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逆轨道拦截卫星轨道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逆轨道卫星拦截的方法。根据对逆轨道拦截卫星的要求,建立了停泊轨道的数学模型,并以轨道转移能量和快速拦截为优化目标,运用遗传算法对逆轨道拦截卫星的停泊轨道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遗传算法解决这一多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拦截卫星通过均匀分布的微粒网逆轨拦截目标卫星时,需要确定交会轨道与目标轨道的轨道交角。轨道交角和交会时的时间偏差影响着拦截卫星对目标卫星的拦截概率。研究了对目标卫星主体毁伤情况下,轨道交角和交会时间偏差与拦截卫星拦截概率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有一定交会时间偏差时,轨道交角的选择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时间偏差足够大时,轨道交角的误差对拦截概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找到一条理想的EKV末段逆轨拦截弹道,基于零控拦截的理想情形进行了相应假设,设计了零控拦截弹道确定过程,完成了EKV末段拦截弹道建模。根据公开的OBV飞行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EKV拦截时机和空域,从而为仿真环境的具体构建提供了有益参考,仿真结果与逆轨拦截的实际情形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零控脱靶量的大气层外超远程拦截制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峰  肖业伦  陈万春 《航空学报》2009,30(9):1583-1589
考虑拦截器使用固体推进系统的情况,设计了基于零控脱靶量(ZEM)的大气层外超远程拦截制导方法。首先设计了考虑摄动影响的适用于超远程拦截的零控脱靶量计算方法;其次使用变分法结合Kepler轨道摄动方程推导了线性的ZEM动力学方程;最后考虑固体推进拦截器的可控性约束条件设计了ZEM控制律并结合动力学方程确定指令推力方向。本文给出的制导方法设计过程中没有对拦截器和目标的引力差进行简化,考虑了摄动因素对滑行段弹道的影响,制导精度对推进系统参数偏差的鲁棒性好。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本文制导方法拦截大气层外超远程目标,脱靶量可达公里量级,推进系统参数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曹光前  唐硕  徐敏 《飞行力学》2008,26(3):68-70
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对航天器拦截轨道数值优化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子人口群协作进化的算法。使用子人口划分技术提高了人口多样性防止早熟,用免疫算子减小搜索空间,两者都加速了进化计算过程。应用此算法求解了具有推力约束和拦截时间约束使燃料消耗量最小的航天器拦截轨道,并分析了其与基本遗传算法的不同。通过航天器拦截轨道仿真表明,该算法优于基本遗传算法,可用较少的计算时间得到全局最佳解,提高了航天器拦截轨道优化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主拦截无人机机动过载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拦截无人机是一种新型的自杀型自主攻击无人机,具有损小、用大、效高的特点。在巡航阶段它相当于一个具有一定侦察、识别能力的无人机.而在攻击阶段类似于一个远程空空导弹。在分析某自主拦截无人机拦截预警机作战轨迹的基础上,利用比例导弓l法对其建立了拦截轨迹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拦截距离、离轴角对机动过载指标的影响,为自主拦...  相似文献   

7.
