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述了国外主要载人航天器的种类、技术参数和发展过程。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概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在科学、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欧洲载人航天计划的现状孙功凌1994年9月18日,我国考察团参加了在英国范保罗举行的国际航空展览,并对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公司进行了顺访。这次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前世界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动态,特别是欧洲的情况。考察团参观了位于朴次茅斯的马特拉·马可尼系...  相似文献   

4.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以及构型与布局、子系统设置与设备配套、飞行方案、发射窗口和飞行轨道等技术状态。概述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试验问题归零、飞行任务引起的更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更改、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等部分技术改进。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其技术可满足多人多天空间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对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施金苗  秦文波  罗斌 《上海航天》2003,20(5):1-4,10
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基本组成,概述了飞船飞行的各阶段及其构型。分析了飞船的主要特点,以及部分分系统和研制中采用的新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神舟"号载人飞船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根据俄罗斯航空出口商品广告说明书和专家讲课内容记录汇编而成。文中介绍了联盟号载人飞船降落伞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组成、功能、工作程序;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苏联(俄罗斯)各种载人航天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神舟号载人飞船船载测控通信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舟号载人飞船船载测控通信分系统中统-S波段(USB)、C波段、遥测、遥控、图像、话音、超短波(VHF)、短波(HF)和天线等子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与特点,以及跟踪测轨、话音通信、遥控、遥测和天线等的可靠性设计。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通信分系统都完成了测量任务,完全能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欧空局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郭双生,侯继东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和出舱活动是21世纪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美、俄、欧、日等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顺利实现生保消费品的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联盟TM载人飞船推进系统的组成、系统原理、主要特性参数、飞行工作程序和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安装,并对设计特点作简单的说明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各种载人航天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飞行动力学之特点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以一种典型的载人飞船返回舱之构型作为实例,说明返回舱沿其再入轨道飞行时一些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返回舱的气动特性、质量特性、旋转角速度、再入角、再入速度以及地转风对其再入轨道运动特性的影响,由此所得到的一些普遍规律,对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钝头轴对称旋成体外形的载人飞船返回舱之气动外形设计、结构设计、舱载设备/乘员的安装、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选形设计问题,对返回舱的类型和基本设计参数作了分析比较。文中还对截锥形返回舱的气动优点和主要气动特性作了详描述。  相似文献   

15.
士元 《中国航天》2001,(4):19-23
1月10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有人说,宇宙飞船已经过时:其实.它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各自的航天发展规划下开发自己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美国在取消"星座"计划后,新太空计划以载人火星登陆为目标,其新型货运火箭将以航天飞机和"星座"计划的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发,而载人火箭的研发则似乎更依赖于商业公司。俄罗斯明确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计划时间表,正在重点研制联盟号火箭改进型和安加拉7火箭。欧空局的未来载人登月、登火星计划拟分别在2025和2035年之后实现,阿里安5液体主发动机捆绑固体助推器的方案仍是主要趋势。日本正在研发H-2B火箭,未来10年可能会设计探月载人火箭。印度计划于2015年前后实现载人航天,未来最有可能使用的载人运载火箭为GSLVMK3。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6,(2):106-112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载人航天器气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持航天员在轨驻留,载人航天器须利用气压控制系统将密封舱内的氧分压和总压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为分析气压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气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关键参数和主要特性描述公式对气压控制系统的主要要素进行定义,形成了密封舱、航天员、供氧组件、供氮组件、舱体漏孔等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要素之间的接口关系。将正常模式和舱体泄漏模式下的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载人航天器相关地面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舱体容积和漏孔通径大小对密封舱氧分压和总压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3,(3):31-33
从1961年初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0.
国外深空探测态势特点与启示(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国外主要航天大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发展过程的梳理,重点分析了各国在无人深空探测技术、载人深空探测技术和地面测控通信技术三个方面的技术发展特点,并从总体角度对其主要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中提炼出对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启示,以期对我国深空探测的开展有所借鉴和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