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孙亚飞  梁斌  李成  强文义 《宇航学报》2008,29(2):705-709
应用基于PXI总线测试系统的卫星通用电模拟器开发平台,对某型卫星地面电联试系统  相似文献   

2.
CAN总线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数嵌入式处理器没有CAN总线控制器,所以需要通过外部总线自己扩展CAN总线接口,使S3C2440芯片可以控制CAN总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本文采用MCP2515总线控制器扩展S3C2440芯片的接口功能——利用SPI接口扩展CAN总线接口。本文详细介绍了CAN总线硬件的接口设计,并详细说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上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对导弹测试系统实现标准化,完成了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测试系统设计过程及功能测试。文章详细讨论了标准化测试系统的设计过程,采用可复用设计思想,对测试系统各设备实现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设计。设计首先针对测试系统中的共有成分进行硬件与配置接口设计,之后重点突破非共有成分的标准化设计与配置接口设计。该标准化测试系统通过控制台确定配置界面和选项,上位机编译程序软件实现具体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CAN总线标准化测试系统工作稳定,功能完善,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4.
小卫星CAN总线网络物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是目前卫星采用的总线之一,CAN总线网络物理层的设计对通信性能有直接影响。文章对传输介质、阻抗匹配、信号反射、接口电路、位定时配置和网络连接等设计进行了分析,对网络物理层主要参数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测试,提出了传输介质、防反射、接口电路和位定时参数等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卫星表面放电效应模拟器。根据模拟器基本原理和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模拟器的技术指标和具体设计方案;研制了模拟器标定系统,并利用该标定系统对模拟器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脉冲特性进行了测试标定。结果表明所研制模拟器的放电特性符合卫星表面放电效应模拟试验的要求,可以用于表面放电效应评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Profibus-DP总线开发智能断路器总线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主站和从站的实现方法。在带CAN总线接口的智能断路器上增加CAN/Profibus-DP协议转换器,由协议转换器和智能断路器组成Profibus—DP智能从站;主站采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对从站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卫星在轨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故障地面诊断方法,并进行了诊断系统设计。在诊断方法中,建立了卫星各系统耦合的整星模拟器,利用卫星遥测与模拟器预测值形成残差,滤除遥测信息中已知的动态规律部分,缩小故障诊断阈值,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最后运用信号分析或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残差实现诊断。诊断系统由遥测接口程序、整星模拟器、残差诊断程序、诊断调度程序、相关数据库和配套工具构成。从系统结构设计和算法的参数化设计两方面,分析了卫星故障地面诊断系统设计,并用建成的系统样机进行了验证。系统样机运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和系统设计思路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小卫星CAN总线通信能力无法满足大规模星载软件在轨重构需求,文章在剖析高传输速率灵活可变数据率控制局域网络(CAN FD)总线技术特点后,提出了适用于小卫星软件在轨重构的新一代CAN FD总线技术应用方法,设计了卫星数据模型(SDM)、总线动态数据实时管理协议,进行了小卫星CAN FD总线架构设计,以及基于小卫星即插即用技术、静动态信息融合的CAN FD总线时序设计,解决了传统CAN总线协议无法适用于小卫星即插即用、高传输速率下总线通信时间占用率过高的瓶颈问题;通过设计CAN FD总线节点,对星载星务主机与下位机之间CAN FD总线通信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CAN FD总线通信协议很好地支持节点的即插即用,通信速率可以达到5 Mbit/s,满足小卫星星载软件的重构需求,可为后续小卫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局域控制网络(CAN)协议在“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平台上的应用作了描述。提出了微小卫星对平台公共总线的要求,介绍了CAN网络的特点,阐述了CAN协议的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卫星子系统数据通讯所作的改进协议。还给出了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子系统的CAN节点硬件设计结构和软件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0.
