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组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技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于7月27日在密云召开,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以及论文作者共七十余人。  相似文献   

2.
闫荣鑫同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委员,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总装测试技术专业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暨质谱分析与检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2014年1月15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与中南大学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了“空间材料技术院士工作室”建设协议签署仪式,刘围青所长与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在协议上签字,标志着该院士工作室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日前,应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邀请,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及专家一行在北京航天城进行了一次有关宇航体制结构和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方面的讲座。  相似文献   

5.
11月25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京组织召开“嫦娥三号总装工艺设计与实施”、“月面巡视器内场试验系统”、“嫦娥三号全任务周期热环境模拟技术”和“月尘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4项科技成果鉴定会。邀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唐长红院士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叶培建院士、高金吉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作为鉴定委员会委员。所易忠总工程师主持了此次成果鉴定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孙国斌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廷新调研员、孙泽洲总设计师和研发部的领导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0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神舟六号”、返回式卫星庆祝酒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薛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永汉、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领导,以及“神舟六号”、返回式卫星“两总”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7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京联合举办"华南大陆边缘地球科学——中微子科学交叉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60多位地学专家与粒子物理学家一起探讨这个新兴交叉课题。地球内部的放射性铀钍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是驱动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14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邀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 Kleiman教授作了有关低地球轨道(LEO)航天器原子氧环境试验的技术报告。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24日,航天五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与武汉理工大学三方在北京召开了“阻抗梯度材料在航天等领域应用”专题工作研讨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龚自正研究员(编者注:本刊主编)、侯明强博士。  相似文献   

10.
人事更迭——7月20日,本刊编委会主任、主办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徐晓权研究员调离,原编委会副主任、。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刘国青接任所长暨编委会丰任。刘  相似文献   

11.
7月19日,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空间环境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2013年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发展方向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旨在集合本领域专家力量,探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易忠研究员主持,参会单位主要有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6):600-600
2011年10月23日,在北京密云县召开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组2011年度学术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永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高耀南、秘书长卢春平以及院质量技术部遇今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1):2-F0002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依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是国内首个由3家单位联合成立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设立了4个研究方向,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分实验室(下简称分实验室)承担其中的两个研究方向:航天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技术;可靠性与环境模拟、加速试验与验证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空间探测计划用户代表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出席此次交付仪式的有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栾恩杰、秘书长孙来燕,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王文宝,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探测1号工程总师王希季院士,…  相似文献   

15.
《宇航学报》2007,28(2):F0003-F0003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于1980年10月,是中国宇航学会领导下的学术分支机构。它由702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共同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主持专委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本刊主办单位)、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是国内首个由三家单位联合成立的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底通过上级单位的现场考察,进入试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7.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AIT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5年来,作为我国各类航天器系统级总装与专业测试、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研究代表性单位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综述了该所的航天器总装技术和环境试验能力,重点介绍航天器总装技术与工艺、总装专业测试技术、真空热环境试验技术、空间光学及光学特殊试验技术、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以及磁环境试验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航天器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正努力发展、提升各项专业技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总装集成与专业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东方红卫星公司共同完成了某型号卫星的随机力限振动试验。本次试验是力限技术首次在整星随机试验中的应用,通过垂直和水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方针,发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对外交流和学术研讨平台作用,重点实验室在2012年度6-7月份持续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20.
11月4—7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BISEE)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SC14/WG2小组中来自法国、德国和巴西的标委会专家一行3人来所进行国际标准的技术交流。所党委书记王晖、科技委主任向树红、科技委相关专家和所国际标准项目小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重庆大学、东菱公司、常荣公司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也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