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对抗目前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空间电磁辐射强度的分析成为指导和验证电子对抗研究及其作战效果的重要途径。针对实际战场的电磁环境,提出了空间电磁辐射强度的分析模型及其实现方法,为电子战的攻防双方进行对抗实施和对抗效能评估提供了接近实际电磁环境的分析和实验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空间电子侦察、空间对抗的严峻形势,提出对地面军事电磁信息的天际防护系统。即针对有大量侦察卫星对地面防御系统所有电磁辐射信号进行侦收的现实,采取有效的反侦察措施,以适应太空作战制信息权任务的需求。明确了天际防护系统的作战使命以及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给出了系统的简要组成框图,具体分析了对地面电磁辐射信息的天际防护的相关问题,也提出了防护星组的布局问题等。最后,归纳了天际防护系统所应该专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空间环境协和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和效应及研究必要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航天器舱外、舱内环境两个方面,对不同空间环境因素间的协和效应,如带电粒子与太阳电磁辐射、原子氧与紫外、原子氧与空间碎片、空间碎片诱导放电及空间环境诱导污染效应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系统开展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和效应机理、模拟技术、试验方法、仿真及预示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环境适宜航天员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空间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而空间微重力和电磁辐射等环境会加大空间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能力。因此,必须对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体系化研究。文章从空间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和鉴定、空间环境下微生物对航天材料的腐蚀机理、载人航天材料抗菌涂层选择以及微生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微生物防控体系进行阐述,可以作为开展载人航天器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霍尔推力器电磁辐射测量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邱刚  乔彩霞  康小录 《火箭推进》2015,41(2):108-113
电磁辐射特性的检测与评估是电推进系统与航天器系统间电磁兼容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推进放电室和电子电路间电压、电流振荡引起强电磁辐射干扰,可能会对卫星平台及载荷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开展电推进电磁兼容性能测试试验十分必要。介绍了霍尔推力器电磁辐射测试系统研制方案,为优化霍尔电推进系统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造成天基激光告警设备虚警的外部因素包括空间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辐射,内部因素是探测和放大电路的噪声。而通过合理的光学滤波设计、检测和放大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设计和各种抗辐照设计等措施,可实现天基激光告警设备的极低虚警率指标。  相似文献   

7.
20 cm离子推力器电磁辐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推力器工作时会产生对外电磁辐射,因此离子电推进应用于航天器时存在电磁兼容性问题。为初步了解离子推力器工作产生的电磁辐射特性,利用经改造后的地面专用试验系统进行了20 cm离子推力器电磁辐射测试试验。文章介绍了20 cm离子推力器电磁辐射的试验方案,采用两种形式进行:推力器电场辐射发射试验,测试频段为10 kHz~5 GHz;推力器瞬态电场辐射发射试验,测试频段为100 kHz~5 GHz。试验结果表明:在离子电推进稳态工作过程和几个瞬态工况点,未发生电磁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防空斗争中集中控制电磁辐射的重要性,进而介绍各种反侦察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光学探测的空间目标星等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玉柱  宋晖  康志宇  赵金才 《宇航学报》2009,30(6):2292-2296
利用STK对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分析,模拟了太阳与空间目标观测面的夹角,空间目标 在光照区的时间和空间光学望远镜与空间目标的夹角。利用黑体辐射定律,计算太阳在可见 光区域的能流密度,通过建立平面目标可见光辐照度模型,推导了空间目标到达空间光学望 远镜的辐照度模型,建立了一种计算空间目标等效星等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可以对正常工 作的卫星和失效卫星判断区分。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研制生产过程中辐射源的危害,一直都被航天器型号参试人员所关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点、实时、可在线的电磁辐射检测系统,不仅能有效完成对辐射源电磁辐射强度的测试,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在辐射源附近划定安全区域,从而有效降低参试人员可能遭受的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叙述了空间环境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影响GEO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各种空间环境效应,如:地磁亚暴电子造成的卫星表面带电及诱导的二次放电、辐射带高能电子引起卫星内带电、太阳耀斑质子和银河宇宙射线造成的单粒子效应、空间带电粒子和太阳电磁辐照造成的辐照总剂量效应以及空间环境下敏感表面的污染效应等.文章最后给出GEO卫星空间环境效应的评估、验证和保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FY-1C卫星运行轨道空间辐射环境,介绍了整星、单机、器件抗辐射要求。卫星研制过程中,对各单抗和系统在技术设计、元器件设计、软件编制等的抗辐射加固设计要求。特别对有CPU和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效应(SEU)和闩锁效应(SEL)试验。仪器和系统的软件均用故障注入的方法完成了抗SEU的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时频域重叠干扰信号,提出了频域甄别方法与分离算法。先通过分析所接收干扰信号的频谱,将整个频段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子带,对每个子带内是否有频域重叠进行甄别判断;对于存在频域重叠的情况,通过波束形成技术,以波束接收的方式将子带中的重叠信号在空域分离。最后,将相同入射方向的频段进行拼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前识别单机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超标情况对于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单机试验结果的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即在单机EMC试验结果基础上,考虑安装位置影响,与系统级传导、辐射的敏感度限值和接收机灵敏度进行比较,获得安全裕量。对直立姿态两舱结构航天器的典型设备(包含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产品和供配电产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单机EMC试验超标结果对于整个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电磁兼容性的影响。与实际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利用单机EMC试验结果对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5.
《Acta Astronautica》2007,60(8-9):770-774
Relativistic nucleus–nucleus reactions occur mainly through the strong or electromagnetic (EM) interactions. Transport codes often neglect the latter. This work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EM interactions for space radiation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空间目标特性的研究是开展空间目标探测的重要基础。研究了目标姿态对空间目标辐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物理模型。在工程应用方面,对这种影响作为目标探测依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套针对目标灰度变化的探测算法,为物理仿真系统的建立和探测载荷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 multi-user facility EXPOSE-E was designed by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to enable astrobiology research in space (low-Earth orbit). On 7 February 2008, EXPOSE-E was carri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on the European Technology Exposure Facility (EuTEF) platform in the cargo bay of Space Shuttle STS-122 Atlantis. The facility was installed at the starboard cone of the Columbus module by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where it remained in space for 1.5 years. EXPOSE-E was returned to Earth with STS-128 Discovery on 12 September 2009 for subsequent sample analysis. EXPOSE-E provided accommodation in three exposure trays for a variety of astrobiological test samples that were exposed to selected space conditions: either to space vacuum, sola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t >110?nm and cosmic radiation (trays 1 and 3) or to simulated martian surface conditions (tray 2). Data on UV radiation, cosmic radi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every 10?s and downlinked by telemetry. A parallel mission ground reference (MGR)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ground with a parallel set of hardware and samples under simulated space conditions. EXPOSE-E performed a successful 1.5-year mission in space.  相似文献   

18.
提取辐射源信号指纹特征,经分类处理后以识别对方同型号辐射源中的不同个体,这已成为电磁空间交战各方常用的技术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确保己方辐射源信号指纹信息的安全,同样是电子对抗中电子防护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在对辐射源信号指纹特征提取方法与表征要素归纳总结之后,提出了基于预失真处理的指纹信息隐藏、按照预设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