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五节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一天是人类航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矗立着高达38米的银白色多级运载火箭。一位年轻的苏联军人在迈上通向“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阶梯的最后一级时,对着前来欢送的人群高喊一声:“再见!”然后走入座舱。他就是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飞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使者尤里·加加林…  相似文献   

2.
暮色哈勃     
《飞碟探索》2005,(5):22-25
哈勃空间望远镜将于21世纪之初完成其历史使命,而人类驶向辽阔太空的航程则还刚刚起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人类的目光已经指向银河深处。建立空间站,慢游太阳系,已不再只是少数先驱者头脑中的理想或者科幻小说里的奇景。也许到不远的将来,回首今天,人们会普遍意识到,哈勃空间望远镜自身的业绩和它成功的太空维修,正是人类拓展空间疆域历程中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李元 《太空探索》2007,(6):60-61
50年前,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地平线上升以后,人类的太空时代来到了。随之而来的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如齐奥尔科夫斯基说的那样,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总不能老是呆在摇篮里……后来,许许多多的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宇宙飞船纷纷飞向太空.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为太空探索进行了大量工作,也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苏联,航天员、美术家都用他们的彩笔描绘了太空美景,甚至是画家亲眼所见、亲手捕捉的那些太空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1903年,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专著。这部著作从理论上奠定了星际航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当一群曾经摆脱地球引力的人聚会,他们谈论些什么?9月10-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91名航天员参会。他们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飞天之旅——太空飞行那些事,真的很奇妙。从对抗到合作:人类飞天经典时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11年写下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地平线上升以后,人类的太空时代来到了。随之而来的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如齐奥尔科夫斯基说的那样,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经过数次推迟.盼望已久的“气味”卫星终于在2004年7月15日从美国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由德尔它们火箭发射升空,它将与另2颗已升空的卫星会合,全面探测地球环境.为保护人类的摇篮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可是地球的引力又把人类紧紧地束缚在地球表面.长久以来,人类就幻想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历经无数代人的艰辛探索,到了1 8世纪后半叶,热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升空的愿望,飞机的出现使人类向往飞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热气球、飞艇只能在低空随风飘荡,飞机只能在有空气的条件下飞行,飞行高度受到了限制.因此,人类想要离开地球到太空去航行,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冲出大气层的运载工具.现代火箭的诞生,拉开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帷幕.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而应当去开拓生存世界和空间……”这是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生前描绘的人类进军宇宙的蓝图.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地球上的人口愈来愈多,资源愈来愈少.环境愈变愈坏,其出路何在?无垠的太空给这三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广阔的领域和前景.1969年7月20日,近代嫦娥——美国太空人登月成功.使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一提起她,每个人都会立即产生和涌现一种亲和的感情。虽然她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有人类居住,使其显得特别宝贵和重要。正因如此,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对她的探索和观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前的探测,由于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愿望和效果。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后,发射人造卫星观测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地球,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坐地观地的方式,把对地球的科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每当夜幕降临,眼望无尽的星空深处那些点点的繁星似火,一种不可言状的感受油然而生,这宇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宇宙中有人类的伙伴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里完全是另外的天地.月球除了岩石和尘埃之外什么都没有.地球给生命的形成创造了一切条件.据天文学家掌握的资料证实,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都有不同的“生态”,只有地球的环境条件才适合孕育生命.人类没有排除在茫茫宇宙孕育生命的摇篮之外.纵观几十亿年地球的沧桑变幻,给多种物质形成生命创造了足够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但迄今为止,并  相似文献   

13.
倘若在未来天灾降临的时候,人类要想获得救助。那么,为了躲开天灾,人们得首先需要模拟天灾。对人类而言,最紧要的莫过于为自己的生存深思熟虑地思考和竭尽全力地行动,以使人类及地球家园安然无恙。一些学者极力主张,制止无意识的迫使人类自毁的行为,是要获得最后的成功。时至今日,还真的有人相信,人类是借助于神的力量来支配地球,并且使地球繁荣昌盛,从而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到永远的说教。但是,另一些人却表示了对人类活动改变或污染自己地球家园的担忧,即一场世界范围病毒流行病的蔓延,以致人类不再适于在地球上居住…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5.
魏喆 《太空探索》2004,(8):40-4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而地球可供人类生存需要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创造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认识地球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发展,可是在漫长的时间内,对地球只有星星点点的正确认识。直到近代,对于地球的正确认识才逐渐增多,但迄今对地球,特别是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仍远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坪、人工湖的面积就会一天天地扩大,地球的面貌也一定会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18.
极度生命     
地球是否是生命的惟一摇篮?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生命乃至智慧生命?……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地球人类。以前认为 ,地球上生命的爆发主要是由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决定的 ,因为它距太阳的距离使它能够吸收足够的能量和热量 ,同时又不至于成为像水星或金星那样炽热的星球。因此 ,在苛刻的宇宙环境中 ,不太可能存在地外生命。但现在 ,一些在地球上发现的特殊的生命形式 ,正改变着人们的看法。这些生命几乎都是微生物 ,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 ,有的甚至不逊于苛刻的宇宙环境。可一旦它们离开这些极端环境往往就不能…  相似文献   

19.
再造一个「地球」张友新不管你属何种人种,也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地球生物圈之中,它是养育人类的“天堂”,也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人类能否用人工的方法再创造一个“地球”呢?这是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追求。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地...  相似文献   

20.
文明的遐想     
文明的遐想徐立所谓文明应该是人类智慧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理性集合,是人类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地球人类区别于动物即具体体现地球人类在适应环境创造生存条件过程中发展了人类所独有的(当然是区别于动物)思维、创造并发明语言文字,更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