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JAXA网站2018年10月29日报道,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GOSAT-2/IBUKI-2)当日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成功。GOSAT-2是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的后继任务,旨在利用更高性能的传感器收集更高精度的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服务环境管理部门,为对抗全球变暖提供理论支持。GOSAT-2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最大质量2000kg,设计寿命5年,运行于613km的  相似文献   

2.
天兵 《国际太空》2006,(11):1-6
□□2006年9月11日,日本照相侦察卫星--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的H-2A-F10火箭成功发射,成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信息处理系统的第3颗在轨运行的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第2对照相侦察卫星(见图1)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RSC)进行的第4次发射(H-2A火箭在2005年2月26日、2006年1月24日和2月18日进行的3次发射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1月15日报道]西德MBB公司和日本三菱电气公司已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为将于1983年发射的日本海洋观测卫星-1(MOS-1)研制三轴稳定系统和太阳电池。目前,三菱电气公司就日本政府的这项海洋卫星合同正与日本其  相似文献   

4.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1982年起研制第二代实用通信卫星(CS—3)。预计1988年初和1988年夏将分别用H1火箭发射这两颗卫星。研制通信卫星-3a和b的主要承包商是三菱电气公司,并将采用福特航宇通信公司及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的少量部件。这两颗通信卫星是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CS-2)的继续。它们将分别定点在东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9日,一枚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2,并搭载发射了阿联酋酋长国先进科技研究院(EIAST)的"哈利法星"对地观测卫星以及5颗微小卫星。GOSAT-2又名"息吹"2,由三菱电机公司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建造,  相似文献   

7.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今年夏到秋季将试制成美国空间站中的日本空间舱结合机构及构造系统组件。在1985~1986已为此投资18亿日元。预设计的日本空间舱有35项需要预先研制,例如:1.结合机构,加压部分与暴露部分结合组件(川崎重工业);2.构造系统,加压部分缓冲器(三菱重工业)、联接器和结合环等组件(日产自动车);3.电力交换装置,直流/交流变换器、电缆等(三菱电机);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在本年内选定地球资源卫星-1(ERS-1)的主承包商。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向三家日本卫星制造商简要提出这颗卫星的规格。承包合同的三家公司是: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其中日本电气公司具有研制海事观测卫星-1(MOS-1)的经验,而另两家公司则是在减小卫星重量、姿态控制系统和太  相似文献   

9.
<正>向日葵-8(Himawari-8)是利用三菱电机公司DS-2000卫星平台为日本气象厅研制的新型气象卫星,也是日本首颗第三代"气象卫星"(GMS)。该卫星于2014年10月7日由H-2A-25火箭发射,星箭分离后,卫星利用其自身携带的远地点发动机将卫星送入35800km高的地球静止轨道。1向日葵-8概要"向日葵"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向日葵"是日本"气象卫星"系列的爱称。日本气象厅从1978年开始用"向日葵"进行气象观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国防部于 1 999年 1 0月 2 2日同澳普图斯有线无线公司 ( CWO)签订了一份价值 3.4亿澳元 (合 2 .1 7亿美元 )的合同。根据此合同 ,双方将共同投资制造一颗军民两用的混合式通信卫星。卫星名叫澳普图斯 - C1 /D( Optus- C1 /D) ,它定于 2 0 0 2年初发射。由于卫星上配备了专用的军事通信有效载荷 ,届时 ,澳大利亚军方将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卫星通信能力。CWO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通信实体 ,它已同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签订了 Optus- C1 /D卫星及其有效载荷的主发包合同。随后 ,三菱公司又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签订了转包合同 ,由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