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并以美国EOS和欧盟GMES为例,论述了对地观测计划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8-148
2008年10月1日,一枚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俄罗斯南部的Yasny发射场升空,将泰国地球观测卫星系统(THEOS)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卫星最终将机动到822km的太阳同步轨道。THEOS卫星重715kg,主要为地球科学应用和灾害监视应用提供中等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中国航天》2012,(4):26-32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启了从空间进行对地观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的对地观测活动已进入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综合观测的新阶段,建设空间、航空、地面观  相似文献   

4.
地球中微子是帮助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可行手段。由于目前液闪探测器的体积太小,无法区分地幔的模型。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的液闪达到了20 kt,具有很强的观测优势。本研究基于LITHO1.0地球模型预测出JUNO的地球中微子事例率是(34.50±4.78)TNU。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地壳的放射性元素丰度误差对全球地壳中微子信号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壳密度、地壳厚度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外地球同步卫星推进系统研制现状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我二十多年里地球同步卫星推进系统的研制现状,重点分析和比较了改进后的几个主要推进系统的性能,并根据卫星推进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卫星推进研究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0,(1):23-23
据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报道,美国太空网消息称,近日一项名为“移民石”(PlymouthRock)的太空研究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包括NASA和众多航天工业公司在内的多家科研机构或组织参与了该项目。据了解,此计划不仅将加强人类遨游外太空所需的硬件系统的研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类长期在月球和火星上驻留的能力和信心。同时,研究计划还将能够帮助人类避免未来太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韩波 《航天器工程》2002,11(2):101-106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作了描述,着重介绍了卫星电源模块化、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特点及试验验证,卫星在两年多年的轨实际运行中,电源系统始终工作正常,为确保其在轨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义地说,“航天”是活动,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狭义地说,航天是技术,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含地球以外的天体)的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卫星应用》2005,13(3):1-6
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计划现状及未来发展,介绍了数据分发状况和数据销售政策;总结了资源一号卫星数据在资源调查、环境与灾害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以及影像制图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许忠 《中国航天》1994,(6):30-30,34
前苏联的封闭生物生命保障系统在人类从近地轨道飞行转向行星际飞行并建立月球及行星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为宇航员研制一种全新的生命保障系统。该系统有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可以生产各类生物物质,以满足人类对生物方面的需要。地球环境适合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长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地球观测系统(EOS)是美国航宇局(NASA)从空间观测地球计划的一个项目。为了能从空间平台对地球进行全面的观测,NASA等机构将在平台上安装各种遥感仪器,然后把它们射入太阳同步极轨道。这些不载人的自主式平台将连续观测地球15年。本文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作用和组成,以及所载仪器的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12.
尤政  李滨  董哲 《中国航天》2005,(7):27-31
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技术意义。由于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航天器编队适宜进行深空观测等科学使命,所以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就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欧若干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使命,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拉格朗日点在深空探测中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闻新  朱诗嘉 《航天》2012,(3):60-61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地球和其他一切天体。所以,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先从地球开始的,然后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从银河系扩展到星系,从星系扩展到星系团……等等。  相似文献   

14.
张京 《航天员》2012,(5):51-53
“从太空看地球,她的壮观美丽不禁令我热泪盈眶。遥望地球,你会发现她没有边界,没有民族和种族之分,你的看法就会完全改变,你想到的不会是你的家或者你的国家,你放眼看到的是整个人类的家园——地球。”——阿努什·安萨里  相似文献   

15.
谢懿编译 《航天》2012,(4):47-49
登陆小行星很可能是人类下一个最激动的创举:在“小王子”号宇宙飞船上,三名勇敢的航天员正在准备踏上一个新的星球。他们是第一批旅行到距离地球如此遥远的地方的人类,此时的地球已经缩成了他们身后的一个蓝色暗点。  相似文献   

16.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5-66
地球并不是反物质的家园,甚至由于反物质与物质的无缘亲密接触,使得反物质连做地球客人的资格都不具备;而且,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中虽然存在着能构成反物质的反粒子,但它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既然这样,人类又是如何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家伙呢?  相似文献   

17.
王宜礼  蔡伟 《卫星应用》2003,11(4):22-2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运行4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应用部门的重视下,在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和国土资源的调查中,在灾害监测和环境调查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轨道,卫星顺利地展开太阳电池阵,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和正常的轨道运行工作状态。第二天,我国地面站接收到良好的地面图像。到200…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4号乙火箭发射了我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CBERS)。这是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基本特征  卫星系统性能特点1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回归?..  相似文献   

20.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是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定居太阳系其它天体的第一步。深空探测主要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行星际探测和星际探测。通过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深空的探测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