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6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四颗装备星,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中华一号”卫星朱毅麟“中华一号”是台湾“国家空间计划局”委托美国TRW公司正在研制的一颗科学试验卫星。该卫星的任务是进行Ka频段通信、日地物理和海洋水色研究三项科学实验。卫星上的有效载荷由实验通信有效载荷、海洋水色成像仪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与电动...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采用成熟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具备±25°侧摆机动能力和±20°俯仰机动能力,设计寿命5年。卫星上共配置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五大载荷。与海洋一号A和海洋一号B卫星相比,海洋一号C卫星功能和性能均有大幅提升。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为新增的3个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着"海洋"二号D星直冲云霄,随后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海洋"二号D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立项,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该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卫星之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台湾研制的“中华卫星一号”(ROCSAT-1)实验卫星的概况。较详细介绍该卫星上的海洋水色成像仪的构成、主要性能。给出了“中华卫星一号”及其海洋水色成像仪外形图和结构图。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并同时搭载发射了"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共4颗微小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迄今为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了101枚"长征"系列火箭,其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5颗卫星("北斗"二号GEO-8卫星)。"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B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海洋"二号B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将接替目前超期服役的"海洋"二号A星。"海洋"二号B星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可持续对海面风场、海浪、海流、海面温度、海上风暴和潮汐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该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公用卫星平台的首飞试验星,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发射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目前我国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卫星,将引领我国通信卫星研制和应用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6月18日14时30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4星,其是一颗微纳卫星,装载了数据采集载荷,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可实现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数据采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是一型常规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5次发射。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5日0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高分"十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轰鸣声中,"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随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1月28日07时5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二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用于开展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18年,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1月29日12时47分,"长征"四号C遥三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2组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轨道高度700km)。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吉林" 一号宽幅01B卫星和4颗搭载星点火升空,随后将5颗卫星全部送入预定轨道。"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是光学遥感卫星,可获取幅宽不小于150km的高清影像,卫星可为国土资源、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遥感服务;搭载星分别为3颗"吉林" 一号高分03D卫星及1颗"星时代"十号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25日08时5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点火发射的"云海"一号02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2月24日10时22分,"长征"四号C遥三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轨道高度700km)。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搭载的"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01星也顺利入轨。"高分"六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国家高分辨率重大专项规划卫星,牵头主用户是农业农村部,卫星入轨后与"高分"一号组网运行,将服务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