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多轴多系统混合控制完成全部加工的机床宫野公司的BND-34TRNC车床的伺服转塔上装有伺服主轴,并具有Z轴主轴移动功能,是2系统3轴控制,能同时实现重复、差速加工、重叠控制、背面加工等;对零件可完成全部复杂加工.西铁城公司的CincomE32Ⅳ型复合车床,能实现滚齿、多面体加工等,是2主轴。2刀盘的多轴多系统混合机床.6.直线电机进给的90m/min高加速度机床松浦机械制作所的LX-1立式加工中心,主轴60000r/min,装直线电机、快速进给为90m/min.丰田工机的LineaM高速加工机,主轴20000r/min,装直线电机,进给80m/min.日本精机的P…  相似文献   

2.
高速机床具有坐标快速运行、主轴高速旋转、高动态性能等特点,如何实现高速机床的可靠性控制并达到高加工精度变得极为关键.为保证机床高速、稳定、可靠性能,机床电气控制重点着眼于高速电主轴的保护、主轴基于工艺的控制需求以及坐标驱动的高动态性能控制,文中详细论述了主轴温度、振动、功率保护以及驱动控制优化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技巧,通过对高速铣床驱动控制的速度环、位置环以及坐标插补进行分析和优化后,机床再次进行切削加工,之前加工表面的过切及刀纹均不再出现,并且圆周换向时无刀痕,完成的工件质量明显优于优化前切削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高端数控系统国产化改造过程中,为保留米克朗立卧转换机床初始功能,其卧加主轴方向设定成Y方向。本文开展华中HNC-818DMB系统主轴Y向加工试验研究。通过机床参数模型设置、后处理文件编译、四轴典型件试验,实现立卧转换机床卧加四轴联动加工,对高端数控系统国产化改造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C实现机床主轴自动换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台数控五坐标机床技术改造为实例,采用 P L C 实现主轴的自动换挡。通过状态及数据接口分析,提出主轴换挡的控制流程,总结出在机床控制中主轴换挡控制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航空大型数控机床的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大型数控机床具有规格大、联动坐标多、控制功能强、主轴转速范围大、坐标运动精度高等特点,其造价相对较高,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机床的结构形式、结构件、驱动系统、双摆角铣头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控加工领域为了提升批量加工的效率,提出了多主轴数控机床的需求[1].多主轴数控机床,加工单个零件的同时,可以完成多个相同零件的加工,因此大大提升了机床的加工效率.而工艺人员编写的加工程序,一般是单个零件的点位程序.如图1所示的双主轴数控机床,一方面不能直接进行2个工件的同时加工,另一方面还得考虑到两个工件的工装及刀具带来的综合误差.  相似文献   

7.
应用Visual C++软件开发平台开发NC工具软件(数控编程辅助工具软件),实现了以整体叶轮叶盘为代表的数控加工主程序的简单快捷生成;实现了数控程序在各控制系统之间的快速准确转换,大幅度提高了数控程序编制的效率和数控程序的可靠性;针对五轴叶轮编程软件MAXPAC定制五轴机床的后置处理,实现了五轴机床控制控制系统的先进功能的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主轴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机床的可靠性与加工精度。为了实现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维修策略优化,针对加工中心主轴系统,设计了状态监测方案,研制和搭建了加工中心状态监测平台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集成小波降噪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机(EMD-SVM)算法对采集信号处理与分析,实现加工中心主轴系统的状态实时监测,进而对主轴系统典型故障状态进行识别与诊断。基于研制的加工中心主轴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主轴系统皮带松动故障监测试验分析,验证其对主轴系统的典型故障状态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磨床砂轮主轴精度高、转速快,润滑很重要。有的因用油不当使主轴升温较高;有的按说明书规定用油,但是主轴升温还是较高,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致使机床不能工作。从机械方面检查不出原因时,可试用以下方法能使主轴温度下降。1.改用相应粘度的精密机床主轴油。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叶片弯扭严重、进排气边小、材料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采用常规锻造、辊轧、铣削、电解加工方法极难在高效率、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其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常规多轴联动磨削效率过低,且面临复杂的加工残余应力变形问题。因此,利用反向分段残余应力加工控制方法与研制的矩形阵列磨削机床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多个型号叶片的多主轴同步磨削加工。其中,利用分段方法实现了工件的局部刚性化,等效减小了本段材料的加工变形,利用反向加工顺序消除了本段微小残余应力变形对其他各段的位置移动和误差放大,解决了柔性体局部材料加工过程定位基准的变位问题,使加工残余应力变形的影响减少至接近于零。所加工出的叶片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分别达到30μm和40μm以内,采用4主轴机床后磨削效率较此前单主轴机床的提高近4倍,该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叶片加工成本,并为采用更多主轴机床矩形阵列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