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航天部第四设计部和七○二研究所组织的减震技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研究、试验、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共计53个单位的87名代表。大会收到关于减震器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用阻尼材料进行减震的研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技术报告共36篇。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理事、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部七○二研  相似文献   

2.
应航天部邀请,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会长李杰信博士于1987年7月来参加“首层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活动”全国发奖大会。李博士7月27到航天部北京强度与环境研究所参观并进行技术交流。在陈奇妙所长陪同下参观了该所的静、动、热试验  相似文献   

3.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2000年展望情报信息交流会1987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0个单位的84名代表。会议收到报告53篇。情报交流会就强度与环境专业2000年的发展预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报告涉及到今后机动战略战术导弹,天地往返系统和大型空间站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于1982年12月2日至8日在昆明市召开了飞行器结构强度与环境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会议由网长单位七○二所主持,参加交流会的共37个单位,75名代表。与会代表提供了44篇技术报告。这些技术报告涉及了当前试验工作和预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高压燃料涡轮泵转子次同步进动课题的算题,锥壳静强度有限元分析,静动热试验数控技术的研仿,飞行试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的编程经验介绍等等。这些技术报告反映出我网广大科技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解决实际科研、生产问题,加快  相似文献   

5.
第14届空间模拟会议于1986年11月3日至11月6日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召开。会议由美国IES主办,NASA、AIAA和ASTM赞助。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学者和专家在会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与报告。中国航天部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空间模拟会议。会议期间,参加者对共同关心的环境试验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认真的讨论,还参观了NASA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第14届空间模拟会议的主题是为在空间永存而试验。会议的内容涉及:未来发展趋势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环境数据库”1987年4月28日通过了航天部第一研究院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数据库是山七○二所高级工程师王树棠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动力学环境数据对于进行航天器动力学环境研究、环境条件制订、改进设计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7.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热强度环境专业技术交流会于1983年9月15日至20日在苏州召开,24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叶天麒副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中心蒋寅元副教授、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跟踪高技术、新技术,适应新一代航天器(航天机、空间站、机动导弹、星际武器等)的发展要求,航天部结构强度与环境专业情报网(第八网)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强度与环境专业技术2000年展望情报信息交流会。  相似文献   

9.
应航天部邀请,美国复合材料力学杂志主编、宾州州立大学托马斯·韩(Thomas Hahn)教授1987年6月10—14日来华讲学,此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是: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美国宾州大学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情况,复合材料断裂及损伤机理,无损检测方法,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航天工业部质量技术司主持召开的5110、YDL-5、YDL-10型力传感器技术鉴定会于1983年5月26-28日在北京举行。这三种力传感器是由航天部七○二研究所研制的。参加技术鉴定会的有中国计量科学院、航空部、兵器部、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师78人。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15日至16日,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织召开了《DQY-6000电动气流相声器》鉴定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航天部有关单位等22个单位从事声学和振动研究工作的教授、专家共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产品由航天工业部七○二所研制。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声功率:6000声瓦  相似文献   

12.
受国防科工委委托,“红外隐身技术专题研讨会”于1986年9月23日至25日在我院举行。这是继今年6月隐身技术交流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有关隐身技术方面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航天部,兵器部,航空部及所属院校、研究所、空军、海军和中科院等23个单位56名代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广了 AMSAA 模型,讨论了多台系统进行同步可靠性增长的情况。给出了定数及定时截尾时,Weibull 过程参数的最大似然与无偏估计,MTBF 的区间估计。本所领导将之命名为 AMSAA-BISE 模型(Beijing Institute of Structureand Environment),该模型已被航天部标准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部于1987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远控排爆机器人”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区公安系统、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共8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啄木鸟——Ⅰ型远控排爆机器人是由航天部七○二所为公安部研制的。主要用于排除在大型建筑物内(如体育馆、大会堂、影剧院,宾馆、机场等)的爆炸物等危险品,还可用于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更好地吸取和交流国内外先进经验,航天部结构强度与环境情报网(第八网)拟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情报分析”交流会。征文范围: (1) 复合材料结构静、动、热强度分析和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全箭结构及部份结构特性分析和试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立方体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方体卫星是由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一种纳卫星标准。立方体卫星以其成本低和标准化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研究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概述了立方体卫星特点及其标准,深入总结了立方星结构热控系统、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以及通信等核心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且在分析在轨立方体卫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立方体卫星的主要应用。最后,以“南理工一号”立方星为例阐述了高校研究立方体卫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月二日,我院隆重召开“七五”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党委副书记许棠副院长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刘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大会听取了郭荣伟副院长作的题为《加强联合,主动竞争,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为开创“八五”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对我院“七五”科技工作作了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7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1998年12月出版)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发表的论文四项指标总评分位居全国高校第50名.综合评定的四项指标依然是:论文总数、发表论文的期刊数、本校学报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比例及基金资助论文数.199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论文四项指标综合评分为203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庆祝我校建立44周年,在校庆期间本刊编辑部进行了学术报告会,报告的论文有:1.孙平凡:试论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86/300微机常用的 ST-711、SBX311 A/D 板的 PL/M86采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