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沈慧 《中国航天》1996,(7):36-36
THAAD发射再度失败美国的战区高空区防导弹(THAAD)在今年3月22日进行的试射中再次失败。在这次试射中,THAAD的杀伤器与弹体分离后对指令失去反应从而造成脱靶。THAAD在执行常规拦截任务时,首先利用惯性制导飞向地面雷达预先设定的拦截点。在飞...  相似文献   

2.
四氢呋喃共聚型GAP粘合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氢呋喃共聚型GAP粘合剂的合成分两上步骤;1。通过四氢呋喃(THF)和环氧氧丙(ECH)在BF3加二元醇催化下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端羟基THF-ECH共聚醚;2;端羟基THF-ECH共聚醚叠氮化生成THF共聚型GA粘合剂。THF共聚型GAP常温和低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均聚GAP,感度比均聚GAP低,热稳定怀和均聚GAP相当。但是均聚GAP和硝酸酯的相容性明显高于THF共聚型GAP。  相似文献   

3.
对DATH在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应用及配装浇 出工艺制DATH-CMDB推进剂药柱过程中出现的较强固化放气问题做了探讨,得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6日,乌鲁木齐机场导航无线遥控集中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新疆空管局通信总站导航队和维护保障队信标分队的全体员工在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的专业工程师的讲解下,进行无线遥控集中监控系统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5.
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即将试飞美国陆军的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THAAD)进行飞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飞行试验将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所用的14枚飞行器是由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制造的。THAAD的动能杀伤器(位于图中前部)在头部装有硅...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介绍了BAMO及BAMO/THF粘合剂的合成和基本性质,由其构在怕推进剂的能量特性,热分解特性和燃烧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BAMO及BAMO/THF是一类较好的聚醚型叠氮类含能粘合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徐兴举 《中国航天》1994,(11):38-41
THAAD──美国的反导杀手锏徐兴举美国的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THAAD)研制计划在国会的推动下,正在加速进行,力争尽快列装。计划的由来与发展美国军方人士认为,过去10年间,世界范围内威胁到美军及其设施的战术弹道导弹逐渐增多,不少国家已拥有能打击美国...  相似文献   

8.
用BF.THF作为催化剂,BD作为助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端闯劲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研究了共反应条件,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表征了该聚醚。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布式可重构系统对能量传输的灵活性需求,开展空间网络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介绍了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分类及特点,分析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和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及其应用条件,对比了目前国内外所完成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讨论了影响无线能量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空间网络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组成及其关键技术,为后续深入开展空间网络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包括感应式、磁耦合谐振式等传统形式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距离限制的缺点愈发凸显,制约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推广。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应用系统根据接收端的状态不同分为静态应用系统与动态应用系统两种形式。静态点对点的输能系统包括艾利波束传输系统、点对点传输系统;动态传输系统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流的技术包括:基于相控阵技术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基于方向回溯技术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基于时间反演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本文从微波无线输能系统的架构,不同工作方式的输能系统进行研究技术发展总结,最后在现有微波无线输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分析概括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应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遥感微纳卫星对地高速数传需求,开展面向微纳卫星的激光数传技术研究,突破微纳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星地快速捕获建链和协同高精度稳定跟踪、天基终端轻小型化、复合光电组件等关键技术。完成微纳卫星的天基激光终端和地面激光终端研制,并开展星地传输试验验证,实现 1 230 km、10/50/100 Mbps 的星地数据传输,验证了相关技术,为后续我国微纳卫星对地遥感应用提供了理想的星地数传手段。  相似文献   

12.
The algorithms for achieving a practical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data transmission on the space-craft–ground tracking station line has been considered. This increase is achieved by applying spectral-effective modulation techniques, the technology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compression of signals using millimeterrange radio wav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of three algorithms have been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millimeter range has been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常规兵器远程箭弹遥测系统中进行多站接力串行无线数据传输、建立GPS遥测时统以及遥测数据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成像光谱仪的发展,遥感数据量越来越大,这对电子学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目前技术和数据的实用性两方面考虑,采用编程选择波段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数据量日益增大的问题,国内外的一些方案中已经对此有了一定的设想,即通过遥控指令改变波段数目、光谱取样间隔或波段的重组,这一切都要求有一个灵活性强、通用性好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对不同的选择情况正确地收集用户所需的数据。文中对数据采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较为容易实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遥感小卫星工作方式的特殊性,根据系统的总体指标,对通信线路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了优化的地面站主要技术参数,并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遥感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远  周东强  赵煜 《宇航学报》2015,36(3):261-267
介绍某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测量方案,并从背景噪声、扰动源特征、星体结构传递特征三个方面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由测试数据发现,控制力矩陀螺(CMG)和动量轮引起的局部扰动较大,而传递至有效载荷处的扰动主要由CMG和双轴天线引起。星体结构对微振动有良好的衰减作用,有效载荷安装面的响应相对于振源得到了大幅衰减。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宇航学报》1994,15(4):71-74
航天遥感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是建立地面数据应用工程运行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1A级预处理中,需要解决处理任务组织和系统环境支持问题,需要完成数据回放、相对辐射校正、景地理坐标计算作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本文还介绍了一种数据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空间太阳望远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太阳观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航天部五院目前正在开展该卫星的研制工作。本文介绍高数据传输速率(60Mbps)的科学数据传输系统(DTS),该系统将SST每天采集的超大容量科学数据传送到卫星地面站,其协议与国内卫星地面站现有协议兼容。文中分析SST对DTS的系统需求;计算DTS系统星地传输链路的系统余量;侧重描述DTS的信道编码卡(CEC)的详细设计,包括设计原理、方法和实验室基带测试系统,CEC格式化海量存储器中的科学数据,插入伪随机编码(PN)及帧同步信号,生成的数据流适应四相相移键控(QPSK)射频调制及地面数据恢复系统的需求。本文最后讨论DLS检错和纠错编、解码(EDEC)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分别利用软件、硬件或可编程器件实现系统功能优化分配。我们已研制出CEC地面样机及其测试设备,并成功验证了CEC的全新设计方法,如使用较低的工作频率完成高数据速率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19.
To meet the future needs of energy on Earth, the transmission of solar power from space is being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the power station will occupy a position in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and will us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for transmission of energy to Earth, the relative benefits of space solar power and space communic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orbit-spectrum to a power station requires a sacrifice from space communications as they both utilize similar limited resources. The power station is to energy what communication is to information. While the cost of energy is going up,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sharing and transmission is decreasing. Also, increase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re used as a measur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Large Scale Integrated (LSI) microprocessors, the technique of multiple access, message switching and satellite switching can be cost-effectively combined. The computer-satellite communication will allow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among large numbers of users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of space communications. Since space communication means work effectively in many other areas where ultimate energy use and conservation is possible, the space solar power will not be able to compete or substitute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as th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similar for both areas, the R & D effort for solar power will certainly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 for space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差分技术可以减小GPS接收机系统误差,提高定位精度,设计的无线数传电台主要用于GPS基准站和用户机之间通信,传输差分信息,完成GPS接收机差分定位功能。设计采用单片Modem芯片,FSK调制方式,外加接收低噪放、发送功放以及上、下变频,构成无线数传电台的硬件电路。在2.2~2.3GHz频率下测得所设计的无线数传电台能以115.2kb/s调制码率、-90dBm接收灵敏度完成无线数据收发,不仅能很好地用于GPS差分定位系统,而且设计简捷,实现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一些民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