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风云 《卫星应用》2005,13(3):32-32
2005年8月29日,俄罗斯用“第聂伯”号运载火箭将日本的“光学轨道间通信工程试验卫星”(OICETS)和“创新技术演示实验”(INDXE)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阳光 《航天》2011,(11):32-32
9月23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机”光学侦察卫星。卫星配备了高精度相机,可在距地球500千米高度拍到地面60厘米大小的物体。这是日本2003年以来成功发射的第7颗侦察卫星,其中包括5颗光学卫星(含一颗试验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3.
空天瞭望     
阿里安5火箭遭重创 欧洲阿里安5火箭7月12日在库鲁航天中心进行的一次发射中遭受重大挫折,未能把欧空局“阿蒂米斯”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全称“先进数据中继与技术卫星”)和日本一颗向家庭直播电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亿美元。按计划,火箭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1,(1):148-148
据欧洲航天局网站2010年12月13日报道,欧洲在瑞典北部的基律纳启动“伽利略”地面站,该站将在与欧洲全球导航系统“伽利略”卫星的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基律纳地面站坐落于欧洲大陆最北部,处在北极圈附近,对观测中轨道卫星非常有利。它是在轨验证阶段“伽利略”两个测控站点中的一个,用于监视卫星,并中继来自德国和意大利地面控制站的新指令。另一个测控站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接近赤道。首批“伽利略”卫星预计在2011年发射。  相似文献   

5.
2000年6月28日下午北京时间6点37分,“航天清华一号”微型卫星顺利升空并正确进入700km太阳同步轨道。29日凌晨,当卫星首次飞越北京时,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成功实现对“航天清华一号”的信号捕获,之后又顺利进行了软件上载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基本完成姿态调整并获得了大量遥感图象,相关调试工作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6.
l·试验卫星“罗希尼”RSD一22·地球观测卫星“巴斯卡拉~2”3.设在卡纳塔邦哈桑地区的印度 卫星总控制站4·移动式通信地面站印度卫星及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7.
“百合花”2号(BS-2)是能够直接向日本家庭播放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它是在1978年发射的“百合花”试验卫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直播卫星于1984年1月23日下午4时58分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的大崎发射场用N-Ⅱ5号火箭发射,卫星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行,于2月15日进入同步轨道。将于1984年5月下旬交付日本通信广播卫星机构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1997,(4):8-9
日本的三级全固体新型M-5运载火箭2月12日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发射,将一颗轨道射电望远镜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原称级斯B,发射后改称高度先进的通信与天文学实验室(HALCA),又称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空间望远镜计划(VSOP)。它的成功发射将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射电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将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A(HY-1A)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02年5月29日开始HY-1A卫星正式下传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仪所探测的数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北京、三亚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了第一轨HY-1A卫星遥感图像。国家海洋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进行了在轨测试,对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验与验证,各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卫星境内外水色探测能力与灾害监测能力得到充分证实,已于2002年9月18日交付后投入业务化使用。在卫星与地面系统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已获得我国渤海…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在进入六十年代时只有少数几个地面站,而现在已有一颗工业研究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这颗“天狼星Ⅰ”卫星是1977年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的,至今工作正常,大大超过了两年的预定寿命。卫星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光学探测器、星体结构和温控系统都是意大利制造。  相似文献   

11.
靳颖 《中国航天》2011,(2):34-35
2010年12月27日.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Ka星”由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经过9小时12分钟的飞行.与火箭分离.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电池阵展开.控制中心成功获取卫星遥测信号。按计划,卫星最终定位在东经9度的工作轨道。“Ka星”计划2011年5月底进入商业运行,之前需要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卫星调轨.包括发射7天后的4次远地点发动机点火。第二阶段为卫星定点在东经9度后将进行的一系列在轨测试。第三阶段为卫星与地面站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2.
H-2火箭发射成功工程试验卫星6半途而废因一个小小的活塞阀出现故障,日本耗资6亿多美元的工程试验卫星6在由H-2火箭成功发射到静地转移轨道后,却无法进入预定的静地轨道,从而成了一堆空间垃圾。这是继70年代末由N-1火箭发射的一颗ECS静地轨道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世界上能用自制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只有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四家。其首次发射和首次成功的情况如下: 美国第一次发射卫星基本入轨,通信试验失败 1963年2月14日,美国用德尔它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辛康Ⅰ号。卫星进入了同步转移轨道,但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后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低成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构想,给出了卫星星座、地面站配置等系统组成及通信方法。采用3颗中轨道卫星和3个地面站,并结合固定星间链路、信令天线与业务天线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全球卫星系统面临的设计技术难点。通过仿真分析,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境外用户与国内实时通信需求,且相对传统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投资少、技术复杂度低,是目前解决我国全球实时通信手段缺乏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天兵 《航天》2011,(12):54-56
2011年9月23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日本第4颗光学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卫星。它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是日本最后一颗情报收集卫星系列卫星。光学4号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2号卫星。它与光学3号具有同等性能,属于日本第2代侦察卫星,分辨率比日本第1代侦察卫星光学1号、2号高,达0.6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标的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测定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航天》2015,32(3)
在考虑地面站资源受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标信息对静止轨道遥感卫星进行测定轨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根据地标图像和地面站测距结果进行定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卫星姿态确定误差、卫星及相机结构变形误差、相机空间分辨率、大气折射、地面站测距误差对该方法测定轨精度的影响。对地标和地面站个数多种组合以及无地面站情况进行了定轨仿真,并与自主轨道递推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用基于地标的测定轨方法对静止轨道遥感卫星的定轨精度可达400m,并不受地面站资源限制和时间约束,多天自主定轨精度高于星上自主轨道模型递推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5):44-45
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朝于当天当地时间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在东海卫星发射场(位于该国东北部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成功发射了“光明星”2试验通信卫星。公报说.卫星利用“银河”2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起飞9分2秒后.卫星准确进入轨道。卫星轨道倾角为40.6度.近地点为490公里.远地点为1426公里.周期为104分12秒。卫星搭载了必要的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18.
华春 《上海航天》2007,24(2):36-36
2007年2月24日,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搭载H2A火箭升空,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一颗雷达侦察卫星,轨道高度为400~600km,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其分辨率为南北向1m,东西向3m,在较差的天气也能正常观测。据称,在此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工作后,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4颗卫星将全部就位。该系统包括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各2颗,每天至少可对地球所有地点完成1次侦察。  相似文献   

19.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欧美激光通信地面站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提高激光通信地面站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增加接收信号信噪比、提升激光通信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欧美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激光通信地面站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组成、参数和部分实验结果,为激光通信地面站及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成功地进行了发动机试验后.巴西希望在2011年从本土对其“卫星运载器”(VLS)1运载火箭进行一次亚轨道试射。巴西航天局10月20日成功进行了VLS-1火箭第二级发动机的试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