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赵瑾  董晓龙  张德海 《宇航学报》2010,31(2):466-471
星载微波辐射计在轨运行时,影响天线温度的因素与天馈系统的空间与时 间的不稳定性有关。在最坏情况下,裸露在卫星舱外的天线物理温度的变化值可达±
150℃,而且太空环境和卫星舱内环境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使得连接天线与开关 的波导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依次分析了反射面对观测信号传输的影响,天线馈源物理 温度在-150℃~150℃范围内时的噪声温度,温度梯度对计算连接波导噪声温度的影响。利 用上述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天馈系统的在轨测温方法以满足星载微波辐射计精确定标的要求 。
  相似文献   

2.
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温控分系统概况1.卫星所处的太空环境就电子器件和化学物质而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室温技术”的世界。几乎所有的空间合格材料都是从地面应用发展过来的,不管是电子元件、电解质、润滑油、漆料,还是黏合剂。地面上设备运行过热或过冷,可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很容易地调节到可接受的工作温度。但是在太空中,离开了地球大气层,卫星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偶尔进入地球或月亮的阴影中,经常处在极端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无源卫星设备的温度可能一般为-200 ̄150℃,有源电子设备可能达到摄氏几百度的高…  相似文献   

3.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热/结构/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敏感器是高精度的航天器姿态测量器件,其性能受太空温度环境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法和光线追迹法,建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热/结构/光分析模型,研究光学系统温度分布与星敏感器测量误差的关系,得到了算例光学系统在温度均匀分布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以及轴向温度梯度变化、侧向温度梯度变化与星敏感器测量误差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算例光学系统热误差小于角秒量级的温度条件:均匀温度分布条件下温度变化量≤10℃、轴向温度梯度≤0.1310℃/mm、侧向温度梯度≤0.0325℃/mm,为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热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京的三下(Mitsushita)研究所制成了一种能够储存太阳能的新材料,这是一种硫酸氢钠和尿素的化合物。由于掺入的10%尿素能够使这种硫酸盐的熔点从32℃下降到20℃因而它在白天阳光照射时,吸收太阳能而熔化,在夜间温度下降后,它又凝结成固体,放出  相似文献   

5.
空间环境模拟器(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or)是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太阳辐照环境、冷黑环境等的用于航天器或其大型分系统的真空热试验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真空度优于10-4Pa,热沉内壁温度低于100K,对  相似文献   

6.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6,37(5):605-611
为优化太空辐射器的设计,基于(火积)理论对太空辐射器的散热过程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辐射温度均匀性越好,太空辐射器辐射传热过程(火积)耗散越小,辐射器平均温度越低。以提高温度均匀性为目标设计了四种辐射器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热管与流体管路组成传热网络后,辐射器温度均匀性最好,对外散热能力增强,流体回路热控系统整体温度下降,辐射器整体传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刘瑞江 《航天员》2009,(4):46-47
航天员在太空探索途中,失重的宇宙环境会带给他们很大的不便和问题。对于对抗失重环境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致力于天际探索的科学隶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研究一直在继续,但理想的效果仍然很难出现。而人工重力,也许会彻底改变周面,为长期的太空征程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某航天器运输包装箱在典型高温天气下的极限热控能力,设计了主动控温和被动保温状态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包装箱温度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是次要因素;在环境温度为40℃、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30℃左右的主动制冷工况,该包装箱能将内部航天器温度控制在40℃以下要求范围内,且有近7℃余量;在环境温度为35℃、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25℃左右的被动保温工况下,内部航天器温度保持在40℃以下的时间约为2 h 15 min。为进一步降低运输过程控温风险、增强包装箱的热控能力,提出了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以及增加风扇强迫空气对流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欧洲航天局(ESA)最近在失重环境下,测试了利用渔网捕捞太空垃圾的技术。在此次测试成功的基础上,ESA将于2021年在太空部署渔网。此次飞行目的是测试渔网(不同于传统渔网)捕获和移除废旧卫星,运载火箭碎片和其它漂浮在太空的人造碎片的能力。ESA的科学家们利用加拿大的"猎鹰"20飞机开展为期两天的试验。该飞机共做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环部在空间环境模拟容器内真空冷黑环境下,利用自研超高温模拟系统成功将试验件加热至1850℃,实现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超高温模拟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器及其部件需要结合太空环境或高空低气压环境进行的超高温地面考核试验提出了需求。然而对于1600℃以上的高温,传统真空热试验加热手段已无法模拟。如何  相似文献   

