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18Ni高强结构钢——马氏体时效钢的断裂韧性,正确测试了该特种钢的断裂韧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W9Mo3Cr4V钢的热处理工艺试验,分析了该材料在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时的硬度、晶粒度与红硬性,确定了该材料所制刀具获得各种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30CrMnSiNi2A材料的主梁和横梁在淬火后σ_b超过1765MPa时对K_IC的影响,在零件上选取试样,用两种热处理规程进行淬火,测试各试样的K_IC值。试样结果表明,30CrMnSiNi2A材料淬火后,σ_b≤1815MPa时K_IC值仍可保持高韧度。同时,分析得出了,改变热处理工艺规程后对材质机性包括K_IC的变化趋势,这对设计和工艺都有实用价值。试验结果还显示了冲击韧性a_γ与平面断裂韧性K_IC并无必然的关系。提示我们对材料韧性应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粉末合金的高温疲劳断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Rene'95和II741粉末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断裂韧性,并与变形镍基合金GH4169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ene'95合金的低周疲劳性能略高于GH4169,但从强度与塑性配合的角度来看,没有变形合金理想;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断裂韧性KIC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65Mn钢电镀后抗氢脆性能的比较,并结合金相组织分析,说明65Mn钢对氢脆是敏感的,改善热处理制度可以提高该钢的抗氢脆能力。  相似文献   

6.
颜宏杰 《成飞情报》2001,(3):18-20,23
真空热处理由于具有传统热处理所达不到的优点如光亮,净化,脱脂,脱气等,在机械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使用,近年来在航空工业部门其应用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技术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掌握,本文就航空航天工业部中最常用的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真空热处理的淬透性工艺试验用硬度法来分析讨论真空热处理时的淬透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热障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复杂高温工况,其优异的高温耐久性主要由不可相变介稳四方相(t′)所贡献。然而,目前对t′相可靠服役温度上限的界定较为模糊,主流观点仍停留在1200℃左右。基于此,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工艺制备YSZ陶瓷涂层,经不同时效热处理,针对涂层微结构、相组成、烧结收缩和断裂韧性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24 h@1400℃热处理附加7年室温存放后,陶瓷层未见单斜相;300 h@1400℃和300 h@1600℃热处理涂层中单斜相体积分数分别为3.55%和35.41%,且均未碎裂。300 h@1600℃涂层烧结线性收缩率为0.4%。高温时效热处理同时伴随晶粒生长和孔隙愈合,涂层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随之增加,因而认为APS YSZ涂层可在1400℃下长时间(~300 h)服役。  相似文献   

8.
通过Wells宽板拉伸试验评定了残余应力及动应变时效对16Mn钢焊接构件断裂性能的影响,并指出热处理的效果及其应用范围。根据全面屈服准则评定了应变时效对A131钢焊接构件的不利影响及采用热处理的效果,同时指出在某些场合对焊接构件采用热处理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406钢在固体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406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成型工艺、焊丝和焊接工艺等对发动机壳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406钢软化退火工艺,防止壳体变形的预冷热处理以及含碳量对断裂韧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6钢可以满足壳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了纳米结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热障涂层。运用SEM,TEM和XRD等方法研究了涂层和原料粉末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喷涂过程中平均晶粒大小由40nm变为67nm,涂层主要由亚稳四方相组成。涂层热处理结果显示,900℃以下晶粒长大速度缓慢,然而1000℃以上晶粒长大速度迅速增加,而且出现较多的单斜相。  相似文献   

11.
30CrMnSiA钢的真空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热处理是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本文将30CrMnSiA钢采用真空炉、空气炉、盐溶炉热处理,对其组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0CrMnSiA钢经过真空热处理,其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弯曲疲劳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航空用1Cr11Ni2W2MoV钢所制低压涡轮长轴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优选正确的热处理操作方法以减小长轴的变形。  相似文献   

13.
40Cr钢的激光热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0Cr钢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与硬化层的深度、宽度、硬度的关系,并分析了硬化层的显微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某超强无钴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峰值时效后抗拉强度可达1700MPa,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及良好的耐蚀性能。本研究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该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钨极氩弧焊、电子束焊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焊缝的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延伸率及金相组织等试验数据。制定了该钢的钨极氩弧焊、电子束焊最佳焊接工艺,并为估算该钢焊缝强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TC4合金断裂韧性较差,低周疲劳性能较低,各向异性明显。采用循环退火(700~950℃)和固溶时效相结合的方法对TC4成形件进行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低周疲劳试验机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对SLM TC4成形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LM TC4微观组织由马氏体α′和马氏体α″组成,断裂韧性值为36.4 MPa·m0.5,断裂韧性各向异性达25.7%;热处理后部分板条α相分解,产生等轴α相和二次α相;经过700~950℃循环5次后固溶+550℃时效后SLM TC4的断裂韧性值为96.0 MPa·m0.5,断裂韧性的各向异性为1.4%。通过比较热处理样件和锻件低周疲劳性能得出结论,当应变幅≥0.9%时,热处理件低周疲劳性能高于锻件;当应变幅≤1%时,920℃循环退火+550℃固溶时效的低周疲劳性能高于920℃循环退火。  相似文献   

16.
新型超高强度钢G50热变形与组织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新型无钴超高强度钢G50经不同锻造比墩粗锻造后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情况,并检验该新材料随锻造及热变形的能力。结果表明,该新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可锻性及热成形性,且不同锻造比锻造并按标准制度热处理后的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经270℃等温+不同温度回火后的40CrNi2Si2MoVA钢中残余奥氏体(AR)及其在拉伸条件下的连续变化。研究表明:热处理不同,AR形态及分布均有所不同,各自的稳定性也不同。经油淬和等温热处理加300℃回火的40CrNi2Si2MoVA钢中的AR稳定性好,对性能有益;机械不稳定AR的存在使钢性能变坏。在拉伸变形后,板条间的AR转变为未回火板条马氏体,而板条内AR可转变为孪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8.
仅含碳、硅、锰合金元素的结构钢,采用临界区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得到了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该钢在Ms(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d(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d温度之间形变,应变诱导相变,相变诱发塑性--TRIP,其力学性能指标大大提高。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结果分析,对这种低碳硅锰系TRIP钢三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钟平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4-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o-Ni超高强度钢AerMet100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430℃回火,板条边界存在的粗大渗碳体使钢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出现最低值.455℃回火导致硬化峰,主要是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所致.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减少及板条边界形成的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并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强度下降.采用大型真空炉试制的大规格AerMet100棒材,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力学性能σb 为2000MPa,KIC为110MPam.  相似文献   

20.
优质H13钢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优质H13新型热作模具钢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其常规热处理工艺,并简要介绍了H13钢的高温淬火、双重淬火、HIT处理、深冷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