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茗杰 《卫星应用》2010,(3):F0003-F0003
2010年5月19—20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卫星应用》杂志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展览展示会。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5日,俄航天部门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用一枚质子-M火箭将3颗GLONASG—M导航卫星送往近地空间,使得该系统的在轨卫星总数达到20颗。GLONASS—M卫星属于新一代导航卫星,每颗卫星重1.4吨,服务寿命为7年,由俄罗斯列舍特涅夫卫星信息系统公司制造。  相似文献   

3.
1974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出一种N—Ⅰ型运载火箭。这是能发射130公斤同步卫星的三级火箭。1975年9月9日用N—Ⅰ成功地发射了一枚Ⅰ型(ETS-Ⅰ)「菊」技术试验卫星,至80年陆续发射了六枚卫星。其中,电离层观测卫星(ISS)「梅」,实验用同步通信卫星(ECS-b)「菖蒲2号」由于卫星的故障均未成功。还有实验用同步通信卫星(ECS)「菖蒲」号由于火箭的第3级与卫星分离机构的故障也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977年2月23日日本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一枚同步卫星—技术实验卫星Ⅱ型(ETS-Ⅱ)「菊花2号」。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微振动环境分析与测量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出现的准稳态加速度、瞬变加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来源及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介绍了美国、欧空局及我国的航天器微振动测试技术现状。并就Olympus卫星、Oicets卫星和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情况,深入讨论了微振动测试的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0,(4):54-54
据日本JAXA网站2010年6月9日报道,日本已确定将于日本标准时间8月2日使用H—IIA运载火箭发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指路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辟了指路号卫星专用站点,用于宣传卫星准备情况与发射状态。  相似文献   

6.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5,(1):45-45
德尔它2-7925型运载火箭2004年11月6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成功发射了GPS-2R13导航卫星。△俄罗斯2004年11月8日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地试射了其第一枚联盟2—1A改进型运载火箭。火箭将一颗“显现号”(Oblik)侦察卫星模拟星送入轨道。△美国航宇局2004年11月2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使用德尔它2-7320—10C运载火箭发射了用于观测宇宙伽马射线爆丛的“雨燕”卫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0,(5):69-69
据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网站2010年8月16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尔米诺夫称,俄罗斯地球观测轨道星座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之内将补充三颗新卫星。波尔米诺夫表示俄罗斯缺乏地球观测卫星,事实上只有资源-DK(Resource—DK)和流星-M1(Meteor—M1)两颗,Meteor—M1卫星提供较多关于森林火情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09,(4):63-63
据EADSAstrium公司2009年6月10日报道,德国雷达卫星TanDEM—X已经由EADSAstrium公司成功建造完成。TanDEM—X卫星升空后将使用创新型雷达干涉仪对地球进行测绘,到2012年将可以提供高精度数字高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4日是中国航天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国第一颗传输型对地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成功发射了。迄今该卫星成功运行两年零八个月,大大超过了在轨工作寿命两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UK—4原型卫星的磁试验是在 GSFC 卫星磁试验室进行的,时间是在1971年的6月7日到10日。试验期间得到的测量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Radiation exposure estimates for crew members on the surface of Mars may vary widely because of the large variations in terrain altitude. The maximum alt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est (top of Olympus Mons) and the lowest (bottom of the Hellas impact basin) points on Mars is about 32 km. In this work estimates of radiation exposures as a function of altitude, from the Hellas impact basin to Olympus Mons, are made for a solar particle event proton radiation environment comparable to the Carrington event of 1859. We assume that the proton energy distribution for this Carrington-type even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and Function fit of the February 1956 event. In this work we use the HZETRN 2010 radiation transport code, originally developed at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Computerized Anatomical Male and Female human geometry models to estimate exposures for aluminum shield areal densities similar to those provided by a spacesuit, surface lander, and permanent habitat as a function of altitude in the Mars atmosphere. Comparisons of the predicted organ exposures with current NASA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s (PELs) are made.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卫星运动对星地距离和钟差测量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星地动态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算法。在建立星地可视模型基础上,仿真了MEO运动卫星与地面时间同步站之间星地距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卫星运动对星地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的主要不利影响。该算法首先利用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数据分别生成星地距离和钟差拟合多项式,然后联合求解出运动卫星误差最小的星地距离与钟差。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包含仿真误差的条件下,其时间同步精度优于3ns,测距精度优于3m。将其应用到各种空天应用系统的星地时间同步与测距中,可以消除卫星运动对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的不利影响,提高时间同步与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3.
卫星集群概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星星座的核心特征是扩展覆盖,卫星编队飞行的核心特征是扩展基线,这些相关概念都已找到其突出优势的应用。模块化分离卫星的重点落在了卫星上,容易引起"为什么用一群卫星取代一颗卫星"的质疑,对认识集群技术、寻找其有突出优势的应用有误导作用。文章提出了卫星集群的概念,指出集群的组成是个性化的卫星而不是卫星分系统这一事实,重点应落在集群上;提出了卫星集群的核心特征是卫星之间的集群关系,包括信息、物质和能量等的自组织交换;提出了集群关系、个性化特征和进化能力是卫星集群的三个社会化基本特征;指出区分一颗卫星是否属于卫星集群的标准是看该卫星是否具有社会化特征;比对人类社会个体间相互联系,预测和分析了卫星集群的社会层次关系;指出卫星集群族级应用是突破口,为寻找卫星集群相对于单颗卫星具有突出优势的典型应用指出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卫星结构模型,开展基于实测卫星结构加速度的卫星基础激励和星-箭连接界面动载荷反演试验研究.首先,根据卫星结构和试验条件,设计了用于测量星-箭界面传递载荷的工装;其次,基于卫星结构模态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获取了卫星结构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开展基础激励下的卫星结构模型振动试验,利用动载荷识别技术获取振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 Sagnac 效应与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密切相关,卫星的运动直接导致了 Sagnac 效应也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征。使用高精度实测卫星轨道数据对 Sagnac 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卫星运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值具有与卫星运动一致的周日变化规律特征,大小达到几百皮秒的量级,与传统的将同步卫星作为静止点处理相比,提高了Sagnac效应误差的修正精度。该方案对于各种高精度卫星时间比对技术和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现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性能,基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捷克光电研究院(TP)各自保持的国家时间基准系统,开展了基线长度约7500 km的北斗三号卫星亚欧共视时间比对试验。首先从单站北斗卫星可视数及其卫星高度角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频率响应法确定Vondrak滤波平滑因子后对共视比对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最后将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结果与北斗二号卫星及GPS共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当前北斗全球组网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在中捷共视可视卫星数比北斗二号卫星少的情况下,其共视时间比对精度达到1.16 ns,较北斗二号提升约19%,10000 s以内的时间和频率稳定度也优于北斗二号。  相似文献   