11.
水客 《航天员》2011,(1):62-63
2010年11月,欧空局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在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微型太空温室计划。此次太空温室计划,是欧空局人类太空飞行理事会构思提议的。温室落户空间站太空温室用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培育花卉蔬菜等植物。科学家设计出太空温室装置,能够为植物在  相似文献   

12.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批生产发动机事故中,绝热层事故占32%,国内情况类似。针对可能影响固体发动机壳体绝热层粘结质量的原材料状态、工艺与操作、杂质、温、湿度诸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在我厂工艺质量控制条件下,杂质与环境温、湿度是影响粘结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不清理杂质即粘结较之清理后再粘结,其粘结强度τ降低74.04~77.79%,τch降低44.50~67.10%;夏季在湿度90%、温度31°时较湿度58%、温度22℃时τch降低95.25%;冬季在5℃时较18℃时τch降低77.60%,据此强化工艺指导,完善原材料检验、控制工艺环境、跟踪探伤检验等,经2年余11台的生产实践考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作战理论的发展和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化战争对太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太空系统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脆弱性也日益凸显。为了降低太空系统面临的运行风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从优化太空体系架构的角度开展了太空系统弹性研究,目的是提高太空系统抗毁性和对抗环境下的可用性。为此,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于2013年发布了《弹性和分散式太空体系结构》白皮书,提出目前的军事太空架构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国家安全和作战需  相似文献   

14.
激光表面处理应用四则北京振兴科技文献服务中心曹运红1激光表面硬化当金属表面吸收激光照射的能量时、温度开始升高,并把热量传导到照射部位内部,表面温度必须升高到相变点温度而低于熔点温度。当光束能量减少或光束移动时,未加热部位传导热量,使加热部位迅速冷却。...  相似文献   

15.
采用薄膜沸腾化学气相渗透技术,950~1 150℃下热解二甲苯对二维针刺炭毡致密化,30~35 h内制备出平均密度达1.72~1.74 g/cm3的C/C复合材料.采用排水法测量材料的密度,三点弯曲法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热解炭基体的组织结构和弯曲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沉积温度为950℃时,热解炭在材料的轴向及径向呈现出从粗糙层(RL)向光滑层(SL)结构转变的趋势;在1 050℃和1 150℃条件下沉积的热解炭均为RL结构,且沉积温度为1 050℃时材料的密度分布较为均匀;当沉积温度由950℃升高至1 150℃时,C/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从158.9 MPa降低到133.6 MPa,断裂方式也由脆性断裂转变为假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16.
卫星沿太空轨道作惯性飞行时,其内部为微重力环境。如何估算卫星内部的微重力水平,是卫星工程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卫星内部微重力环境指卫星沿太空轨道作惯性飞行时,其内部物体在固连于卫星的参考系中所量度的视重力(表观重力)很小。 如同一个在升降机内随升降机以加速度a_o相对地面作垂直运动的质量为m_o的物体(可视作质点)的视重力(在升降机中量度出的重力)W_(os)等于物体的重力W_o(W_o=mog_o,g_o为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该物体随升降机运动而受到的牵连惯性力(为虚拟力,等于-m_oa_o)之  相似文献   

17.
分别测试了M40J碳纤维增强环氧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在紫外照射前后真空环境(125℃,10-3 Pa)下的逸气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总质量损失为0.27%,可凝挥发物为0,逸出气体主要是氢气、氮气和水,紫外照射后总质量损失为0.2%,照射前后复合材料结构无变化,真空逸气性能满足国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琦 《中国航天》2010,(10):47-47
<正>10月6日上午8时49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4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宇航发射的连续第11次成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  相似文献   

19.
由航天运载器携带、从航天发射场升空并在航天测控网站的跟踪测量控制下进入特定太空轨道运动的航天器,称为太空中的人造天体。这种人造天体在太空中的运动基本上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但仅具有这个特点还成不了“器”(器具)。航天器必须具有满足地面特定需求的功能,才可成为在太空中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来为人类造福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PIP工艺对2D高硅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浸渍工艺对2D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及抗氧化性随着浸渍循环次数和热裂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热裂解温度不高于400℃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较好的假塑性;但当热裂解温度高于400℃时,复合材料表现为典型的脆性断裂。当浸渍过程中热裂解温度为400℃、循环次数为2次时,500℃热处理20 m in的复合材料的室温弯曲强度最高,为49.8 MPa,比未处理的提高了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