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成果     
正我国科学家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5月28日报道,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团队与李喜德团队合作研究,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突破,团队通过采用原位气流聚焦的方法,可控地制备了具有确定组成、结构完美且平行排列的厘米级连续超长碳纳米管管束,通过制备含有不同数量单元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定量分析其组成和结构对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力学性能的影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     
正我国科学家在DNA自组装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8月3日报道,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精确自组装纳米标记分析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检测与预后中的应用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团队在发展精确自组装的框架核酸并应用于生物  相似文献   

3.
对热解炭基、热解炭-树脂炭基C/C复合材料进行了1 500、1 800、2 100、2 500℃高温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及未进行热处理的2种C/C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仪,检测了其微米尺度孔隙缺陷。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微米尺度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材料中裂纹型孔隙缺陷在热处理过程中,没有沿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区域扩展,而是沿裂纹的宽度方向变化;纳米尺度C/C复合材料炭结构向理想微晶结构转变,缺陷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和微米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很相似。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尺度1-d002与微米尺度孔隙率呈线性关系趋势,并据此获得了用微米尺度孔隙率变化表征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师张庆君带领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李振洪教授团队,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SAR)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获取了高质量重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试验数据,生成了我国第一幅"高分三号"卫星干涉SAR影像,并从影像中提取到亚厘米级地面沉降信息,实现了我国卫星SAR影像干  相似文献   

5.
对航空航天用纳米碳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在纳米碳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特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碳复合材料在多尺度增强、电磁屏蔽、智能驱动、隔热、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了纳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3):140-141
<正>科学家研究使用光脉冲"开关"脑细胞据凤凰科技2014年4月29日报道,近日,科学家成功研究一种使用光脉冲来关闭脑部神经活动的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使用"光遗传学"技术研究脑细胞、干细胞和其他需要电信号控制的细胞。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卡尔·戴瑟罗斯的团队在这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即利用局部提高光敏感度来抑制大脑活动的光敏感性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Science》上发表。据悉,该试验在老鼠、猿猴等大脑容量动物身上效果明显,而且只需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作为一种显微工具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把SPM应用于超精密加工检测领域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纳米级加工机理的研究将依赖于SPM的复合化及多功能化,只有实现了加工与检测的一体化才能正确评价加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从而引导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简述 胶接技术在现代化技术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具有不少其他技术难以匹敌的优越性。因此,胶接技术,包括胶粘剂、胶接工艺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很快。无损检测过去和现在一直是胶接结构的主要检测手段。近年来,我国在胶接结构的无损检测研究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15日,据DARPA官网报道,超材料或结构材料类别独特,是一种经过设计的光控材料,由波长或亚波长人工结构基本单元构成。由于超材料内部和表面结构很复杂,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性,其中一些甚至改写了长期以来光和其他电磁波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规律"。超材料已经在许多技术领域开辟了控制电磁波的新方式,其中包括成像、热控制和频率转换。具体应用包括夜视、热反射和航空发动机管理,以及在太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正ITER校正场线圈盒体激光封焊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我国承担的ITER校正场线圈(简称"CC")全尺寸盒体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术于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认证。该项技术不仅保证ITER所有CC线圈制造与集成进度,更实现了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重要突破。我国科学家创造密集编码量子通信信道容量新纪录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近期,在  相似文献   

11.
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脱湿"是影响固体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其演化行为及失效机理的定量表征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脱湿"的观测及表征方法、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三方面评述了复合固体推进剂"脱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分析认为,在观测表征方面,加强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检测技术手段的开发、解决好定量化表征问题仍是今后"脱湿"机理研究工作的重点;在理论模型方面,应充分考虑不同模式的损伤与失效因素,开展"脱湿"损伤与化学反应耦合理论与模型研究,以及推进剂的动态损伤本构关系研究,以促进"脱湿"表征技术的发展与破坏机制研究;在数值模拟方面,应综合考虑体积分数、颗粒尺寸、形状、排列、界面性能等细观因素,发展基于细观尺度的数值模型与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实践"六号卫星工程于2000年批复立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10年圆满完成了工程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航天相关领域的空白。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陆子礼为总指挥、沈琮为总设计师的两总团队,牢牢把握机遇,通过10年的积极谋划,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仅圆满完成了"实  相似文献   

13.
发射短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6,(6):145-146
正德国两辆月球车2017年底前登月据美国太空新闻网2016年11月29日消息,参加谷歌月球X大奖的德国私人团队"业余科学家"宣布已签署发射合同,将在2017年将两辆月球车送上月球。团队已向美国航天公司签署合同并购买了发射服务,两辆月球车将作为次要载荷搭载火箭升空,但具体使用哪种火箭目前尚未确定。团队目前已有12名全职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德国汽车制造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首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并以中方为主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也是中国和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它包括两颗以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分别对地球近赤道区和极区两个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最为重要的区域进行宽能谱粒子、高精度磁场及其波动的探测。2010年,"双星"计划-"星簇"计划(Cluster)联合团队共同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杰出团队奖。今年是"双星"在轨交付用户10周年。10  相似文献   

15.
<正>一、俄航天纳米技术领域的主导机构根据2007年8月2日俄政府批准的"2008~2011年发展俄联邦纳米工业基础设施"联邦专项计划的附件1第4项以及附件5第7项,俄联邦航天局确定俄航天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主导机构为联邦国企"凯尔迪什研究中心",同时该中心也是"用于航天技术设备的功能性纳米材料"方面的领头机构,以及"航天系统动力和供电"领域的纳米技术应用中心;而该应用中心作为俄政府2007年选定的全俄十几家纳米工业"集体利用中心"之一,负有在相关联邦专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内,为俄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2):146-147
<正>科学家拟用激光清除太空垃圾据21CN网站2014年3月12日报道,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用发射激光的方式来分解太空垃圾,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卫星撞击事件,有关设备可能在10年内运作。目前,太空中有超过30万件碎片,大部分以极快的速度在地球低轨道运行。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拿出2000万美元用于该项研究。研究团队将整合政府、学术界及航空业界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网报道,三大天文"灾难"接踵发生,突然增加了人类对防止地球遭遇外太空"不速之客"袭击的紧迫感。天体坠落事件能否提前预警?一些科学家认为,以现有科学手段,有效预警仍存在一定挑战。2013年2月14日,即在俄罗斯发生陨石雨前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一个科学家团队公布了一个新奇的计划:利用太阳能构建一个巨大的激光束相控阵,用以监测和提前销毁危及地球的小行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1,20(6):62-62
科技日报2011年10月21日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新加坡科学家将一个新奇的纳米结构(约为人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置于非结晶硅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研制出了一种转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我国航天领域重要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在出色完成天宫一号结构密封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后,再次为"天宫"量身定做全套的结构密封系统,为未来航天员在"天宫"的工作和生活打造了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四院就瞄准国家空间技术发展,开展了"863"课题"空间飞行器动静密封材料"的研究,研制出的密封材料符合欧空局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材料筛选标准,达到国外同类材料先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利用卫星搭载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对地观测,自90年代初以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科学家经过5年时间的探索,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机理、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以及在林业、地质矿产、海洋、农业、水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