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10):51-53
美探测器启程转往谷神星NASA"黎明"探测器9月5日凌晨利用其小推力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小行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飞往其下一站谷神星的旅程。探测器将通过小行星带向谷神星转移,2015年初到达谷神星。"黎明"探测器发射于2007年,2011年7月进入绕灶神星运行轨道,对这颗巨型小行星进行了13个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20点39分,"黎明号"探测器经过近8年、49亿千米的飞行,抵达矮行星谷神星。继2011年探测岩石质灶神星后,"黎明号"将对冰质谷神星进行为期14个月的科学探测,以增进人类对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了解。"黎明号"探测器是第一个环绕主小行星带天体的探测器和第一个在一次任务中先后环绕两个地外天体的探测器,也是第一个矮行星探测器。该任务是NASA第一次采用离子推进作为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1,(8):46-46
在飞行超过27亿公里后,NASA“黎明”探测器7月15日进入绕灶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绕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天体做轨道运行的首个人造探测器。灶神星直径约530公里.是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小行星,有许多秘密有待破解。“黎明”探测器耗资4.66亿美元.发射于2007年9月。灶神星是它此次探测任务的第一站。它将测绘灶神星表面。  相似文献   

4.
子力 《中国航天》2007,(12):38-4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小行星/矮行星探测器9月2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成功,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探测任务,对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个天体灶神星小行星和谷神星矮行星进行探测。除因一艘船意外闯入大西洋上的火箭落区而使发射推迟了14分钟外,当天的发射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33-133
2007年7月7日,NASA宣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原定本月升空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推迟至9月发射。探测器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开始对太阳系中两颗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深探索进程。探测器预计在2011年抵达灶神星并围绕此星开展观测研究,此后,它将于2015年飞至谷神星周围对其探测。据认为于46亿多年前形成的灶神星和谷神星保存了它们的原始记录,由此可揭开小行星演变和这些天体形成条件之谜。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1,(4):46-47
NASA“信使”水星探测器的主推力器3月17日点火工作约15分钟.使探测器减速进人绕水星运行的大椭圆轨道.成为人类绕水星做轨道飞行的首个探测器。接下来的一年里.探测器将对水星这颗太阳系中最靠内的行星进行研究.测绘其表面.并研究其成分、磁场、  相似文献   

7.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土星探测"老兵""卡西尼"探测器9月15日有意闯入土星大气并被烧毁,结束了其近20年的探测生涯。"卡西尼"发射于1997年10月,2004年7月进入绕土星运行轨道,旨在对土星这颗巨行星及其光环、卫星和磁层进行探测。它此后一直避开多冰的土星环物质,运行在距土星较远、从而也较为安全的轨道上。这也使得它能从远处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观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2年多的长途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个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由"起源、光谱判读、资源辨识、安全-表土探测器"缩写而来),2018年12月3日成功地与所要探测的近地小行星贝努实现了交会,12月31日入轨。入轨前探测器进行一系列飞越,使之同贝努表面的距离逐步降至不到7km。它的最终轨道高度将只有1.6km,从而将创下人造探测器绕小天体运行的最近距离纪录。  相似文献   

10.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6):45-45
经过4亿公里飞行,欧空局价值2.2亿欧元的“金星快车”探测器4月11日进入绕金星运行的轨道。为减速入轨.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了51分钟。它先进入近心点400公里、远心点35万公里的大椭圆极轨道,随后又在5月7日进入近心点250公里、远心点6.6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将在6月4日开始科学观测。作为欧洲首颗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将用486个地球日(2个金星日)研究金星稠密而炽热的有毒大气。  相似文献   

13.
姚文龙  杨珂  邵巍  刘毅 《宇航学报》2022,43(7):938-945
针对小天体绕飞探测过程中,探测器受到的非球形引力摄动及太阳光压等多源扰动问题,结合绕飞探测的周期性特点,提出一种小天体探测器绕飞轨道主动抗扰控制方法。首先,通过迭代学习控制对小天体探测器受多源扰动影响产生的误差进行抑制,然后设计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总扰动,构造自适应律实时估计扰动上界,进而设计控制律对总扰动进行主动补偿。最后以243Ida作为目标天体进行绕飞探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天体探测器的轨道跟踪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空天瞭望     
SMART-1探月器到达月球经过长时间的迂回飞行,欧洲SMART-1月球探测器已于2004年11月15日被月球引力俘获,安全地进入了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此后几周内,该探测器将进一步调整轨道,最终将进入近月点300公里、远月点3000公里的轨道。按照计划,它将在2005年1月开始其月面科研工作。SMART-1全称为“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1,重370公斤,2003年9月底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是欧洲发射的首颗月球探测器。它的任务包括在月球上寻找水冰。它将首次对月面上的关键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并将研究月球起源于一颗较小的行星与地球发生的一次猛烈碰撞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丹 《中国航天》2004,(11):30-34
8月3日。令科学家们期盼已久的美国航字局“信使”探测器终于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一枚德尔它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飞往水星的旅程。它将在2011年3月进入绕水星运行的轨道。开始其为期一年的探测使命。本文在已作过的发射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信使”此次探测任务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任务设计、探测器设计和科学仪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4,(9):56-56
经过将近10.5年和近64亿公里长途飞行,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8月6日抵达了它要探测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同其实施了交会,从而成为首个绕彗星运行的人造探测器。它将对这颗彗星进行18个月的深入研究。3个月后的11月份,它还将把称为“菲莱”的着陆器投放到该彗星表面上,从而成为首个向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10):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字宙神5—551型火箭8月513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朱诺”木星探测器。探测器由洛马航天公司建造.重约3627公斤.靠3个巨型太阳能电池阵供电。它将在2016年7月初进入绕木星两极运行的大椭圆轨道,对木星大气层、内部构造、成分、巨大的磁场和大红斑等进行一年的探测.  相似文献   

18.
德尔它2-7925-10L型火箭3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探测器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它的发现还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它将运行在尾随地球的一条日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圈要用371天时间.它将把"目光"投向银河系中数万颗恒星,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处在可支持生命的轨道区域内的行星,所瞄准的恒星区域约相当于人伸开手臂后手掌能挡住的一片区域.由于2月24日NASA的另一颗探测卫星"轨道碳观测台"发射失败,NASA将"开普勒"的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天,以对火箭进行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9.
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遥操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的遥操作,是整个行星遥科学探测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遥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遥操作的基本特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然后对成功发射到月球和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的8个巡视探测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最后对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的遥操作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建议在我国首次登陆的月面巡视探测器上采用以遥操作为主,同时设置遥操作加半自主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0):50-53
美国航宇局的黎明小行星探测器在2011年7月抵达了小行星灶神星。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