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美国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新  李东江 《中国航天》2006,(12):31-34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DART)卫星是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一种自主交会试验卫星,其研制目的是试验未来美国航天器接近其它航天器时执行复杂机动操作所需的传感器、推进系统及制导软件。DART卫星是一个长约1.8米、直径为1米的圆柱形卫星(如图1所示),其重量为360千克(包括肼和氮燃料)。DART任务的试验是在没有人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发现和捕获目标,并通过自主引导,接近美国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MUBLCOM)卫星,接近距离达几米。DART的试验结果对于未来美国深空探测任务和太空军事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鑫诺一号”卫星在法宇航中心的空间环境模拟器中历时20天完成了真空热试验(包括热平衡试验和热真空试验)。文章对“鑫诺”卫星及空间环境模拟器作了简要说明,分析了试验的目的和要求,介绍了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并与我国同类试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试验卫星是针对空间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专门用于对航天新器件、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体制和新概念等进行空间飞行试验验证的卫星总称。试验卫星作为空间飞行试验验证平台,是降低航天风险和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国防部建议国家军事空间力量组织与美国空间司令部在1992年夏天联合进行一次空间跟踪/再入试验,以便为两国未来的军事合作计划奠定基础。这些计划中可能包括研制一种联合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军方表示愿意与美国就军事空间试验进行合作,并建 议今春与美国空间司令部签定正式书面协议。 按计划,俄罗斯将于今年5~7月发射一颗图片返回式地球资源卫星(Resurs-F)。该卫星将携带两颗称作介子的子卫星。发射前要对这两颗重78公斤、直径为0.71米的子卫星即两个固态金属球的弹道特性进行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6.
发射消息     
正"维加"火箭2015年12月3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欧空局"激光干涉测量空间天线(LISA)探路者"卫星。该星由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建造,发射质量1906千克,用于试验未来开展天基引力波探测所需技术。欧空局计划在2034年发射大型引力波探测卫星,而"LISA探路者"虽不具体进行引力波探测,但将试验探测所需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为开展这些试验,"LISA探路者"要有极高的安静性和稳定性。它载有两个质量2千克、相隔仅38厘米、将悬  相似文献   

7.
正三、搭载科学试验概况在完成主任务的同时,大部分卫星上都开展了搭载科学试验,包括有源搭载试验和无源搭载试验。1.有源搭载科学试验(1)FSW-0~FSW-2上的有源搭载在FSW-0、FSW-1和FSW-2上开展了很多有源搭载科学试验。有源搭载是指卫星平台给用户提供电源、控制指令和工程遥测数据的搭载试验。这些试验包括以下4个方面:1)空间生命科学试验(4次)在中国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生命科学试验主要是空间蛋白晶体生长试验3次,空间细胞培养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载人航天器和普通卫星相比空间模拟试验的特点,载人航天器研制过程中所需进行的空间模拟试验,以及试验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脉冲激光开展的卫星用器件和电路单粒子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脉冲激光进行单粒子效应试验具有操作方便、试验效率高、可对芯片单粒子效应响应的空间区域和时间特性进行测试等特点,可作为卫星用器件和电路单粒子效应测试的有力手段。利用自主建立的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试验装置(PLSEE),针对某卫星用数字器件和电路进行了辐照试验,观测到了丰富的单粒子效应现象,首次测试了多次单粒子锁定对器件和电路的影响,对器件选用评价和电路系统抗单粒子效应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利用此装置,还首次在国内对有空间应用背景和前景的运算放大器、光电耦合器进行了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试验,表明这些器件像数字器件一样会发生严重的单粒子效应,而且更难捕捉和定位,对卫星系统的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卫星所处的空间环境和产生的效应;对这些不利的效应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三类地面试验,即空间环境效应与防护试验,空间碎片和微流星防护试验,空间辐射环境防护试验。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试验小卫星XSS-10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新  王秀丽  刘宝忠 《中国航天》2006,(6):36-38,43
一、概述 试验卫星系列(XSS)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空军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海军研究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项目。美国实施试验卫星系列项目计划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全自主控制的微小卫星,这种卫星具有在轨检查、交会对接以及围绕轨道物体的近距离机动的能力,这种微型卫星最终将增强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执行太空维修、维护以及其他特殊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何雯 《中国航天》1993,(8):14-14,19