空间目标逆轨网捕拦截停泊轨道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鹏涛 《飞行力学》2017,(6):61-64,69
为了提高对空间目标的拦截成功率,可采用拦截器从停泊轨道转移进入拦截轨道逆轨网捕拦截的方式。利用椭圆弹道理论,讨论和分析了该拦截方式停泊轨道优化问题的描述、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对该拦截方式所建立的模型和采用的优化方法满足逆轨拦截对轨道设计的要求,可为空间快速拦截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芳  陈万春 《飞行力学》2012,(5):440-443,453
针对PAC-3拦截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特点,进行了六自由度动力学建模,对拦截弹初、中、末制导3个飞行状态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导引控制策略,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全弹道拦截仿真程序设计。最后,对惯性再入TBM目标进行了单发/多发拦截弹六自由度拦截仿真,给出了拦截曲线、姿控发动机消耗和可拦截布防区等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AC-3拦截弹反导模型比较准确,可以完成可拦截布防区等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轨道拦截问题的一种精确初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轨道拦截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增益制导和状态转移矩阵的精确初制导方法。该初制导方法能补偿制导方法误差和轨道摄动对拦截脱靶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确初制导方法合理、有效,能在增加较小燃料消耗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轨道拦截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田宪科  张科 《飞行力学》2011,29(2):93-96
导弹拦截点的计算对研究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和毁伤效果的分析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广泛使用的破片式战斗部为例,建立了求解拦截点的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用Madab软件分析研究了导弹拦截点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为获得较理想拦截距离的相关参数要求.从而为导弹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和毁伤评估奠定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多枚导弹协同拦截机动目标,提升拦截效能,提出了一种Q-learning强化学习协同拦截制导律。首先,基于逃逸域覆盖理论,建立了非线性多弹协同拦截模型。其次,以视线角速率为状态,依据脱靶量构造奖励函数,通过离线训练生成强化学习智能体,并结合传统比例制导控制方法,构建基于强化学习的变导引系数制导律,实时生成实现协同拦截的制导指令。最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电磁发射拦截装置中发射线圈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电磁发射拦截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发射线圈的三维模型,对发射线圈进行了磁—结构耦合分析,给出了发射线圈的磁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3.
肖惟  于江龙  董希旺  李清东  任章 《航空学报》2020,41(z1):723777-723777
研究了非线性拦截几何下具有过载约束的多枚弱机动能力的导弹拦截强机动能力的目标的协同拦截问题。首先,在建立导弹的可达域、导弹的可行域以及目标的逃逸域这3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拦截几何下的基于逃逸域覆盖的协同拦截策略,并提出了基于标准弹道的设计方法。然后,给出了协同拦截制导律的形式,研究了导弹的末制导初始阵位、制导律参数以及导弹对目标机动的覆盖区域这三者间的关系,并设计了数值求解算法来实现对多弹的覆盖区域的分配、协同制导律的设计以及多弹初始拦截阵位的配置。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多枚机动性较小的导弹,通过初始拦截阵位的合理配置和协同拦截制导律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对机动性能较强的目标的协同拦截。  相似文献   

14.
王少博  郭杨  王仕成  刘志国  张帅 《航空学报》2020,41(2):323402-323402
考虑我方高价值飞行器面临对方拦截器拦截时,发射两枚防御器对拦截器进行拦截的情形。针对对方拦截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在4个飞行器均具有一阶线性动力学特性假设下,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能在拦截末端施加相对拦截角的显式协同制导律。显式协同制导律将高价值飞行器和两枚防御器三者的协同考虑在内,给出了三者最优控制输入的解析解。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制导律能使两防御器成功拦截敌方拦截器,且在拦截末端施加一个相对拦截角。通过与只考虑两防御器协同的隐式协同制导律进行比较,可发现显式的协同制导律在控制要求和能量消耗上,要优于隐式的协同制导律。此外,还验证了在不同发射条件下的协同制导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电磁发射拦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发射线圈组件的三维模型。对不同匝间距和不同截面高度的发射线圈进行了磁场分析,得到了拦截弹所受电磁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The minimum-time multiple-impulse rendezvous with impulse constraint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lohessy–Wiltshire (C–W) equations, an optimization model including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of impulse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maximum impulse magnitude, the total velocity change magnitude and the time of imposing impulse for multiple-impulse minimum-time rendezvous is established. A generalized inverse matrix solution for linear equation is applied to avoid handling the terminal equality constraint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global solution efficiently, a hybrid optimizer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a floating-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simplex method is employed. A low-earth orbit multiple-impulse rendezvous problem is used a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impulses, the optimization variables and the constraints on the solu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Results indicate our proposed model and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designing linearized minimum-time rendezvous trajectory with impulse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