中,航天员乘组进入一个复杂的洞穴系统(有些部分甚至没有地图资料或未被勘察过),在6天完全与外界隔离的时间里。他们在黑洞中居住、探险、勘查和测绘,并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项目,例如寻找生命。通过实施这样的任务,可为实际航天探索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09,(9):58-59
纠结的旋臂加上怪异的星系之“眼”,让这个名为NGC1097的旋涡星系呈现出魔幻般的妖异气息。其实那只“眼睛”的蓝白色“瞳仁”是一个正在吸积物质而发出炽热辐射的超级黑洞,外围的白色光晕则是无数聚集成环的恒星,受到向星系棒上掉落的气体的引力扰动,其中正在诞生大量新恒星。  相似文献   

11.
美国NASA的X射线天体物理设备(AXAF)计划于九十年代中期送入轨道。从其在空间所处的位置能够观测到发生在遥远的银河系中的爆炸现象。 人们期望AXAF能解开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类星体、中子星以及黑洞。科学家们希望能从这些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有关统治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变化过程。 AXAF将成为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大天文台计划中的第三颗卫星。 这些航天器中的第一个是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Hubble空间望远镜(HST),它被选定  相似文献   

12.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子6月4日在地面控制下“跳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康普顿在伽马射线观测领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让其离轨再入,是美国航宇局根据卫星的状况并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而做出的抉择。使命重大 伽马射线这种高能电磁辐射通常来自宇宙中的双星、脉冲星和黑洞等高密度天体。由于其辐射强度远大于这类星体的可见光,而地表臭氧层对该射线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科学家们通过它来探索宇宙的努力,因此在空间进行伽马射线探测对于揭开黑洞之谜、了解恒星的形成及演化具…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1,(4):78-78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确实如此,千百年来。灿烂的星空一直是人们无限追求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人类创造过奇迹。开创过辉煌,当然,更沉淀出了一种精神——航天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一代代航天功臣和英雄身上。亦演绎成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传承着!  相似文献   

14.
科明 《中国航天》1998,(11):31-34
美国航宇局将在明年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把又一颗大型天文观测卫星送入轨道。这颗造价高达14亿美元的空间天文台称为高级X射线天体物理学设施(AXAF)。它可望帮助天文学家更精确地描绘出黑洞、相撞的星系和超新星遗迹等一些最强烈的宇宙X射线源的图像,以便更多...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2年9月3日消息,俄罗斯正在规划未来4年内发射2个太空实验室。其中一个太空实验室波普-RG(Spektr-RG),用于观察X射线和研究宇宙超大质量黑洞构造,将在2013年发射,质量2 385kg,可携带有效载荷1 100kg,在轨寿命预计7.5年。  相似文献   

16.
发射消息     
德尔它2火箭6月11日在卡角发射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卫星入565公里轨道。GLAST重4303公斤,配备有对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进行监测的设备,有望加深对黑洞形成等重大事件的认识,将至少能工作5年,目标是10年。它由NASA与能源部合作研制,得到了法、德、意、日、瑞典和美国一些学术机构的大力参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空间望远镜展望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马品仲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宇宙,更精细地观测天体和研究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详细情况,探索宇宙起源、年龄和黑洞秘密;确定类星体、彗星和遥远星系的化学成分、温度、运动和物理特性;建立恒星光度标准,研究其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黑洞     
闻新  施若馨 《航天》2014,(4):60-61
天文学家预言,当一个质量较大的恒星耗尽所有燃料后,会因自身的引力而坍塌,渐渐形成黑洞。恒星内部的引力会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它的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得星体内的引力不断增强。随着引力的增大,恒星的半径将小于引力半径。一旦越过这一点,恒星就会消失不见,只剩下自己的引力场!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2,(4):13-23
从北京到酒泉、从酒泉到天宫、从天宫到地面,神九出征、发射、对接、在轨、凯旋,这是一次伟大神圣的飞天实践,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任务历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航天盛事,每一帧珍贵的镜头,每一张精美的照片,每一个难得的细节,都值得每一个人珍藏。图说神九任务全过程,我们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带您走近神九……  相似文献   

20.
针对AOMDV路由协议存在的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模型的AOMDV协议(TM—AOMDV)。该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张信任表,通过节点的历史交互信息计算互相的信任值,并根据信任值决定是否该节点做为下一跳节点;根据节点的行为以及信任值,提出了攻击节点的判断标准。同时为了防止某些正常节点移动到特殊位置时被误判为攻击节点情况的出现,提出了二次验证的方法。NS2仿真结果表明,与AOMDV协议相比,采用基于信任模型的AOMDV协议降低丢包率,增加网络的吞吐率,有效的抵御了黑洞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