今后5年,欧洲的空间计划将在军事、科学和载人飞行等领域不断加强并多样化。同俄罗斯的合作也将继续加强。 欧洲的大部分空间计划在近期内都有比较稳定的资金。今后5年将是欧洲空间活动史上空间研究活动最活跃的时期。这些空间活动包括:对阿里安5运载火箭全部部件进行试验,并于1995年发射;研制几颗新的军用卫星;研制并试验哥伦布舱和极轨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拥有的各种规模的空间环境模拟器在进行真空热试验时,测量卫星表面返回质量流密度和发射质量流密度,通过加文(GarWin)方程组来确定轨道卫星的污染预估,从而解决了当前型号研制中污染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总剂量效应是制约COTS产品空间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快速验证COTS产品能否满足低轨微小卫星的抗总剂量要求,文章提出一种板级总剂量试验方法,可以在单次试验中对整块电路板或整个设备进行总剂量试验,快速获得COTS产品的抗总剂量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总剂量试验的效率。将该方法应用到低轨微小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可大大降低COTS产品总剂量效应地面试验验证的时间成本,且截至目前经验证的COTS产品在轨未出现因总剂量效应而产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卫星静电放电传导干扰耦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卫星电子系统空间静电放电(ESD)传导干扰的地面评价试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卫星结构及电缆中ESD传导干扰的耦合规律,对于静电放电传导干扰的防护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针对空间平板介质型天线系统的ESD传导干扰,设计了两种ESD传导干扰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进行了单点电流脉冲注入法和容性电流耦合注入法ESD传导干扰耦合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空间电子系统的ESD传导干扰评价试验是有效的,其试验结果对于航天器防静电设计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分三号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6):40-46
在分析遥感卫星自主健康管理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对自主健康管理进行分级,提出高分三号(GF-3)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可重配置的遥测在轨实时监测与量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化遥测监视表设计、可量化故障事件包设计、可量化统计事件包设计、故障和统计事件包自主生成条件、曲线比对功能等共性关键技术。GF-3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卫星能够在非地面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对整星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故障发生时实施自主诊断、隔离和恢复,最大限度地保证卫星安全,有效提高卫星在轨自主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四号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行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维 《航天器工程》1995,4(2):19-28,33
概述实践四号卫星是用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上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与辐射效应试验的卫星总体方案,并对各项任务和飞行的初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鉴于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在求解中高频段天线结构振动噪声问题中的局限性,引入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SEA)方法进行天线结构全频段的噪声分析:以卫星天线反射面为研究对象建立统计能量模型;将声振响应分析结果与卫星天线噪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当内损耗因子≤1.0%时,二者吻合良好,0.5%是最佳内损耗因子。以上验证了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卫星天线结构预示,并可作为卫星型号研制过程中天线结构动力学分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积极研究空间机器人,以使未来的空间开发活动更加可靠和有效。在空间和月球上,或在其它行星上所进行的活动同地球上相比,在重力、温度和辐射条件等方面十分不同。在这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空间机器人可以在无人飞行中准确地完成其预定的任务,或者在载人飞行中代替宇航员完成部分艰苦的工作。日本宇宙开发署正在开发两种不同的机器人。一种是“日本实验舱遥控手(JEMRMS)”,它将由空间站中日本实验舱的宇航员操纵。另外一种是固连在工程试验卫星7号上的机器人臂,它可由地面上遥控。考虑到未来空间活动所要求的各种机器人功能,日本宇宙开发署正在研究下一代空间机器人所使用的元件和系统技术。这些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 (1)在轨修理机器人  相似文献   

20.
低成本、可自主展开的气球卫星是未来卫星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而日益增多的空间碎片是低轨航天器,包括气球卫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为满足气球卫星的生存力分析以及在轨被撞击产生空间碎片的评估需求,开展球形气囊超高速撞击试验与仿真研究,获得了不同材质气囊的撞击损伤特性,并初步揭示弹丸贯穿球形气囊过程的破坏细节以及碎片云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