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元 《中国航天》2004,(2):14-16
2003年12月28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又叫“极轨卫星”)也将于2004年发射,并将成为我国首次飞越两极高空的空间探测卫星。这两颗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模式,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该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刘振兴院士牵头提出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对…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12月30日,“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在长征2号丙新改进型火箭的携带下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倾角2 8 5°的大椭圆轨道。“双星”计划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简称。该计划由中国科学家于1997年4月正式提出。2 0 0 1年2月,“双星”计划正式启动。同年7月,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了“双星”计划的合作协议,使该计划成为第一个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空间探测合作计划。“双星”计划拟利用运行于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大椭圆轨道的探测1号卫星和运行于通过地球两极地区上空的大椭圆轨道的…  相似文献   

5.
扼要介绍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目标、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双星轨道飞行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扼要介绍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目标、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双星轨道飞行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 ,中国于 2 0 0 2年 4月立项发展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将用 2颗小卫星 (1颗运行于极地轨道 ,称为极区卫星 ;1颗运行于赤道平面内、远地点高度大于 6 0 ,0 0 0km的大椭圆轨道 ,称为赤道区卫星 )分别对地球极地和赤道上空进行探测 ,以研究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和物理模式等为当前空间物理界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该计划于 1997年 1月开始酝酿 ,2 0 0 1年 7月由中国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正式鉴定了合作协议。在这个首次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空间探测合作计划中 ,中国拟投入 4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制发射。将于2 0 0 3年 12月…  相似文献   

8.
《卫星应用》2004,12(3):8-8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  相似文献   

10.
贠敏 《卫星应用》2012,(4):53-59
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MEO)卫星。卫星发射后,各经三次变轨,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随后,卫星有效载荷开通,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4,(8):4-4
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它是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实施历程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由来及其在地球空间探测、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科学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球探测双星”是中欧合作的“双星计划”的一部分。结构装配的目的是建立星上仪器设备安装的基准。装配技术包括选取合适的基准,使结构件处于自由状态装配,组合后修正。  相似文献   

14.
"地球探测双星"是中欧合作的"双星计划"的一部分.结构装配的目的是建立星上仪器设备安装的基准.装配技术包括选取合适的基准,使结构件处于自由状态装配,组合后修正.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6.
综合 《航天》2012,(6):6-6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航天报》报导,2001年10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国务委员吴仪颁发、国家计委批准的“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牌匾落户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同日,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签订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研制意向书”,同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订了“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协议书”,签约金额共约10亿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卫星应用》2005,13(1):54-54
中新网2月11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双星计划对地球环境空间探测又获得了新发现,并且与欧空局的4颗探测卫星联合实现了首次对地空间的“六点探测”。  相似文献   

19.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记者姜小伟自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14时2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这里腾空跃起,成功地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和瑞典科学试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为党的十四大献上了一份厚礼。国务院、中央军委(?)10月7日给国防科工委、航空天部发来贺电,祝贺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的一箭双星发射,在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再次改写了我国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纪录,而且使1987年11月19日签订的中国首项发射外星(瑞典卫星)的合同圆满履约。中国航天界继成功发射澳星后再次向世界宣告,我国卫星发射能力已进入一个高新阶段。 这次搭载发射的瑞典卫星弗利亚(FREJA),是一颗用于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