陈三星 《上海航天》2002,19(1):49-53
结合“风云一号”C9(FY-1C)卫星姿轨控地面测试系统的研制实践,阐述了为适应卫星型号研制中试验任务多变,试验场所多变的特点,地面测试系统应采用先进的主流总线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的现有成果,遵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要求,研制性能价格比高的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卫星在轨的正常运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P的导弹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TMS32 0F2 4 0DSP设计了全数字无刷直流电机的新型导弹舵机伺服驱动系统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原理、硬件设计及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 ,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应变数据采集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应变参数测试原理和需求,研制了应变数据采集系统.对系统的硬件集成方式、软件开发策略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系统集成中的难点、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突破.调试与试验验证结果证明,系统稳定可靠、满足研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胡辉  刘建辉 《航天控制》2007,25(6):62-65
针对离散Fourier变换(DFT)在实时信号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而其运算速度又受到DSP器件性能限制的情况,进行了DFT的并行性研究及并行性能分析;并在基于并行多处理机平台-TMS320C80的编程结构基础上,实现了两种并行DFT算法。基于TMS320C80进行的试验表明:所开发的并行DFT算法的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该并行算法的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硅通孔TSV(Through Silicon Vias)的星载微系统,通过硬件框架设计、TSV关键工艺设计、CPS仿真设计、全流程测试及可靠性研究,最终在全国产化高温共烧陶瓷HTCC(High-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管壳内集成了抗辐照海量信息处理器、抗辐照大容量存储器、抗辐照微控制器、抗辐照38译码器等器件,形成43 mm×43 mm×5.65 mm的气密性封装星载微系统,具备高可靠、高性能的处理能力以及星上常用的控制和通讯接口,可用于星上载荷信息实时处理及星务平台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替代现有的板级产品,实现星载电子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多模式霍尔电推进发展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模式霍尔电推进具有多个工作模式,调节能力强,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的只有一个工作模式的霍尔电推进器,其优势明显,能很好地适应诸如GEO卫星轨道转移和在轨位置保持,以及深空探测器和空间运输平台的主推进等多种任务,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国外多模式霍尔电推进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我国多模式霍尔电推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针对我国航天器对电推进的迫切任务需求,定量分析应用多模式霍尔电推进的收益,提出我国多模式霍尔电推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火箭动力系统试验中,需要实时监测、显示和传输地面工艺系统和箭上状态参数.主要阐述了采用上下位机控制模式设计的工艺参数监视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上位机硬件包括工控机和采集板卡,以LabVIEW语言开发软件设计,构建工艺状态总图;下位机采用PXI控制系统,加载采集板卡信息,通过光纤以太网与上位机进行通信.该系统监测参数达到300路,数据每100 ms更新一次,在多次型号动力试验中得到验证,能够准确地实现试验状态参数远距离采集、传输和显示,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十二通道GPS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十二通道 GPS信号发生器的系统结构 ,提出由计算机完成信号处理、PCI板卡完成信号调制的设计形式 ,并详细介绍 PCI板卡上 DSP和 FPGA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各器件的选择考虑 ,分析 NCO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字量化带来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的再入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徐敏  万自明  陈士橹 《宇航学报》2006,27(6):1147-1151
传统的再入轨迹优化问题通常是在气动外形和质量等总体参数给定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所设计的最优轨迹从飞行力学的角度来看是最优的,但从系统角度来看未必是最优的。在总体初步设计阶段,考虑气动外形和质量等其他学科影响的再入轨迹优化对于提高RLV的系统性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再入轨迹优化将是一个静态,动态多学科混合优化问题。以球头双锥的升力体构型RLV为例,以最小化热防护系统质量和最大横向机动距离为指标,采用两种典型的多学科优化算法来研究考虑气动外形、轨迹和热防护系统三个学科的再入轨迹优化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多学科优化算法能够用来求解静态,动态多学科混合优化的再入轨迹优化设计问题,是RLV初步外形设计和任务轨迹规划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TI公司生产的16位定点DSP芯片TMS320C5402以及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20实现的温度监测及调节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以TMS320C5402为核心,配以检测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控制电路,从而实现智能温度监测及控制服务。由于系统硬件开销小,实时处理能力强,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志勋 《火箭推进》2011,37(6):61-66
围绕某型号姿控动力系统减压阀性能测试需求,提出一种基于PC104总线测试架构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减压阀性能测试原理、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开发思路,着重介绍了软件开发需求、总体架构、用户程序开发思路和软件设计关键技术等。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试精度优于0.2%,控制定时精度优于1 ms,满足减压阀性能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