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刘文  张育林 《上海航天》2007,24(4):43-47
针对区域覆盖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GA)的优化设计。根据改进的区域覆盖星座模型,采用可变维数优化的整数与实数混合的染色体编码。给出了算法步骤。某区域覆盖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优化设计算例结果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球面剖分的星座性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宇  戴光明  陈良  宋志明  王茂才 《宇航学报》2016,37(10):1246-1254
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过程中,根据球面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的特性,首先研究了任意状态下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方法,定义了卫星所属覆盖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卫星星座和地面目标区域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星座对任意类型地面目标的最小观测仰角和平均观测仰角的确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的卫星系统网络的时变特性,提出了星间通信链路快速建立方法。最后,以铱星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对地覆盖能力和星间链路通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的评估卫星系统应用效能,同时能够为星座优化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区域覆盖星座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潮  邓丽  徐嘉 《上海航天》2005,22(1):11-14
为缩短区域覆盖星座优化设计的计算时间,对网格点仿真法进行了改进。在统计时间内,以解析法计算卫星覆盖时刻集,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星座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改进方法的计算时间仅为优化前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明  杨明  高兴  杨丁  葛亚杰 《航天控制》2020,38(2):31-37
针对非规则区域连续覆盖问题,采用回归轨道的共星下点轨迹星座方案,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PSO)求解单颗卫星轨道参数、解析法求解星座轨道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回归轨道区域覆盖模型;其次,以非规则区域覆盖范围最大为性能指标,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单颗卫星轨道参数;最后,根据共星下点轨迹星座约束关系,解析求解星座轨道参数。仿真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非规则区域100%的连续覆盖,星座轨道参数求解在5s以内,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波  韩潮 《上海航天》2010,27(1):36-39,50
对用低轨子星座和椭圆轨道子星座组成的混合卫星星座实现不均匀覆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低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基于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异与非线性单纯形法综合的高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星座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设计的某混合卫星星座的整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观察小卫星星座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红  冯书兴 《宇航学报》2003,24(2):168-172
在对地观测任务中,经过优化设计的卫星星座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当星座中某颗卫星失效或地面需求发生变化时,就需要进行星座重构,以恢复或增强对部分地区的观察能力。提出了小卫星区域观察组网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在应急情况下区域观察小卫星星座的重构问题,研究了节省能量的卫星轨道机动方法,特别提出了保持轨道属性和星座基本构形的预置量机动方法,分析了应急机动星座重构的几种情况,给出了每种情况的星座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种低轨卫星星座覆盖性能通用评价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构形卫星星座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星座覆盖性能的通用评价准则,可对不同构形和不同高度的星座对地覆盖性能进行统一评价。该准则将星座的对地仰角特性转化为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标准卫星数,以之同星座中实际卫星数的比值作为星座覆盖性能指数对星座实施评价。利用该评价准则,计算了Iridium、Globalstar、Celestri和NeLS四种星座构形覆盖性能的评价指数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卫星星座的相对几何和区域覆盖重复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力  申敬松  胡松杰 《宇航学报》2003,24(3):278-281
研究了在设计δ星座或者由几个δ星座的某些卫星构成的星座时经常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任意两颗卫星是否在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的卫星通过某一区域的相对顺序和星座对某特定区域或地点覆盖重复周期的计算。首先对δ星座中卫星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判断准则,并进一步导出了位于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的卫星通过某一指定地区的相对顺序以及相应的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由一个或几个δ星座(或子星座)构成的设计星座,给出了计算其区域覆盖重复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16颗北斗GEO导航卫星,并顺利入轨运行,这标志着区域覆盖的北斗卫星星座能够为亚太地区提供稳定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文中主要综析了这16颗北斗卫星构成的区域覆盖星座的基本技术参数,给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和研制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卫星星座区域覆盖问题的快速仿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卫星星座对地面区域的覆盖性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求解方法—经度条带法.首先将全球划分为若干个经度条带,并得到一个地面区域所在的纬度区间,然后根据球面几何关系和卫星覆盖与几何形状计算卫星对每个条带的覆盖情况,最后再综合统计得到覆盖率.基于此方法,推导了星座瞬时性覆盖和时段总覆盖的计算公式.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计算结果精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国外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外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导航星座、移动通信星座和区域覆盖星座的自主导航和自主轨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实现星座自主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这为我国发展星座自主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 new and wider definition is given to multi-satellite systems with linear structure (SLS), and efficiency of their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continuous coverage of the Earth is substantiated. Owing to this widening, SLS have incorporated already well-recognized “polar systems” by L. Rider and W.S. Adams, “kinematically regular systems” by G.V. Mozhaev, and “delta-systems” by J.G. Walker, as well as “near-polar systems” by Yu.P. Ulybyshev, and some other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unknown before. A universal method of SLS optimization is presented, valid for any values of coverage multiplicity and the number of satellites in a system. The method uses the criterion of minimum radius of a circle seen from a satelli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globe. Among the best SLS found in this way there are both systems representing the well-known classes mentioned above and new orbit constellations of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13.
玫瑰星座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峰  任萱 《宇航学报》1999,20(4):77-82
玫瑰星座是一种均匀分布的星座,常用于全球连续覆盖。本文对玫瑰星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玫瑰星座用于实现全球一重连续覆盖时的优化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卫星总数多达300的玫瑰星座进行了优化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涵  姜通  张国升 《上海航天》2012,29(1):47-51
提出了满足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测控要求的测控天线设计方案,采用测控天线斜装实现卫星变轨时天线波束覆盖。在FEKO电磁仿真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讨论了单天线的性能及整星状态星上布局条件对测控天线的影响,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所选测控天线设计方案可行,满足卫星测控需要。  相似文献   

15.
《Acta Astronautica》2014,93(2):487-494
To investigate the service ability of th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 for manned spacecraft, both the current regional and the future-planned global constellations of BDS are introduced and simulated. The orbital parame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nd China׳s Tiangong-1 spacelab are used to create the simulation scenario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DS constellations. The number of visible satellites and the position dilution (PDOP) of precision at the spacecraft-based receiver are evaluate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show quantitative results on the coverage ability and time percentages of both the current BDS regional and future global constellations for manned-space orbits which can be a guideline to the applications and mission design of BDS receivers on manned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轨同构星座覆盖资源在纬度上分布不均匀的不足,提出采用低轨混合星座提升覆盖均匀性的设计方案,并推导了满足全球任意点平均每天覆盖一定次数的最小卫星规模估算公式。针对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NNIA)约束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约束支配的改进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Modified NNIA),并以此设计了一种低轨混合星座优化平台来优化带约束的星座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NNIA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多样性上均优于非支配分层遗传算法(NSGA II)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可大大提高星座设计的效率。同时优化结果也表明低轨混合星座可提高覆盖的均匀性和大部分区域的覆盖次数,进而减少特定覆盖要求所需的卫星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