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什么?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时,也许就有了答案.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让我们坐在明亮的面朝阳光的窗前.当灿烂的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屋内,那一大束光芒就会与房间内的阴影产生强烈的反差.我们再缩小瞳孔,仔细看那束阳光照亮的空间,就会发现:空气是看不见的,但被阳光照亮的柱状空间里,有无数飘浮着的微小尘埃在舞动.它们飘来飘去,忽上忽下,舞动不定.这是肉眼细察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些更小的尘埃我们根本就看不到.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阴暗的地下室里同烂泥打交道,考古学家对古罗马人大约 2000年前在英格兰建造的一座神殿连同那里的公共浴池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考古学家总是在空气新鲜的户外工作。他们在暖融融的阳光下,小心翼翼地清除着覆盖在价值连城的古董上的尘土。考古学家的工作有时候是这样,但并非总是如此。在英格兰西南城市巴斯,我们这些考古学家的工作环境就与此全然不同:我们工作在建筑物下面阴暗的地下室里,有时简直就是在下水道里工作。但是,这并未减少我们工作中的乐趣。   一天下午,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巴斯城的一座建筑…  相似文献   

3.
太空蔬菜,多么神奇、多么令人向往,一般人们只能在电视、网络图片上才能看到。而近距离的接触太空蔬菜,并对其进行种植和管理,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然而,我们阳光小学确是幸运的,在中国宇航学会的支持下、在《太空探索》杂志社的帮助下,2010年底,我们如愿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寄来的宇番二号番茄、太空架豆、航豇2号、烟航优3号黄瓜、辣椒五  相似文献   

4.
关于飞碟为什么与我们地球人类避而不见的问题,许多人都做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答案都不尽人意。可以说,如果这个谜题不解决,关于飞碟的进一步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做一设想,与大家讨论。   飞碟果真是来自外星球吗 ?  看来如果真像目击者所见到的那种形状和功能,来自外星球必然无疑。因为截至目前,以地球人类的科技水准而言,造不出类似的飞行器,更不用说人们在几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发现了飞碟。   但人们一直困惑的是,既然外星人不辞辛劳,跨越星系,远道而来,却为什么一直对我们这个星球的人不敢或不…  相似文献   

5.
寻迹探秘能量体(下)吴明针刺说与基里安试验中已经观察到的东西是一致的。甚至两者还会并行不悖。基里安夫妇发现,一切感情、情绪和思想对我们自己的能场都有明显的影响。他们从中医中学到,人们必须始终把人看成为包括肉体、精神和环境的整体。中国人说,习惯的精神状...  相似文献   

6.
如今,像飞碟、外星人和UFO等字眼儿,通过媒体的传播,已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话题。虽然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但人们对地外文明的兴趣却一直在沸点附近徘徊。人们渴望着有一天地外的“亲戚们”来到我们面前,与我们握手、交谈,或带我们去他们超文...  相似文献   

7.
高温水星有水吗水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相一致,因此水星对太阳就像月球对地球一样,总是以一面朝向太阳。在这一面上,全年白昼无夜,同时由于水星上几乎没有大气,炽热的阳光直射裸露的水星表面,所以温度很高,其赤道附近温度高达400℃,所以叫水星就显得有点儿名不符实了。与此相反,在阳光照射不到的水星背面,永远是长夜无昼,酷寒难熬,冷到-162℃。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没有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8.
振动与冲击参数的测试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们知道,火箭和飞机的总体与部件的环境试验规范是以测试数据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搭乘航天飞机或者太空飞船到太空去度假、旅游和观光,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不过,有谁可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成了到太空去旅游的观光客,能像在地球上一样,在外层空间用眼睛观察世界吗?我们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行,在一定条件下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在地球表面,只有约四分之三的光直接来自太阳,其余部分被大气所扩散并投射到阴影区,那些太阳无法直接照射到的物体可以看见。而在外层空间,由于没有像保护层一样的大气扩散阳光,那儿的阳光要比地球上强得多。天空不是蔚蓝色的,而是漆黑的。强烈的阳光…  相似文献   

