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20-21
<正>擦去你的碳足迹峡湾冬天无冰,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过去这个季节,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今年却是野花盛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步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并终将影响人类自己。地球公民们,是否应该为减轻地球负担做点什么呢?一个环保新名词"低碳"走进我们的视线,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与选择模式,它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飞碟探索》2014,(12):5-5
全球变暖虽然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但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超高分辨率计算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CO2在地球表面流动和形成涡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龚燃 《国际太空》2010,(5):40-43
欧洲航天局(ESA)于2010年4月8日用"第聂伯"火箭发射了冷星-2(Cryosat-2)。Cryosat是欧洲地球探测者计划中的一项任务,主要采用雷达高度计测量地球陆地和海洋冰盖厚度变化,尤其是对极地冰层和海洋浮冰进行精确监测,研究全球变暖对其造成的影响。2005年10月,Cryosat-1因火箭故障而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入口膨胀、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航天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使各国加快了航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每月小抄     
[2009年4月02日] 由于全球变暖,南极一个名为沃迪的冰架已经消失。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像和最新勘探技术发现,白20世纪60年代开始解体的南极沃迪冰架现已完全消失,而另一个名为拉森的冰架的北半部分也不见了,自1986年以来,拉森冰架消失的面积超过85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7.
地球正在日益变暖,遭遇同样情况的还有火星、冥王星和太阳系的其他星球。这一现象促使很多科学家推测,太阳活动的变化导致了这些星球温度的上升。但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言论具有误导性,制造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地球正在经历的全球范同内的升温似乎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安慧 《太空探索》2010,(2):14-17
<正>警钟已敲响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  相似文献   

9.
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会议上,科学家公布最新研究数据指出,即使全世界积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下个世纪来临前,海平面高度至少将上升1米。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它将从太空监测全球各国二氧化碳排放,为中国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一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继日本和美国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从太空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在未来3年中,这颗620千克重的碳卫星将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上,每16天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青 《国际太空》2004,(9):21-22
温室气体使地球的低层大气变暖,并使气候恶化。人类正在通过减少工业活动,试图恢复对地球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臭氧层的“健康”。但如何了解臭氧层乃至全球大气的状况呢?这正是“气味”(Aura)卫星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12.
<正>JAXA网站2018年10月29日报道,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GOSAT-2/IBUKI-2)当日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成功。GOSAT-2是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的后继任务,旨在利用更高性能的传感器收集更高精度的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服务环境管理部门,为对抗全球变暖提供理论支持。GOSAT-2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最大质量2000kg,设计寿命5年,运行于613km的  相似文献   

13.
正陨石"刺客"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们很久以来一直担心的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恐龙灭绝归咎于彗星或小行星的一次撞击时,这一领域才获得了科学上的合法性。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引发一场全球风暴。接着是一阵寒流,最后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全球变暖,哺乳动物走到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4.
欧洲     
<正>欧洲火星探测器开始降轨去年10月进入绕火星运行轨道的欧洲"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已启动为期一年的大气制动工作,为使探测器能够探测大气中的甲烷,将通过反复进入火星上层大气来降低轨道。TGO是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合作开展的"外空火星"项目的—部分。由于火星7-8月将位于太阳背后,导致探测器与地面通信中断,气动制动降轨工作届时将暂停。到明年初,TGO的远火星点将降至约400千米,届时将利用推力器把近火星点也提至同一高度,使探测器进入一条圆形轨道,启动正常科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入冬以来天气偏暖,许多人认为是气候异常所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暖冬”将持续下去,可能要延续30年。他们说,和本世纪初相比,全球平均气温约提高了0.5℃。由于今后几十年内,温室气体(主要是CO2)还将增长,因此,全球升温的势头不会停下来,到2030年,估计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将升高1.5℃,夏季将升高0.7℃左右。全世界气候变暖,气象学家们都在关注这一现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气象专家小组,考察了北极后发现,若温度上升2℃,将使北极冰原释放出超量的CO2,这些CO2转而再使气温升…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由于可以同时在燃料反应中增加化学效应与热效应,有望成为辅助点火的有效技术途径。构建了基于激波管的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点火实验系统,测量了甲烷自点火、持续放电以及放电后断电条件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分析了不同稀释气体下等离子体对甲烷点火延迟的缩短效果。构建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量系统,测量了放电单元中的发射光谱。在实验条件下,点火温度越高,持续放电下活性粒子的浓度越高。较小的放电功率(4 W)即可将甲烷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30%~95%。稀释气体为Ar时,等离子体在点火温度小于1 000 K或大于1 400 K时对甲烷点火延迟时间缩短作用更好。稀释气体为N2时,随着点火温度的升高,等离子体对甲烷点火延迟时间作用效果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7.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8-19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  相似文献   

1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3):20-21
气候变暖,极地冰层会融化吗?这是气象学家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2005年3月25日欧空局将发射的“冷星”(Cryosat)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这颗卫星主要通过考察南北极地区大片冰原和海冰的变化,研究气候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闻斋 《国际太空》2009,(3):10-11
2009年1月23日,日本用一枚H-2A火箭,以“一箭八星”的方式发射了世界首颗专门从太空监测温室气体浓度分布的卫星呼吸号IIBUKI,又名为“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该卫星将在今后5年中从太空搜集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分布信息,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依据,还能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究竟能吸收和释放多少二氧化碳。日本希望这次发射既能推动环保事业,又能凸显其火箭的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商业订单。整个计划花费约3.728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正气候变暖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按照现在的升温趋势,在22世纪来临前,全球气温将升高2~3℃。在一个全球变暖的世界,不止人类觉得热,动物也是。对所有物种而言,气温升高都是一个巨大挑战。那么你是否想过,随着温度升高,是一只老鼠更容易生存,还是一只鸟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