17.
信息对抗是卫星信息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在对抗条件下其工作效能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以卫星侦察系统为例研究了卫星系统效能损伤评估方法.在对卫星侦察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卫星侦察系统效能故障树,并引入故障等级和逻辑算子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态故障树分析的评估方法,采用仿真方法进行顶事件概率计算.最后将其应用于某卫星侦察系统在信息对抗条件下的效能损伤评估,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卫星在轨运行时姿态存在一定频率的抖动,目前的星敏感器和陀螺等测量仪器受限于测量频率,无法直接测量高频抖动。提出了一种压缩感知和最小二乘相结合的卫星姿态抖动估计方法。根据姿态抖动中的频率稀疏信息,通过压缩感知方法从姿态欠采样数据中恢复出抖动频率,进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方法,精确估计出卫星姿态的高频抖动。与单纯采用压缩感知方法或最小二乘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卫星姿态抖动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9.
李昊  戴金海 《航天控制》2007,25(1):52-55
为满足越来越高的航天任务要求,卫星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性;但自主卫星系统是复杂系统,研究困难,仿真往往成为唯一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使用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研究自主卫星系统的策略.首先分析了3个有代表性的自主航天任务系统,然后详细讨论了卫星系统的自主性,最后介绍了作者独立开发的支持自主卫星系统ABMS的模型体系结构和软件平台--ABSSA和absimlib,为仿真研究自主卫星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相比传统的卫星自身变轨方式,直接入轨方式下卫星的主动段时间将延长到4~5h。为解决卫星直接入轨过程中由于主动段时间大大加长,导致卫星电能需求的增加,以及电源系统配置不必要的质量增加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发射和变轨阶段通过运载火箭上面级向卫星供电的方案,即在上面级上增加了一套独立的一次性电源系统。该系统与卫星自身电源系统相结合,在发射和变轨期间优先使用,卫星自身电源根据负载用电情况自主介入,能很好地解决卫星直接入轨方式下主动段的电能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