10.
“其实,人们常说的外星人不过是时间访客的走卒和附庸而已,时间访客往往被误认为外星人。然而,早在6500万年前我们的地球就受到时间访客的严密监视和关爱。在这6500万年的漫长岁月里,时间访客充当了我们的天使、保护神和遗传外科专家,是他们创导了超新星爆发进而使恐龙灭绝,才使我们人类发展起来,指挥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这些仅仅是他们跨时空宇宙宏伟蓝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裴克山极端环境下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就有点陌生了。可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样一来,其他行星上有没有生命的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结论的。研究表明,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生活在深海海底灼热的火山口上、极地冰层下面数千米...  相似文献   

12.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3.
齐悦 《飞碟探索》2002,(1):17-17
千百年来,人类主宰地球的意念在各种肤色的人们心里根深蒂固。没有人会去怀疑,就像当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一样即使有人猜测过也仅仅是稍纵即逝。但问题好像就出在这里: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所谓的“外星生物”会不会和我们正共同主宰着地球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但却至少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何谓“外星生物”?依本人观点,外星生物应是不同于人类的、存于另一种世界之中的、与人类具有同等水平而不同质的思维水平的生物体。这里之所以用“另一种世界”,包括了三种可能性:宇宙中地球以外的另一个星…  相似文献   

14.
包括UFO探索在内的思维领域之中,人们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一旦发现与权威相反的观点或理论,便想当然地认为其必错无疑,这就是思维的定势。此外,人们还习惯于人云亦云,并借此认识方向的从众心理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这就是思维的从众定势。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怀疑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因此,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我们研究UFO的必经之路。迄今为止,关于UFO问题人们所能达成的惟一共识和所获得的惟一肯定结论就是,围绕UFO存在着大量我们难以想见和经验之外的现象。由此可知,对UFO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南有“明斯克”,北有“基辅”。2005年7月25日,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天津国际游乐港。刚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耸入云的岛式上层建筑,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仪气派。舰艏右舷巨大的“075”和“KIEV”字样也非常引人注目,非常震撼。  相似文献   

16.
杨武 《飞碟探索》2003,(2):23-23
常听人们谈论到我们周围的“黑洞”:美国的赤字,俄罗斯的经济。我们将一个地方称为“黑洞”,是说在那里物质看上去大量地消失不见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自从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创造了这一词汇以来,它就被用来描写一个引力异常庞大,可以吞噬它周围一切东西,甚至是光的物体。这个异乎寻常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现在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部分。当记者和普通百姓轻松地使用这一词汇时,天文学家却在严肃地探寻这个真正的东西。到目前为止,人们所找到的证据尽管详细,但却令人对黑洞的结论可望而不可即…  相似文献   

17.
有关UFO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众多的流行版本,许多人还从考古学、天文学的角度提出有关证据,证明人类与外星生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过“亲密接触”,当时的地球人就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刻画和描绘外星生命的特征。在著名的玛雅文化遗迹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玛雅文明时代的雕塑和浮雕,其中有些雕塑竟与当代美国的F-16战斗机极为相似,还有一个类似于当代人们描绘的飞碟。玛雅人:与外星生命亲密接触?@古飞  相似文献   

18.
你看过日柱吗?当天气很冷而太阳正好升起或落下时,落下的冰晶会反射阳光并产生一道罕见的光柱。当冰从高层的云落下时,有时会形成平板,形状就像是一些冰晶。空气阻力使得这些冰晶在落到地面时,几乎是水平的。被冰晶反射的阳光因此几乎完全是垂直的,因此产生日柱效应。上图的拍摄时间是2005年12月,一道反射夕阳的日柱在美国缅因州的邦哥上空。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14,(9):16-16
在火星上-130℃的环境下滑雪确实是个错误的选择。其实,我更喜欢温暖的阳光。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好好晒太阳的机会呢?金星对我来说好像是个合适的去处。金星也被称为牧羊犬星,是地球的姐妹星。  相似文献   

20.
通向天庭的台阶(上)——古埃及金字塔揭谜晨飞编译古埃及人是一个性情活泼开朗的民族,但是,关于他们,人们知道的最多的却是他们为自己死亡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尼罗河谷,他们过着阳光充足的生活,因此一想到将来离开人世后的黑暗,心里总是充满了极度的不安。在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